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餐廳,手機下單,機器人炒菜,頭頂的云軌機器人將做好的菜送到餐桌正上方,美食從天而降……這是在近期開業的廣東一家機器人餐廳的用餐體驗。
機器人出現在餐飲業已經不是新鮮事兒,大多充當服務員的角色;在這家餐廳,機器人能做出炒菜、燒臘、煲仔飯等12類近200個品種的餐點。樣樣行的餐飲機器人會取代廚師嗎?
機器人總動員:煲仔飯、炒菜、火鍋樣樣行
記者在佛山“天降美食”機器人餐廳看到,2000平方米的餐廳分成了西式快餐區、中式快餐區、火鍋區、中餐區四大區域,能同時服務近600人。餐廳后廚,漢堡機器人、炒鍋機器人、煲仔飯機器人、火鍋機器人等20余種、40余臺餐飲機器人投入工作。
中餐區一個透明展示櫥柜里,一排機器人正在工作。機械臂不時往鍋里加入各種食材、調料,清炒豆芽、小炒肉、廣州炒飯……幾分鐘時間,很多菜品就完成了,并通過云軌送到餐桌。
機器人做的菜好吃嗎?記者現場體驗時,感受不到機器人炒出來的菜跟一般餐廳廚師炒出來的有什么區別。在采訪中,多數消費者也表示吃不出來和廚師制作食物的差別,不過也有消費者認為,機器人炒出來的菜“沒有靈魂”“沒有鍋氣”。
記者在用餐高峰時間看到,中式快餐區的顧客一直排到了店外。
機器人的手藝能提高嗎?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機器人正在向餐飲的多個環節滲透。在最核心的炒菜烹飪環節,但機器人要想完全替代廚師,還有不少困難要克服。
這家機器人餐廳中,除了殺魚、斬雞、制作手工魚皮餃等特殊工序外,大部分菜品能通過機器人制作完成。
據介紹,工程師將每一道菜所需的步驟、原料比例輸入程序,機器人要做的就是生產和展示,因此機器人炒的菜品質“穩定、統一”。研發人員說,中餐菜式多、口味多,對食材的處理要求很高,而且很不標準化,要實現餐飲全過程的機器人替代是很困難的。現在的菜品能做到穩定,但難以滿足消費者更加多元化的個性需求。
目前,餐飲機器人技術還在不斷完善。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秘書長畢亞雷認為,傳感器技術可能是未來較為重要的突破點,機器人通過傳感器感應到食材形狀、顏色的變化,就能感應到鍋的溫度和菜的溫度是多少,最終形成一種電子味覺、電子嗅覺,以便更像大廚一樣“掌握火候”。
機器人會在多大程度上代替人?
近兩年,國內不少餐廳陸續引入了機器人,疫情后更是明顯增長。
畢亞雷認為,在餐飲場景下,機器人至少在兩個領域可以替代人工。一個是物流機器人,就是傳菜、送菜,現在已經比較成熟了;另一個是后廚機器人,就是炒菜、烹飪。產品越標準化,越容易實現機器人替代;比如以漢堡為代表的西式快餐、煲仔飯等容易標準化的中式快餐等,比較容易用機器人替代廚師。
深圳普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張濤認為,餐飲場景的機器化是一直以來的趨勢。一方面,經營者有降低成本、降低食品安全風險的需求;另一方面,機器人技術也發展到了可以在餐飲場景普及的程度。
然而,也有餐飲業人士表達了不同的看法。經營粵式早茶的點都德位于深圳的一家分店試用了3個月送餐機器人,店長張潔說,像粵式茶樓這樣的大眾消費場所,客人多,翻臺率也很高,經常會提出各種各樣的需求,總體看來機器人尚難以應付。
張濤認為,未來餐飲機器人產品可能會更加個性化、細分化,以滿足不同餐廳的需求。
(新華社記者 馬曉澄 陳宇軒 荊淮僑)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