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想從技術的角度和大家說一些顛覆性技術,指導和引導我們的研究,從而形成一些學術成果,服務于國家戰略。從副標題中可以看出,數字化時代、人工智能時代、新能源時代以及區塊鏈編碼化時代的到來,將給我們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和沖擊。
我從1988年以研究生身份進入到物流這個行業,之后做過航運、國際貨代等,到2000年開始做研究。我認為我們的研究一定要知道發達國家在做的事請,這樣我們才能夠發揮后發優勢,獲得知識外溢的效用,于是從那時起我開始研究全球物流供應鏈的發展。
一、從物流到供應鏈管理
從全球物流研究熱點來看,從來沒有離開過工具和方法論的研究。在我跟蹤美國供應鏈發展的20年中,實際上接觸到更多的是工具和方法論。我們從工具和方法論的研究中找到了物流在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的兩條主線。
在2005年美國物流學會更名為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之后,全球物流進入到供應鏈的階段。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標志著中國物流業開始全面進入供應鏈時代。
二、大數據與供應鏈的數字化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數據對我們的影響是很大的。我們處在一個數據大到不可想象的時代,大到現在的國際計量單位都已經用完了。因為現在英文的計量單位只命名到10的23次方,但10的27次方、10的30次方都還沒有命名。
有本書叫《第二次機器革命》,它總結了過去2000年里人類文明指數變化的過程,書中發現在1775年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時候,人類文明指數出現90度的轉折?!兜诙螜C器革命》還說我們現在處于第二次機器革命時代,人類文明的拐點會再次出現。
大數據的力量。現在大數據發展速度已經遠遠超了摩爾定律預測的階段。我們現在用幾何指數、一條曲線還能夠描述棋盤翻倍的力量,現在大數據已經不能夠用指數的方法描述,數據在以千倍的速度增長,而且還是45度的斜率,因此只能用對數的方法才能去描述數據的大小問題。
我們已經進入數據戰爭的時代,我們應該關注的是所有數據在供應鏈上的全過程的應用。
2012年,利豐研究院做了一個全球數字化供應鏈模擬研究,當時就可以預測所有的供應鏈事件的集合,包括經過多少國家、有多少稅收、有多少匯率、有多少個倉儲中心,目的是最快還是最便宜,可以根據需求提供結果,是一個全流程仿真分析。數字化供應鏈發展到目前階段,我認為我們應該懂一點大數據,所以我看了很多關于大數據挖掘的書,去尋找如何挖掘企業的內部數據、外部數據、規范數據和不規范數據等。后來我們將數據裝進倉庫里,用計算器和超級電腦等手段進行分析。這種分析中有三種工具,可以得到不同結果:第一個是描述性的工具,讓你知道發生了什么事;第二個是預測性的工具,讓你知道下一步什么會發生;第三個是規范式的工具,讓你知道供應鏈的事件如何按照你的意愿發展。
所以數據已經成為戰略資產的時候,我們的研究應該快速掌握大數據的分析工具,然后應用于所有供應鏈的環節。
三、物聯網、人工智能導入智慧供應鏈
在數字化時代,計算機的計算能力、人接入物聯網的能力是隨著機器的感知和計算速度同時發展的,所以數字化的人工系統,讓機器越來越像人。在這樣智慧化的時代,供應鏈的智慧化并不僅僅是我們看到的AGV自動跑那么簡單。
很多大公司都在預測什么是真正供應鏈領域的技顛覆性技術。我們發現應該是物聯網、機器人和人工識別。美國供應鏈協會也發布了影響未來10年的關鍵技術,包括分享經濟、物聯網、基于需求的物流、可替代的能源、自主決策。
這么多4.0的技術應用到供應鏈中是什么狀況?我們首先給機器安裝RFID,就可以知道機器在哪兒,然后給車安裝RFID,既可以知道車在哪里,再給貨安裝感應器,就知道車拉著貨是什么狀況,然后將車和貨的情況加入局域網中,再加入電子封條、智能卡等,就能夠更大范圍知道車和貨的狀態。再將車貨狀態與所有需求端、供給端的大數據連接起來,實現供應鏈中所有事件的全過程感知。
四、新能源革命與綠色供應鏈
我們非常幸運生活在化石能源即將結束的時代,再過在30-50年人類將不再使用化石能源時代,我們的文明將進入到新能源時代。
在這個時代中我們對綠色物流全過程的研究和應用能產生巨大的成果,整條供應鏈都可以染成綠色。
五、未來產業與供應鏈的編碼化
這本書是《思維的未來》,我最近又買了他寫的《人類的未來》。這本書講述了未來我們為什么不能夠去火星,因為物流成本太高,每一公斤四千萬美元。這本書寫到,未來我們腦科學發展,可以把思維下載,然后通過激光上傳到外星,人的靈魂和軀體可以獨立存活。
我們現在看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技術很先進,但是最具顛覆性的底層技術還是編碼化。比特幣的出現并不是因為比特幣,而是因為區塊鏈底層技術讓貨幣實現編碼化,讓信用、市場實現編碼化。金融科技所做的事情就是把資產作為可編輯的程序,當把資產變成程序存在的時候,物聯網就變成了價值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