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物流到供應鏈管理——21世紀全球物流創新軌跡
物流和供應鏈最大的吸引力在于,能夠非常快地把創新融入。創新是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永恒的主題。
從物流到供應鏈管理,任何事物不是一夜之間就發生的,從配送到物流,從物流到供應鏈概念的出現,經過了二十年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們為什么還要往前看呢?因為往前看,可以預測到現在將要做什么。
回想2000年,當年的主題是重新定義物流,說的是電子商務的革命對整個物流行業的變革性影響,用今天話說是“互聯網+物流”,這是十幾年前發生的事情。
2001年的主題是經濟變革中的戰略伙伴關系,講物流企業和生產企業簽訂十年、十五年,三十年長期合約的故事,危機之后的政策是兩業聯動。現在我們看兩業聯動的深度,依然沒有大的推動。我記得在1998年的時候,物流行業完整外包在美國的制造業已經達到了78%。
2002年、2003年,游戲規則在改變,改變的是新的技術,比如精益的物流,精益的供應鏈,比如供應鏈的績效考核。
作為一個研究從業人員,至少要知道這個行業的來龍去脈,要知道誰和哪些人在這里有影響,還要知道要往哪個方向去。2005年美國物流協會改成供應鏈協會的時候有一個非常大的爭論,現在如果叫供應鏈了,物流怎么辦,我相信今天大家仍然會想同樣的問題。在供應鏈時代,實際上是物流的延伸、升級和全新的概念的理解。倉儲仍然是倉儲,運輸仍然是運輸,零售是零售,但是是在供應鏈這個框架下考慮的時候,他們的本質都發生了變化。美國制造業行業的現金周期,在某一個時間里面縮短了21天,有17.5天是倉儲的貢獻,所以說在中國制造業行業現金周期要通過供應鏈管理加速造血機制。
2006年的時候,美國供應鏈協會推出了行業標準《供應鏈管理流程標準》。2007年、2008年發展比較快,出現了平面世界的曲線思維,曲線是二次方、是指數級的發展,上升速度會比較快。在這種情況下,突然間2008年出現了金融危機,很多企業倒閉,活著的企業是供應鏈企業,以及供應鏈能力非常強的企業,等于金融危機對美國的物流行業進行了洗牌,倒閉了兩千多家貨運企業,但是做供應鏈的這幫人忽然之間有了非常廣的天地。
到了2011年以后,綠色化,規范化、數據性開始出現在供應鏈的主題里面;2015年、2016年更多講大數據和電子商務對結構的影響。2017年,我們看到了人工智能在應用,包括人工智能在供應鏈領域應用的步伐。現在,供應鏈正式納入國家的戰略體系,可以說,中國物流,或者說中國進入了供應鏈的時代。
顛覆性技術對供應鏈的影響和沖擊——大數據、人工智能、新能源革命與編碼化
1、大數據
現在所處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我們看到摩爾定律在起作用,達到了一個人類文明指數的另外一個拐點。數據的發生以不可想象的速度繁殖,用指數、用幾何數已經不能表示數據發展的速度了。
供應鏈的數字化其實早就已經開始了。2012年從制造到消費的物理移動環節,每個環節的數字化上升到云端,就時云供應鏈的概念提出,那個時候,美國的研究機構在全球范圍之內仿真模擬計算所有的商品全過程流動的路徑和所經歷的生命周期的所有的供應鏈的過程,在全流程里面進行仿真計算。如今,大數據如何驅動供應鏈?所有的數據有企業內部的數據,也有企業外部的數據,這些數據有的是結構性的數據,是整理好的;有的是非結構性的數據,是社交媒體上的一些很零散的數據,大數據融入供應鏈的過程,就是要把這些外部數據和內部數據,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裝入數據分析的框架里面去,就是一個數據倉庫,也就是先把數據從所有的數據源里面裝到倉庫里,之后再用電腦,用程序分析進行數據管理,建模技術。
以前我們對數據的分析初步是說發生了什么事情我知道,接下來要問為什么?為什么會發生,還要預測什么將會發展,更高端的分析如何讓它按我們的意志發生。數據分析的過程里面,很多停留在我知道什么發生的階段,未來我們要知道將會發生什么,而且按照我們的意志發生,這就是數據對供應鏈應用的過程。
2、物聯網和人工智能
基于機器閱讀速度的不斷提高,人工智能開始出現,有了機器學習的能力,因為機器具備了數字神經系統,把人的感知變成了機器的數字化的感知,才能看見光,感受到溫度,感受到振動和濕度,我們賦予機器全智能數字化神經系統,從而迎來互聯網在供應鏈里面應用的階段,這將是互聯網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
所以說物聯網,物流與互聯網的聯合,讓我們看到了供應鏈智慧化的過程。這里面不僅有很多商機,顛覆性技術在供應鏈的應用,主要是互聯網的技術、人工智能和計算的能力,美國的最新一屆的年報也預測了未來十年供應鏈里面會影響的新的技術手段,這里面有分享經濟、物聯網、機器人、可再生能源、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還有一個是基于需求的物流技術。
未來產業與供應鏈變革——數字化供應鏈、智慧供應鏈、綠色供應鏈、區塊供應鏈
1、數字化供應鏈與智慧供應鏈
在工業4.0和人工智能時代下,供應鏈如何一步一步變得智慧化?我還是想給大家分享一個過程。人工智能的工業4.0技術,是如何導入到供應鏈里面的,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重點。
首先,車上裝了RFID傳感器便有了通訊的能力,有了RFID讀寫的過程,便可以定位一輛車的位置,這是車輛識別技術。
第二個階段時,通過把網絡技術,把互聯網的連接技術再裝到車輛上,配合GPS技術,可以實時確認車輛所處的位置,進行車輛跟蹤,車輛的定位變得實時化。如果把貨物加上RFID,通過無線網絡傳輸,可以把車和貨結合,可以實時知道貨物在什么地方。如果再加上電子封條,再加上智能卡,就有了智能火車,實際上我們就可以知道車輛和貨物現有的一種狀況,而且實時可以知道,比如說冷鏈,以前是溫度記錄儀,冷鏈過程里面溫度可能有變化,現在溫度如果實時有變化,會告訴你出了狀況,所以我們車輛和貨物實時跟蹤的記錄。如果把更多的軟件分析能力,智能卡的東西,把供應鏈工程的軟件再放在里面,就可以對車輛和貨物的狀況進行實時反饋和反映。當出問題時,比如溫度上升了,系統會告訴車輛進行制冷,車輛的任何一種狀況都可以上升到供應鏈事件管理的程度,由于智能化的提升,我們可以管理供應鏈的事件。
下一個階段,通過把物聯網和互聯網更大范圍的應用,可以在全網范圍之內,全供應鏈范圍之內進行實時反饋,這就是智慧供應鏈。
2、綠色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