車輛資源共享高效匹配,單元化物流全面實施。物流專線有望建成,自動駕駛將成為現實,GPS全程覆蓋,全程冷鏈得以實現,超載和違章將徹底杜絕。貨物安全大大改善。
? AI與自動化
對物流來說,AI需要自動化,但AI不是自動化。很多人對此有誤解,常常把自動化等同于智能化和AI,甚至把某一項技術應用理解為AI,如AGV,無人機等,這是錯誤的。其實,自動化只是AI的一部分,甚至只是很小的部分,是屬于執行層面和作業層面的工作,有時它甚至并非是必需的。AI更大的功能在于決策,在于優化系統。就像我們下棋,關鍵的是如何決策走下一步,而非怎么移動棋子。
比起第一次工業革命(以蒸汽機為代表的工業制造)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氣為代表的工業制造),計算機技術(包括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等)對人類的改變將是前所未有的,顛覆性的。這是到目前為止的結論。
展望未來,計算機技術的不斷升級,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物聯網,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還沒有出現停歇或被取代的跡象,以服務器、云計算、智能手機和各式機器人為代表,人工智能的技術路線和巨大作用已經逐漸顯露出端倪,必將推動人類的發展和變革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我們有理由相信,當AI進入物流,物流效率將會極大的提升,而浪費將大大減少。對紛繁復雜的局面,AI將提供一個恰到好處的解。AI應用到物流技術應是不可避免和水到渠成的事情,讓我們拭目以待。
北京伍強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研究生畢業后于北京起重運輸機械研究院工作多年,歷任計算機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物流工程部副主任,市場二處處長,副總工程師等職務。1999年獲教授級高工職稱,2002年受聘北京交通大學客座教授,2013年兼任北京物資學院人生導師?,F任北京伍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擔任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理事,中國物流標準化委員會管理與技術分會副主任,中國重機協會物流與倉儲裝備分會副理事長等社會職務。
主要研究方向: 起重運輸機械、物流機械產品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和有限元分析;2 物流中心與配送中心總體規劃;3 物流中心關鍵設備計算機優化;4 物流中心庫存管理系統(WMS)和控制系統(WCS)研究開發;5 物流中心動態仿真系統研究。
主要榮譽和著作論文: 獲原機械工業部優秀青年論文特等獎一次;2 獲原機械工業部科技成果一等獎一次,二等獎兩次;3 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次。4 發表各類科技論文60多篇,參與編寫科技圖書3本(部)。5 在1991年提出“二次懲罰法”優化設計理論,并成功應用于離散型優化系統6 在2005年 提出建設“合適的”物流系統理論。7 在2008年提出評價物流系統先進性的12項指標。8 獲2013年度中國物流技術年度人物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