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管理ABC分類法與CVA分類法對比分析
來源:倉庫社區
| 2021-07-08 10:16
在日常庫存管理過程中,ABC分類法被更多的應用。ABC分類法的原理是“重要的少數,次要的多數”,以貨物的累計周轉量為衡量標準劃清貨物的主次順序。但在某些企業中,ABC分類法就未必適用了。比如在生產企業中,如果按照C類物品進行分類,那么C類商品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而C類商品也可能會導致整個裝配線的停工。并不是所有庫存管理方式都適合ABC分類法,CVA分類法也是很多企業所采用的,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ABC分類法和CVA分類法的區別和各自的應用價值。ABC分類法是由意大利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托首創的。ABC分類法是儲存管理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也是經濟工作中一種基本工作和認識方法。ABC分析的應用,在儲存管理中比較容易地取得以下成效:1879年,帕累托在研究個人收入的分布狀態時,發現少數人的收入占全部人收入的大部分,而多數人的收入卻只占一小部分,他將這一關系用圖表示出來,就是著名的帕累托圖。該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決定一個事物的眾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識別出少數的但對事物起決定作用的關鍵因素和多數的但對事物影響較少的次要因素。后來,帕累托法被不斷應用于管理的各個方面。1951年,管理學家戴克(H.F.Dickie)將其應用于庫存管理,命名為ABC法。1951年~1956年,約瑟夫·朱蘭將ABC法引入質量管理,用于質量問題的分析,被稱為排列圖。1963年,彼得·德魯克( P.F.Drucker)將這一方法推廣到全部社會現象,使ABC法成為企業提高效益的普遍應用的管理方法。ABC分類法分類原理:“重要的少數,次要的多數”。以貨物的累計周轉量為衡量標準,劃清貨物的主次順序。將企業的全部存貨分為A、B、C三類,管理時,對金額高的A類物資,作為重點加強管理與控制;B類物質按照通常的方法進行管理和控制;C類物資品種數量繁多,但價值不大,可以采用最簡便的方法加以管理和控制。
ABC分類法分類基本標準:A類 周轉量百分比 70%, B類 周轉量百分比 70~90%,C類 周轉量百分比 90~100%。在庫存管理工作中,有些公司發現,ABC分類法并不令人滿意,因為C類物資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例如,把鞋帶列入C類物資,但是如果鞋帶短缺將會嚴重影響到鞋的銷售.一家汽車制造廠商會把螺絲列如C類物資,但缺少一個螺絲往往會導致整個生產鏈的停工.因此有些企業采用關鍵因素分析法,人們在思考新的庫存分析方法用以解決上述問題,CVA庫存分析法(Critical Value Analysis )由此誕生。CVA分類法的基本思想:將庫存品按照關鍵性分成3~5類,對不同類型的庫存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即:最高優先級:指企業經營活動中的關鍵性物品,或A類重點客戶需要的物品。這類物品在庫存管理中不允許缺貨。
較高優先級:指企業經營活動中的基礎性物品,或B類客戶需要的物品。這類物品在庫存管理中允許偶爾缺貨。中等優先級:指企業經營活動中比較重要的物品,或C類客戶需要的物品。這類物品在庫存管理中允許在企業確定的服務水平范圍之內缺貨。較低優先級:指企業經營活動中需要,但可替代性高,在庫存管理中允許缺貨。
CVA分類法比起ABC分類法有更強的目的性,在使用中,人們往往傾向于把庫存品制定高的優先級,以顯示這類物品的重要性。不過,高優先級的庫存品太多,最終,哪種庫存品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甚至使庫存管理缺乏主次。因此,CVA分類管理法的使用,必須建立在企業對客戶進行詳細分類管理的基礎上。在實際應用中,將CVA分類法與ABC分類法結合使用,可以達到分清主次,抓住關鍵環節的目的。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