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時間拉回到2019年,張立憲難以設想自己一手創辦的讀庫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下文簡稱:讀庫)即將遷往的智能倉庫應有的樣子。在長三角考察期間,張立憲曾感到眼饞和絕望,“眼饞是覺得(智能倉儲系統)太好了,絕望是這個行業(圖書出版)幾乎永遠都用不上這么好的系統”。可曾讓張立憲驚喜卻不敢想象的設想,如今成為了現實。
讀庫是出版界的先行者之一,與中國其他出版機構不同,讀庫以直營、直銷為主,擁有獨立銷售渠道,其自有銷售平臺即可為一本書實現暢銷。但考慮到其北京中央倉即將到期,且讀庫管理層分析銷售數據發現,600萬讀者主要集中在江浙滬,未來市場銷售額增長約50%,尤其是大B端可能出現爆發性增長,從而導致公司訂單結構變化,業務模式由單一化ToC向復合化ToC+ToB轉化。基于此,讀庫毅然選擇了倉配一體化配送中心之路。
醞釀近一年并實地考察半年后,讀庫從幾個候選地區選擇南通作為中央倉配送中心。雖然是中央倉配送中心,但讀庫預想未來南通配送中心可能還會承接RDC功能(即中心倉為特定區域的前置倉RDC分撥中心功能),同時考慮到在未來預期銷售業務不足的情況下,可能承接第三方物流倉儲任務,即南通中央倉儲配送中心亦可能成為物流中心功能。
一切都按部就班規劃著,2019年11月,讀庫長途跋涉,從北京搬遷到1,129公里外的南通倉庫,實現關于智能配送中心的所有設想,而這離不開意歐斯物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意歐斯)出色的規劃和設計。
接到讀庫的項目訴求后,意歐斯深入分析發現,圖書屬于低利潤行業,且中國國內也沒有同行業自動化配送中心先例可參考。如何做到自動化程度高,人工投入成本少,設備系統總投入少,柔性設計可覆蓋未來幾年業務發展并適應訂單結構變化,業務模式變化對系統設計影響較小,是意歐斯當時的困境。如今讀庫南通智能配送中心已投入使用,意歐斯是如何通過合理的規劃布局突破困境的呢?
意歐斯得到的數據顯示,庫內SKU種類達到600種,日處理訂單量可達6,000單。為此,意歐斯對讀庫南通智能配送中心整套系統的設計分成三部分。
首先,平庫貨架區域以托盤形式存儲圖書,共1,065個托盤貨位。當圖書貨物存儲量達到設定安全庫存時,系統自動觸發拉動補貨。人工根據補貨信息從高架庫中揀選處整箱至貨到人揀選補貨工作站。掃描整箱條碼后,AGV將對應貨架搬運至補貨工作站,人工拆箱并將圖書放至貨架上,再由AGV搬運進入貨到人存儲區。
其次,無人化的貨到人存儲區由7臺AGV、7個播種墻、4套揀選工作站、9套打包工作站、34套輸送機、198個料箱貨架組成。當接到訂單時,WMS倉庫管理系統會收到訂單信息,收到指令的AGV會把貨架搬運至相應的揀選站,工作人員通過燈光揀選播種墻指示將訂單放進料箱,料箱就會通過輸送線送到下一個復核環節,而當前貨架就會由AGV搬運回存儲區。當揀選后的滿箱復核之后就可以打包,進入后面的輸送環節。
② AGV系統根據揀選任務將帶有訂單所需SKU的料架運至人工揀選工作站; ③ 系統提示料架上需揀選的SKU,人工拿取并掃碼,播種墻亮燈顯示各個訂單當前SKU數量; ④ 人工根據顯示數量從料架上拿取當前SKU至播種墻周轉箱并按滅燈至所有播種墻所需數量,系統提示當前料架需揀的下一個SKU,直至當前料架揀選完成; ⑤ 當前料架揀選完成后,AGV搬運料架至存儲區,AGV搬運下一料架至人工揀選站;
② 若輸送線積壓料箱達到設定數量,料箱由輸送線至Miniload緩存庫,輸送線積壓減少后,Miniload緩存庫按先進先出自動出庫至復核打包臺; ③ 人工拿取料箱并掃碼,顯示屏提示當前訂單的所需物料,人工進行逐個掃碼確認,確認無誤后打印機自動打印進行當前訂單的快遞單,人工選擇合適包材進行打包并粘貼快遞單; ④ 人工將打包好的料箱和空周轉箱(長邊與輸送線平行)放入輸送線,經掃碼判斷為周轉箱的由輸送線返回人工揀選站;不是周轉箱的,則經過掃碼后稱重,重量信息及包材規格數量上傳至系統,分揀機根據訂單條碼信息將同一快遞分揀至同一出口;
在整個作業流程中,電腦液晶顯示器實時跟蹤、監控并顯示訂單運行路徑。
在短短3個月內,意歐斯就完成實施讀庫南通智能配送中心項目,項目上線后,讀庫南通物流基地僅保留了10位作業人員,人力成本減少50%。每天的訂單處理能力從每8小時3,000單提高到6,000單,面對未來預期的大量2B訂單也能從容應付,且原來每位作業人員的日均作業步數從兩萬步以上減少到幾十步。庫存壓力也從一年減少到6個月。
這是典型的中央配送中心庫,意歐斯在規劃設計時充分預留了各環節的可擴展性。比如碰到618、雙11等峰值促銷期,假設訂單量達到兩三萬單,甚至更多,只要增加幾個撿選站,補充一些機器人,就能提高撿選效率,保證各位讀者能夠在第一時間拿到圖書,也是滿足讀庫想提升讀者用戶體驗的愿望。
至此,讀庫如愿以償,意歐斯也成了中國國內打造圖書自動化配送中心的佼佼者。不僅如此,意歐斯在醫藥、化纖、電子、電器、電商和新零售、汽車及機械制造等行業同樣成績斐然,精耕細作,為客戶提供完美的解決方案和合適的系統,優化客戶業務流程,提升客戶競爭力,并以卓越服務,為用戶創造超預期的價值。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