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寧物流2013年年報的發布,A股上市的主要物流企業的2013年年度報告均已披露完成。2013年內物流企業的業績繼續呈現兩極分化,在統計的13家主要物流公司中,凈利潤實現正增長的共7家,其余6家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具體情況如下圖:
大智慧通訊社對比分析物流公司2013年年報,找出2013年內物流行業的三大關鍵詞:電商、冷鏈、供應鏈。這三個詞可謂是2013年內物流公司布局的主旋律,也成為了分化業績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一:電商***
在電子商務的推動之下,2013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完成92億件,居世界第二,業務量同比增長達60%。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及企業的交易模式都在電子商務的浪潮之下發生了實實在在的改變。
第三方物流公司自然不會對此趨勢視而不見。如果說2012年互聯網化在A股上市的物流公司中還只是星星之火,從2013年下半年至今則已逐漸出現了燎原之勢。
外運發展[0.33%資金研報](600270.SH)在2013年7月底推出跨境物流電子商務平臺,將物流服務作為產品放到網上交易,拉開其線上發展的序幕。在2013年年報中,外運發展提出要“全力加速推進服務于電商交易的物流業務。同時,積極探索推進物流電商平臺的搭建,以貨運電子訂艙為突破口,完成物流電商支付、保險功能,為規模化開展電商金融物流提供堅實地基礎。”據悉,其海淘平臺網站今年也將上線。
長江投資[-9.96%資金研報](600119.SH)旗下的56135平臺也在2013年里飛速發展。截止2013年底,56135平臺的日平均訪問量達到180萬,集聚了12萬多家物流企業網上交易(其中兩萬多家貿易企業),并保持每月5000家會員的增長趨勢。"56云"項目日訪問量突破10萬。"物流人商城"的560mall業務產品達到2000種。上海陸上貨運交易中心有限公司2013年凈利潤為2012年的近百倍。
保稅科技2013年6月和其他股東對江蘇化工品交易中心增資至2億元;同年11月,公司出資4000萬元受讓化工品交易中心20%股權,完成后持有其40%股權。2014年1月13日,化工品交易中心獲得了開展化工產品線上交易的許可,其電子交易平臺于今年4月11日正式上線。
怡亞通2013年11月起對宇商網進行戰略性方向調整,即將在2014年改版上線的新宇商網將依托怡亞通全國線下流通市場,為上下游客戶打造一個B2B2C的全程供應鏈線上服務平臺,實現O2O功能。
除以上自行開始發展電商的物流公司以外,中儲股份也在其年報中提到,在國內電子交易領域中占據更大市場份額,大力發展城市快消品物流、商超物流、冷鏈物流、電視購物物流、電商物流。而怡亞通則于京東開展了業務合作。
***關鍵詞二:冷鏈***
在2013年里,冷鏈行業可以說一點都不冷。同樣是借著電商的東風,這一概念逐漸被市場所接受和熟悉。在A股上市的物流公司2013年報中,“冷鏈”一次也頻頻出現。
長江投資旗下上海陸交中心在2013年獲得1號店冷鏈物流配送商資格,并成為天貓指定冷鏈物流配送商之一,2013年內冷鏈配送超過40萬件。公司還計劃在2014年上線項冷鏈電子商務平臺。
錦江投資作為傳統冷鏈物流龍頭企業,其子公司錦恒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與上海綜保區聯合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改建的1.1萬噸普通倉庫,已在2013年內改造為0°C至零下25°C低溫庫,該冷庫目前是上海自貿區臨港保稅區內第一家商檢指定食品備案庫。
中儲股份2013年內增加了附加值高的冷鏈運輸業務;華鵬飛也在繼續拓展醫藥冷鏈業務,收購固始縣百姓醫藥物流有限責任公司股權,積極推進醫藥物流試點。
而2013年內最引人注目的物流公司的冷鏈布局,無疑是海博股份的一系列動作。2013年9月23日,海博股份發布公告,股東大會通過啟動西虹橋冷鏈物流園項目建設,該項目總投資預計10.56億元。2013年10月,海博股份完成以2980萬元收購上海農信電子商務公司(菜管家)51%股權。2013年12月20日公告,子公司光明海博以3.18億元港幣購極限天資70%股權。快速提升公司物流業的基礎實力和市場運作能力,為未來打通冷鏈物流產業上下游,實現原料采購到產品配送的全產業供應鏈一體化服務作好了戰略布局。
***關鍵詞三:供應鏈***
供應鏈早就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匯,然而從傳統物流向現代供應鏈的轉型卻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歷程,不過蛻變的結果證明了過程的痛苦是值得的,仔細觀察2013年內業績實現正增長的數家物流公司,“供應鏈”都在其年報中被濃墨重彩的表現。
怡亞通的深度供應鏈業務經歷數年的準備與布局,終于在2013年內迎來了爆發。公司將深度380業務從原有的多行業聚焦于母嬰、日化、食品、酒飲四大行業,進行了改革部署。2013年共完成61家企業的整合落地,深度供應鏈的業務量為970,93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8.47%;綜合毛利為52,58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5.85%。
飛馬國際[-3.83%資金研報](002210.SZ)于2012年末開始積極拓展能源資源行業供應鏈業務,這一業務為公司營收帶來了驚人的增加。2013年飛馬國際營收同比增加103.72%,扣非后凈利潤同比增加154.63%。有分析師認為,2014年飛馬國際在大宗交易上有繼續維持增速的可能,尤其是監管嚴厲的轉口貿易資格可能在14年繼續給公司更多服務需求機會。
象嶼股份[-0.78%資金研報](600057.SH)于2013年末通過合資設立黑龍江象嶼農業物產有限公司,用最短時間全面快速切入糧食供應鏈業務,在2013年內象嶼農產僅僅經營了三個月就已實現收入9.53億元,貢獻凈利潤3,867.61萬元。
華貿物流[-2.27%資金研報](603128.SH)2013年供應鏈貿易業務營業收入39.78億元,同比增長48.08%,貢獻了營收增長的大部分。
外運發展在2013年年報中提出嘗試改革目前貨代業務營運模式,向合同物流乃至供應鏈物流方向發展。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