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日產”)在快速成長過程中,逐步尋找到適合自身的供應鏈發展之路。東風日產基于日產生產方式的“同期生產”模式,結合中國汽車行業特點,著力打造創新型供應鏈管理體系,通過高效生產管理組織、精益柔性物流模式,不斷嘗試物流新技術應用,在滿足利益驅動相關方(供應商、物流商、經銷商)需求的同時,向價值鏈末端相關方(產品企劃方、市場開發方)傳遞自己的影響和需求,逐漸形成了具有企業特質的供應鏈管理領導力。
同期生產模式的特點與實施背景
在“制造-銷售-服務”組成的汽車供應鏈體系中,整車生產廠作為供應鏈的核心企業,圍繞汽車的生產和銷售開展一系列的生產管理和物流管理活動。對汽車制造業物流來說,一臺汽車從原材料到成品車的生產再到用戶手中,需要經歷一個復雜的過程。其中,采購入廠物流,是零部件供應商和整車生產廠以產品生產計劃為導向進行采購和供應;銷售出廠物流,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車輛和售后備件配送交付。
日產汽車公司將各地工廠好的經驗和做法進行總結,早在1994年就發布了《日產生產方式》,并于1997年發布了同期生產宣言。同期生產是日產生產方式的理想狀態,其目標是不懈地追求企業制造體制與客戶需求的同期,并不懈地追求持續改善。
所謂同期生產,是追求縮短交貨期、削減庫存、有效保證時間遵守和生產順序的狀態。這種狀態要求下工序向上工序進行需求拉動,及時、敏捷有效地將物料、信息傳遞,使管理過程中的問題充分暴露。為企業持續成長,要求管理者必須對顯性的問題進行不斷改善。
東風日產在2003年成立之初,就決定采用一種新的供應鏈管理模式。這既不是重復中國式傳統汽車制造廠模式,也不是照抄照搬日本式汽車制造商模式,而是在日產生產方式“同期生產”指導方式下結合本土實際建立的全新理念。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井噴式擴張,東風日產成立7年實現了跳躍性增長,產銷量從2003年6.5萬輛攀升至2010年66萬輛,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50%以上,一直以3倍于行業平均增速在高速發展。這使東風日產的供應鏈管理面臨著巨大壓力:工廠產能急劇拓展、年均投入2款以上新車型、外部采購成本上漲和制造成本控制壓力增大、物流能力需求成倍增長。這一系列的挑戰都要求東風日產必須創新供應鏈管理,滿足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東風日產將商流、物流、信息流有機劃分,建立全過程管理機構——供應鏈管理部,將生產計劃、物料訂購、零部件物流、車輛物流、售后備件物流、原材料物流進行統籌管理。供應鏈管理部基于“訂單-交貨階段”同期生產相關領域同期要求,充分挖掘各領域問題,通過模式、機制創新和新技術應用,不斷改善優化供應鏈,取得了顯著效果。
同期生產的應用領域與效果
1.在工廠制造領域的創新應用
作為經典的零部件供應方式,線側貨架在許多汽車企業得到廣泛應用,即,在生產線旁安排專門的貨架放置對應工位所需的零部件,裝配工人只需在三步之內即可拿到應裝配到車體的零部件。但是,線側貨架存放零部件也有負面效果。例如,可能造成同一地點的空箱堆積;線側貨架擺放在生產線的兩側,占用了很大的車間面積,也不夠經濟。另外,隨著汽車行業激烈競爭,在單一生產線實現盡量多車型的共線生產,帶來批量生產操作的復雜化,伴隨新車型更換、生產變動、換班等,人與器具發生的變化點增加。按照原有線側貨架方式,對于零部件總成組裝的復雜度和員工變化點培訓難度都很大,批量生產品質穩定性難以保證。
