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數字看成效
2019年1至9月,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571.80億元,同比增長7.9%,占GDP比重56.1%;1至11月,全市實有市場主體17.4萬戶,比年初增長9.0%。
2019年1至10月,全市民營經濟實現稅收80.41億元,同比增長7.66%,占全市稅收總額的89.24%;全市累計減免各項稅款25.81億元,全市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88.07億元,較年初增加16.7億元、增長9.74%。
2019年,對于廣安民營經濟發展而言,是一個重要年份。
這一年,全市平均每天有10個民營企業和60個工商戶誕生。
這一年,在省委省政府“民營經濟20條”的引領下,廣安市緊跟省委步伐,落實省委部署,出臺并抓好《關于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市民營經濟25條”)的貫徹落實,幫助企業降低經營成本、破解融資難融資貴、推動轉型升級。
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日益優化,民營企業家發展信心日益增強。2019年1至11月,全市實有市場主體17.4萬戶,比年初增長9.0%;前三季度,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571.80億元,同比增長7.9%,占GDP比重56.1%。
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和中央、省委決策部署上來,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推動民營經濟轉型升級
“改革開放以來,廣安民營經濟發展創造了‘56789’的發展奇跡。”2018年底,在廣安市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上,市委書記李建勤用數字肯定廣安市民營經濟的發展成就:貢獻了50%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60%以上的稅收,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民營經濟強,廣安經濟才能強;民營經濟活,廣安經濟才能活。發展好民營經濟,必須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和中央、省委決策部署上來,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大力促進民營經濟轉型升級。
緊跟這一思路,廣安市不斷加快營造有利于民營經濟轉型提升的環境和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
2019年初,一場關于摸實情,找“痛點”,開“藥方”的大調研在廣安大地陸續展開。
廣安經濟總量小,產業層次低的現狀暴露呈現。只有補齊短板,才能做大做強。
如何補短板?多方考察學習,巧借“他山之石”,廣安市得出:制度是民營經濟長遠發展的保障。
著力完善制度,廣安市出臺《關于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拿出25條“真金白銀”政策措施,鼓勵企業推動技術創新,對企業自主知識產權或技術創新成果,產值首次達到2000萬元以上的,分別一次性給予100萬元至200萬元的獎勵。
重獎之下,廣安市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民營企業科技投入逐步增加;領創電子、仁安藥業等民營企業與重慶郵電大學、重慶醫藥設計院開展產學研聯盟;輸變電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廣安逐漸成為“中國輸變電產業之鄉”。
制度優勢顯露,更加堅定了民營經濟邁向更大舞臺的決心。結合發展現狀,廣安市得出:只有轉型升級,才能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年來,廣安市全力破解企業轉型升級難題,不斷培育壯大一批龍頭企業,鼓勵民營企業走轉型發展之路、創新發展之路、跳出廣安做企業、做大做響品牌。
“政府提供的900萬元貸款,解了公司技術升級的燃眉之急。”2019年12月18日,在四川迅華汽車部件有限公司車間內,各條生產線滿負荷生產。
該公司總經理李丹介紹,2019年初,公司計劃更換先進設備,因為缺乏資金,陷入發展困境。在政府的幫助下,公司獲得了900萬元貸款,發展勢頭越來越好。截至目前,公司已實現產值1億元。
克服了發展障礙,補齊了發展短板,廣安市一大批知名民營企業借勢崛起。舍掉“鐵飯碗”的歐陽曉玲,將華鎣蜜梨做成了廣安的一張名片,企業變成了四川省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從岳池縣酉溪鎮到深圳打拼,寇學文在全國設立公司及工廠10余家,員工近5000人;從打工者到輸變電企業家,蔣晶在家鄉岳池成立公司,稅收從注冊之初的4000萬元,攀升到2019年的3.48億元……
數據顯示,2019年1至10月,全市民營經濟實現稅收80.41億元,同比增長7.66%,占全市稅收總額的89.24%。
先行先試,實打實推進,全力破解要素制約,合力穩固廣安市經濟“半壁江山”
當前民營企業面臨諸多困難,打贏這場信心之戰,需要打破各種不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桎梏,讓民營企業“自由翱翔”。
“2018年以來,我們遇到3次發展困境,如果不是市委市政府和廣安經開區努力為我們爭取天然氣優惠政策,我們可能撐不過‘嚴冬’。”2019年12月30日,廣安路特天然氣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文美告訴記者,是市委市政府實打實的舉措,讓其堅定了在廣安發展的信心,他們將扎根廣安謀發展,推動集團將產業重心向廣安轉移,并將集團總部基地和集團現有產品銷售落戶廣安。
