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鉆木頭生火為人類文明打開了新的一頁,那么機器人的出現改變了人類控制工具的格局。科學技術正逐步接近自然界的各種“極限”,如超高溫、超低溫、超真空、超導性、超強磁場等。自從阿爾法狗打敗人類以來,關于人工智能的討論越來越激烈。
我們不得不承認,越來越多的工作逐漸被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所取代。比如銀行網點很多柜員都在“消失”,智能機器人可以代替柜員97%的工作,機器人的運行成本也比柜員低很多。機器人的初始成本需要30多萬,但30萬只能雇傭出納員幾年。為了銀行業的長遠發展,使用機器人是非常合理的。中國建設銀行和招商銀行已經開始建設無人銀行網點,其他中小銀行也正朝著這一趨勢發展。
此外,還有物流業。快遞業的龍頭平臺在科技上投入了巨資,包括京東無人機投遞、申通的分揀機器人、每天至少分揀20萬件快件等,這些快遞公司都在積極轉型。一股“人工智能+快遞”的機器生成浪潮正在席卷整個快遞行業,也影響著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人工智能技術進步的推動下,受人口紅利下降和人力成本上升的影響,智能工廠和工業機器人在全球生產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皺C器換人”已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趨勢。
比爾·蓋茨預言,機器人將重復個人電腦崛起的道路,成為改變世界的下一項技術。事實上,近年來世界機器人的快速發展似乎印證了這一預測。去年10月20日,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顯示,到2025年,將有超過8500萬個人工崗位被機器取代。
這一結果或許并不奇怪,因為近年來,在政策和市場的推動下,國內很多企業都在積極安排機器人在各個生產環節的應用,實現生產線的快速更換,儀表制造業也不例外。如威盛集團、川儀股份、天康集團、福建宏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業通過“機器換人”實現了減員增效。
從勞動密集型制造到智能制造,制造業的“機器換人”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另一方面,很難“對沖”勞動力流動和生產效率的影響。
隨著智能制造技術的發展和“機器換人”的加速,很多一線員工開始擔心“機器換人”會影響自己的工作。其實,“機器換人”的背后,人才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未來,單一技能、單一技術的簡單崗位將被“淘汰”,而新的多技能、多技術復合崗位正在迅速涌現。這些新工作的出現甚至可能超過簡單傳統工作的消失。
所以說,“機器換人”過程中的“減人”“增人”現象,減的是可重復工種的普工,增的是適配專業的新技術工人,用于對機器人進行編程及維護保養等?,F在,很多制造企業喊缺人。缺的是技術人才。機器人技術人員、機器人工程師和其他技術工人更是“一師難求”。因此,面對“機器換人”,一線工人不必過于擔心。
事實上,被機器取代并不意味著大量失業,因為會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歷史數據表明,技術可以創造就業機會。在技術改造中,勞動力市場將隨著勞動力需求的變化而調整。例如,阿里巴巴零售平臺在2018年創造了4082萬個就業崗位。因此,人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完全被取代,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還是要秉持“技多不壓身”的學習態度,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立于不敗之地。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