基于對同期生產的思考,東風日產決定采用與傳統線側物流不同的生產物流模式,從2003年開始實施零部件廠內KIT供給,對生產線進行成套部件的供給。即,根據車輛生產進度和實際車輛生產順序,集配區域的物流作業人員按照指示揀取某一輛車所需要的一套零部件,每套零部件都有一個專用的物流周轉容器。物流容器裝好后,由物料小車將其補充。物流小車和專用物流容器在集配區域和生產線之間流轉,實現零部件的小批量、多頻次的取入,實現了對生產線徹底的JIT零部件供應。
KIT供給真正采用了拉動式的引取方式,并且在引取量上也更加精細。通過物料移動“一源化”(即物料移動一條流向和一種姿態),東風日產自主開發了簡便的AGV無人搬運系統等輔助設備,使現場少人化、設備簡單化、作業自動化。
2.在供應商協作領域的創新應用
同期生產追求根據車輛生產順序,按確定順序生產供應的狀態。與此同時,需要供應商根據確定計劃(非預測計劃)進行小批量生產和供應。怎樣才能減少整車制造廠與零部件供應商之間由于空間和時間上的距離帶來周期差異?東風日產根據不同的零部件類型,采取了不同策略以實現與零部件供應商的同期。
其中,大體積、多式樣零件供給追求與車輛生產主線順序同期,按照制造順序進行供給。普通零件、外協零部件,則以盡可能小的批量(最終為逐個生產),在距離整車生產主線更近的地方進行制造。供應商配合車輛的安裝時刻進行包裝無改變地生產和供應線邊物料,也是同期生產的精華所在。
為此,在工廠建設規劃之初,東風日產就預留了廠區相應場所提供給供應商進行生產。如供應商在整車工廠的廠區內生產,稱為IN SIDE供應商;如其更加接近整車生產主線,供應商在整車生產主線的廠房內生產,稱為ON SIDE供應商;除了IN/ON SIDE供應商外,其他零部件盡量實現臨近工廠設置,稱為NEAR SIDE供應商。
3.在銷售物流領域的創新應用
縮短商品車在庫周期和在途周期一直是整車物流管理的主要方向。公路運輸是國內汽車運輸的主要方式,同期生產一直將品質作為優先考慮因素?;诖?,東風日產與整車運輸商于2006年在國內率先舉辦了第一屆商品車轎運車技能競賽,從轎運車駕駛、商品車裝卸、交車服務等環節進行評比。此舉不僅提升了駕駛員作業榮譽感,而且通過主機廠與運輸商良性的互動,對運輸標準化工作管理起到推動作用。
隨著汽車市場銷售量猛增,面對國內整車物流運能有限的瓶頸,東風日產與中鐵特貨于2010年12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見圖3),并成立廣州東鐵汽車物流有限公司,由其承擔東風日產商品車特路運輸任務。這一措施正是東風日產走向整車物流資源整合的重要步驟,不僅從戰略層面保證與整車運輸同期目標實現,而且為今后向中西部地區二、三線城市市場拓展、商品車長距離運輸提供穩定的交貨期品質。
在售后備件物流方面,東風日產通過供應商分庫直送、備件取貨制、包裝直用化、包裝工藝改善等舉措,使成本持續下降。其中,公司從2010年開始在湖北、湖南、廣東片區試行DOQD(每日訂單每日發貨)模式,大幅提高了備件供應的服務水平,得到了試行線路經銷商的好評。
4.物流信息化助力同期生產
東風日產于2004年導入日產公司的CATS系統(生產管理系統)。該系統包含生產計劃模塊、需求訂單計算模塊、庫存管理模塊、零部件基礎信息模塊等,并與財務管理的SAP系統對接,實現了從生產計劃編制到車輛下線整個物流過程的信息化管理。
零部件物流導入日產Bolts系統,該系統通過與CATS系統建立端口,下載打包處理每日訂單將其轉化成運輸內示和指示,提前提供給物流公司,使物流公司能夠提前快速準確地編制每日詳細的取送貨計劃,并從CATS中取得運輸實績,進行物流費自動計算和分析。