2019年,廣安市圍繞土地、人才、成本等各類制約發展的突出瓶頸,出實招、謀實策,精準對接企業需求,主動出擊解決問題,不斷降低企業用電、用氣、物流成本,全力幫助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合力穩固廣安市經濟“半壁江山”。
數據顯示,2019年1至10月,全市128戶民營企業納入電力市場化交易范圍,優惠電費7687.35萬元。四川帕沃可、玖源化工、誠信化工、華油LNG等天然氣大用戶企業,實施天然氣直供,天然氣價格下調0.22元/立方米。
圖片來源于網絡
打破民營經濟發展桎梏,廣安市不斷降低物流成本——
努力爭取中國鐵路總公司支持,防城港—廣安冷鏈專列運費優惠43%,貨物運輸成本比公路降低了三分之一;開通“華鎣—深圳”電子信息企業物流專線,貨物運輸時間由72小時縮短到24小時。
打破民營經濟發展桎梏,廣安市不斷減低稅賦——
認真貫徹“稅務總局26條”,扎實推進增值稅改革工作。2019年1至10月,全市累計減免各項稅款25.81億元,其中執行2019年新政策減免稅款達7.84億元。
打破民營經濟發展桎梏,廣安市不斷降低融資成本——
嚴格落實貸款利率優惠政策,減免網銀業務手續費、匯劃費、服務費。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市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88.07億元,較年初增加16.7億元、增長9.74%。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6.79%,保持平穩……
著力打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公正有序的法治環境和尊商重企的社會環境,全力營造優質的營商環境
環境似水,企業如魚。一個地方營商環境好不好,感受最深的就是企業。民營經濟是環境經濟,環境決定著民營經濟發展的層次和水平。
2019年12月30日,前鋒區智能家居產業園里一派繁忙。“產業園才開工半年,已有42家企業陸續簽約入駐。”奧特木森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夏習忠道出了個中緣由,選擇落戶該產業園,主要看中了這里的營商環境。
“廣安把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頭號工程’,將著力打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公正有序的法治環境和尊商重企的社會環境,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主動為民營企業服務……”在全市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上,李建勤的話語擲地有聲。
緊跟市委部署,廣安市扎實開展“營商環境提升年”活動,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從市場環境、政務環境、社會環境等方面入手,把廣安打造成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沃土。
構建公正有序的法治環境,印發《充分發揮政法機關職能依法保障服務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及其經營者的人身財產權利,民營企業自主經營權,嚴格規范涉及民營企業執法司法行為。
打造平等有序市場環境,按照“非禁即入”原則,鼓勵民間資本參與交通、水利、市政等公用事業、社會事業領域投資運營。對民營企業在市場準入、產業發展、招商引資等方面與國有企業一視同仁,打破各種“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嚴肅整治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
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不斷提升民營經濟代表人政治待遇,吸納優秀民營企業家成為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截至目前,廣安市已吸納優秀民營企業家成為市人大代表31名、市政協委員61名;評選表揚優秀民營企業30家、優秀民營企業家30名。
…………
“沒想到廣安的營商環境這么好!”2019年12月30日,在華鎣市從事電器工程生意的李國華來到政務服務大廳,辦理新公司注冊事宜。由于公司章程不規范、部分證明材料不清晰,大廳工作人員告知他,這種情況按規定是不予受理登記的。但考慮到李國華急于施工且來回路途不便,窗口工作人員啟動了“一次辦好”程序,當天上午就為李國華發放了營業執照。
“申請材料齊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后再受理”是以往政務服務審批窗口的要求,但2019年,廣安市推行的“一次辦好”改革制度打破了這一傳統,解決企業“缺件難辦事”的問題,真正實現了提速增效。當天拿到營業執照的李國華,一直為廣安市優質營商環境點贊。
數據顯示,在廣安市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舉措之下,廣安市市級保留行政權力較2017年減少120項,區市縣保留行政權力比2017年減少566項,“網上辦”事項占比達84.7%,“一次辦”事項占比96.1%。
繼續營造更具吸引力的營商環境,市委市政府用一個個用心之舉、實干之舉,釋放出強烈信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民營經濟一有土壤就發芽,一有陽光就燦爛。”誠如斯言,廣安市用心播種,厚植沃土,民營經濟未來必將春華秋實,碩果滿枝!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