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隨著“嘉善快遞“停擺”的消息傳出,又刺激了行業里對“共配”的敏感神經。
為啥要說“又”,是因為幾乎每隔一段時間,行業里總有類似的新聞傳出。
根據《紅星新聞》記者的實地探訪,我們可以從中整理出此次停擺風波的一個大致脈絡——
嘉善縣實行“三通一達+極兔”五個品牌快遞共配模式,多家快遞公司與當地企業合資成立的共配公司,負責包裹配送的運營管理。
據報道,這次快遞停擺的原因有很多,但并不是快遞員罷工不干了,而是共配公司主動停工,想以此跟快遞品牌總部進行談判。
此情此景,不由得聯想到這樣一副場景,恰如一句歌詞:
你說過牽了手就算約定,但親愛的那并不是愛情;就像來不及許愿的流星,再怎么美麗也只能是曾經。
此時此刻,網點想當然以為“牽了手就算是約定”,總部卻說一句“親愛的那并不是愛情”。
兜兜轉轉,共配網點還未等來“許愿的流星”,美麗的“回旋鏢”,就擊中了曾經的自己。
作為旁觀者,共配網點之間,網點與總部之間的是是非非,我們不好評價,畢竟商業上的合作,難言對錯,雙方各憑本事走到一起,自己接的盤自己扛,自己挖的坑也要自己填。
一言以蔽之,快遞共配,并不是愛情,就好比“找對象過日子”,牽手成功不代表你好我好大家一起好,還要看雙方家長的臉色,同不同意這門親事,更為關鍵的是,雙方之間如何過好自己的日子,兩情相悅則喜結良緣,志不同則一個被窩倆心眼,能不能彼此成全、誰又能救贖誰,定論還為時尚早。01
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正所謂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共配”不是什么新概念,簡單來說就是,不同末端品牌快遞之間的業務、資源、人力等綁定在了一起,共同管理、共同經營,變成了某種利益共同體,通過整合充分利用各家資源,提升資源利用率,降低營運成本。
說白了,末端網點為何共配,無非就是日子過得比較艱難,無奈之下選擇通過抱團搭伙過日子。
于情于理,不同快遞品牌的網點之間,從以往的“相殺”最終走到一起,無論各自打得什么算盤,都值得祝福,畢竟在大家樸素的認知里,“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
但回顧過往,理想總是豐滿,現實過于骨感,并非所有的“你儂我儂”劇情都有皆大歡喜的結局,一些慘淡的結局更讓人深思。
在政策層面,快遞共配的成效其實還挺正向:“鼓勵快遞企業開展聯收聯投,鼓勵倉儲、快遞、第三方技術服務企業發展智能倉儲和倉配一體化服務,鼓勵整合共享上下游資源,提高供應鏈協同效率,促進資源集約?!?/strong>
總部框架下,?共配??那不就等同于“綁架”,就是挾“共配”之勢以令總部。相較于各方的熱捧和網點的熱情似火,快遞企業總部對于末端共配,態度卻曖昧不清,不直接反對但也不明確表態支持,他們也理解末端網點的艱難處境,可一旦看到末端共配做大,有削落自身價值和掌控力的風險,便不惜“棒打鴛鴦”、強制拆散,讓末端網點對于共配毫無安全感,持觀望態度。
在網點看來,不共配還好,煩惱只有一個就是如何“活下去”,一共配,煩惱就變多了。比如:管理難度加大,業務要求和標準不統一;利益分配難以均衡、系統之間數據打通阻力、盈利模式不清晰等等,盡管這些問題總有解決的方法,奈何各懷鬼胎,最終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02不必捧殺,更沒必要棒殺
那么問題來了:共配的優勢很明顯,痛點也很提出,末端網點,還要不要共配?
整體來看,共配涉及到多方利益主體,既復雜也難解。
具體而言,注定是個“一事各表”的話題。目前來看,末端共配模式,大致有以下幾個:
一是單一模式,僅限于末端進行共配,通過共享末端資源,降低成本,這類共配是各方喜聞樂見的,尤其是在快遞進村方面,典型的例子就是快遞驛站,但缺點是降本空間有效。
二是聚合模式,由多家網點以入股的形式組建合資公司,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合作方案,直接托付給第三方共配公司進行操作,這種模式極大考驗共配點的經營和管理能力,比如,攬收分配、出倉時效等問題,都需要協調各方的利益,也要統籌好各自品牌之間的差異。
三是合并模式,參與共配的企業中資金實力雄厚的一方買斷公司所有權、運營權。這是目前最常見的共配模式,也是矛盾最為突出的“火藥桶”。
上述三種模式,各有優缺點,說易行難,非一朝一夕可為之。
總而言之,快遞共配方向本身是沒有問題的。正如有老鐵所言,快遞共配要想成功,取決于幾個因素——
首先,操盤人的管理水平和應變能力以及控盤實力。
其次,資本的目光長短。
再次,適合的商業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共配本身并不一定能降很多成本,利用末端的流量去做合適的商業方案才是盈利的手段。
除此之外,還包含所在區域的政策支持力度,營商環境,區域客戶特性。
言而總之:?快遞網點共配,不必捧殺,更沒必要棒殺。同行還是冤家,共配不可明著來。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