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段時間,B2C公司云集全國主要網購城市搶租倉庫。京東在京原有5萬平方米,剛又簽下4萬平方米,還將在上海建8個“鳥巢”面積大小的“亞洲一號”物流中心;凡客誠品從2010年初的北京、上海、廣州3個庫房,增加至成都、武漢、沈陽、西安、濟南等8個庫房,而且目前還在中國的其他城市尋找庫房。未來3~5年,平臺商們還將瘋狂“圈地”。
得區域物流者得天下
目前能做全國COD的快遞公司很少,除了“四大外資”的UPS、DHL、TNT、FedEx外,就只有EMS、順豐、中外運全一、宅急送、星辰急便“五大龍頭”。導致COD不合理的手續費出現,快遞公司行使了銀行職能。
目前做全國區域的“四通一達”其實并不“全國”,他們只服務著中國的一二級城市和部分經濟比較發達的三級城市。在中國,交通決定著經濟,當然也決定著快遞公司的布點。所以,不作為的中國郵政成了偏遠山區的“不得不愛”。
區域為王的趨勢越演越烈。比如山東元智和安捷快遞公司,山東全境次日達全境派送?!八耐ㄒ贿_”的件到了山東都是給他們派送。還有海南的創一,連京東、當當們的件到了海南,都是找其送件。其實電商與全國比較強勢的區域快遞公司組合好,物流成本和時效性比自建物流還強。
于是未來3年是收購和兼并區域物流的最好時機。盡管區域物流短小精悍,借助當地運輸班車和農民工低成本,可實現高速度、全境無盲區的派送。然而其資本運營能力和COD管理能力的局限性,決定了其管理風險大和只能區域山頭為王。于是匯通被阿里巴巴收購了,全一被DHL兼并了,宏品被紅孩子參股……
服務決勝“最后一米”
顧客層面
“最后一米”的態度:客戶體驗是電子商務的最直接生命線。隨著電商拉新的成本增加,電子商務越來越看重唯一與客戶見面的“最后一米”。但偏偏唯一的這一米,不是電商在操控,而是不受控的第三方物流在面對。于是第三方的“最后一米”服務是電商最牽掛的,也是電商物流能力的最直接體現。否則沒有良好的“最后一米”的服務,即使電商有很好的商品、頁面技術、圖片展示和編輯,客戶體驗還是低下。
貨到付款:目前的市場環境,盡管網銀和支付寶等方式已經逐漸走入百姓的生活,但代收貨款方式在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仍是首選,至少10年內還會一直持續下去。電商所以要想獲得持續性的成長,就必須吸引用戶重復購買。有持續價值的COD是吸引重復購買的手段。
電商層面
提貨周期:目前順豐和同城快遞已經實現日提貨3次。一些大B和平臺商要求快遞商全天候地守候收件,無限度地需求提貨周期頻度提高。為的是節省存放快遞件的地方和提速從發貨的起點開始。
回款周期:目前已經有快遞商實現了對賬系統與電商財務系統對接,當日對賬當日返款。
損耗賠償:目前最流行的做法是:電商不買保險,萬分之二內的損毀率快遞商免賠。超過萬分之二的損毀率快遞商全賠。這既是對快遞商的考核壓力,也是容許快遞商搬運的風險保障。
結語:七大走勢
綜合以上的分析,得出未來電子商務3年的走勢:
1、大電商自建物流和四處租倉,是想通過政府的扶持做大地主,否則自建體系越大,對社會資源的浪費越嚴重。
2、區域物流一定要找風投做區域為王,將來會無限風光,否則就會被兼并和排擠。
3、看好3年后健康發展型的大B將會上市。相反目前風頭正勁的幾個大B已經呈現泡沫斑點。
4、大B做物流的事情還會繼續,而做物流的想做電商沒門。
5、WMS(倉儲管理系統)模型會越來越得到推廣使用。
6、母子倉將會越來越少電商采用,姐妹倉是一大趨勢。
7、大B們將把自建模式轉化為“將供應鏈之鏈條延長到最后一公里”。這個鏈條將是順豐模式自帶車輛的配送員。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