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于2021年9月13日圓滿落幕,至此一周時間,筆者從展中開始一直在整理相關素材及個人想法及看法,北京世界機器人大會算得上國內機器人產業數一數二的高規格展會形式,雖說是世界性質機器人大會,但今年可能受疫情影響,參展觀眾進場相對嚴謹,本以為會敗興而歸,但實則不是,隨著國內機器人產業的興起和相關政府扶持,國產機器人的發展速度已經不輸于任何國際先進科技公司,甚至在某些領域運用已經走在國際前列。
和其他媒體報道不同,筆者作為一個機器人愛好者,對于本次參展的機器人按照個人想法簡單做了幾個分類:一種是炫技相關,比如宇樹科技,該品牌四足機器人在展會期間又蹦又跳,吸引無數觀眾駐足觀看,但稍微資深一點人都知道,不管宇樹也好,還是小米鋼蛋,其實這類型機器人國外很多開源系統,國產機器人更多的是充當組裝和部分動作優化角色,雖然吸睛無數,但缺乏核心,且這類型機器人國內目前沒有明確商業化落地方案,國外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在安防領域開始運營推廣了。比如:工廠安全服務機器人,巡視機器人等。
另一類則是機械臂相關,筆者個人覺得算是技術各方面都領先國外的一些產品相關。比如航天機械臂,工業機械臂相關等,主要運用領域就是航天空間、工業生產兩大模塊,航天機械臂此前全球媒體都有相關報道,包括太空機械臂在太空能做到什么程度都有相關詳細說明,筆者就不過多累述了,能在這次機器人大會看到實物還是很激動的。
另外就是工業機械臂,現已經在制造領域運用基本常態化,而且還在持續產業制造升級過程中,主要功能廣泛,包括制造生產、貨物分揀、貨物轉運等等相關,能做的事情很多,而且在展會期間,看到很多機械臂從事的工種越來越精細化,靈敏度要求也很高,而不再是以前通過片段或者別人介紹的那種笨重,機械化的工種,這點對于筆者來說算是意料之中,但驚喜感還算不差。
手術機器人是這兩年最為熱門的項目之一,曾幾何時想過,原來現在做手術已經可以大膽放心交給機器人了,以前更多以為手術機器人僅僅只是輔助性的工具,但近期相關新聞報道實在太多了,應接不暇,也算徹底顛覆筆者認知范圍內的“手術機器人”了解,比如9月17報道:“全球首例機器人輔助脊柱外科切割手術完成”、“貴州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機器人完成手術300臺”等,雖然目前這些手術機器人并不能自主做手術,但按照這個節奏發展,未來一些小手術,完全脫離人力,實現自主化操作應該也不遠了。
筆者更感興趣的是坎德拉科技帶來的機器人,品類不多,但憑借呆萌外觀設計,瞬間吸引了筆者,也可能是逛了特種機器人和工業機器人較多,審美疲倦,突然看到這類型的機器人有點眼前一亮。
一番了解,發現蘊藏黑科技不少,首先采用的是分體式設計,優于同類型產品,可以實現一機多用,根據需求不同,搭載不同箱體/柜體,實現多場景落地運用,通過調度平臺還能夠最大效率地提升機器人的工作效率,而且此次展會,坎德拉科技主要以智慧醫療和智慧環衛為主,主要是消毒、醫療物品配送和市政環衛清潔相關,落地的項目沒有過于花哨,但都很剛需實用,筆者對其十分看好,所以主要吸引筆者的原因也有這些因素所在,而非僅僅是呆萌外觀,這年頭嘩眾取寵太多,資本推動下都在炫技,做實事的少了,如何真正意義的推動產業發展?
北京世界機器人大會為期4天,說實話,多館展示都有不少吸睛之作,走馬觀花大體瀏覽一遍,或炫酷、或呆萌、或極簡、或務實、或匠心,整體綜合而言還是能夠看到國產機器人之崛起,不管是功能屬性,還是落地運營解決痛點問題,筆者主要聚焦在工業機器人、手術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領域,民生、制造生產力、醫療健康均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這幾類機器人的廣泛運用也可以看出,我國機器人發展之迅速,未來已來,國產機器人或將在國際大放異彩,也能夠看到不久將來,機器人改變大眾生活方式的一幕。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