在車輛物流管理方面,東風日產自行開發了VLS整車物流管理系統。自2004年9月上線運行至今,分別與生產系統、銷售系統、財務系統、物流公司外部系統對接,實現了整車物流從運輸指令的形成、運輸計劃編制、出貨在途跟蹤、抵達確認的系統流程自動化。2011年,東風日產開發了商品車發運交貨期查詢系統,方便經銷店和客戶查詢訂單車輛物流狀態,有效提升客戶滿意度。
在售后備件物流方面,通過從日產導入SPL、CS-Partner系統,并自行開發E3S-PLS、SAVACE系統,東風日產實現了備件訂購計劃管理、國產備件訂單生產執行、備件倉庫管理全過程信息化管控。
5.努力實現綠色物流
東風日產的供應鏈管理一直努力把生產活動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降至最小,致力于兩項活動推行。其一是通過工藝/設備、工廠運營、物流的合理化,減少CO2排放量;其二是減少“物流-制造”過程中廢棄物產生,貫徹資源再生理念。
東風日產自2004年開始,在零部件物流方面采用Milk-run調達模式運輸需要的零部件,通過專用卡車直接從不同的供應商處裝載不同的零部件,提高單次運輸數量。這一方式對運載效率的改善十分明顯。使用10噸載重量的卡車,傳統方式每天需要轉運2500趟次,采用Milk-run方式則降為2200趟次。東風日產還通過使用55種不同類型集裝器具,使運載效率提高10%以上。
另外,東風日產還從包裝改善入手,降低物流能耗。如,采用可反復循環使用容器及包裝附材,減少一次性包裝,降低環境污染;通過包裝改善,縮小零部件包裝體積,提高運輸效率,減少CO2排放。在推行包裝折疊、伸縮化改善后,返回容積縮減70%~80%,達到容積最小化目的。
6.供應鏈領導力外延
東風日產供應鏈管理除基于同期生產的“訂貨-交車”階段的各領域管理改善之外,還提出供應鏈管理領導力發展思路,向商品企劃階段、訂貨-交車階段、客戶服務階段的企業全過程價值鏈延伸。
由于在車型設計確定后,僅通過物流修改運輸路線和運輸距離,并不能從根本上改善零件包裝品質和裝載率問題。東風日產意識到,只有從源頭做起,讓供應鏈管理參與商品企劃和產品開發,才能提升包裝品質和裝載效率。東風日產設置專業物流技術團隊參與數字化包裝設計,針對研發部門反饋新車型零部件結構對包裝設計的影響因素,與設計、工藝部門進行反復溝通,明確合理的零件式樣體積和經濟加工方法。由于在產品設計時就確定了包裝式樣,從源頭降低了產品運輸體積,達到保護產品、便于存儲、提高效率、方便運輸、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客戶服務階段,隨著汽車市場和用戶需求日新月異的發展,在整車工廠標準生產以外的非定制作業,尤其是汽車用戶特別需求的PDI精品加裝車型增長快速。東風日產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將PDI精品加裝車型物流服務納入管理范圍。從2007年開始,東風日產還開展了信用證車輛業務,將商品車物流管理向客戶端延伸,實施汽車金融物流模式,緩解經銷商車輛在庫資金壓力。
在供應鏈物流中全面使用第三方物流,依托先進IT信息系統,貫徹同期生產理念,通過標準化和程序化設計,使供應鏈管理各相關環節有機結合,持續改進實現供應鏈系統低成本運作。
東風日產認識到,今后的汽車供應鏈管理仍然有諸多挑戰,如,產品個性化要求供應鏈管理立體化;供應鏈上利益相關方之間協作更加頻繁和深入;電子商務和E-SCM技術整合趨勢明顯等等。不遠的未來,站在生產商的角度、著眼于產品供應的“供應鏈”,將向以客戶實際需求為核心的“需求鏈”轉變。汽車供應鏈管理創新之路等待著東風日產繼續探索。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