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物流發展回顧與2012年展望
1月10日,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學會主辦的2012年中國物流發展報告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回顧了中國物流2011年的新進展,展望了2012年新形勢,通報說明了最新物流政策及其落實情況,為促進我國物流業新發展謀劃對策。
如果說2011年是中國物流業“政策出臺年”的話,2012年應該是“政策落實年”。“國九條”等一系列物流業相關政策措施有望在今年進一步落實。
物流業穩中求進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何黎明會長在會上作了題為《穩中求進 整合提升 促進我國物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主題報告。何會長在報告中指出:2011年,在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動下,我國物流業發展取得了新進展。社會物流總需求增速雖然趨緩,但物流專業化、社會化進程在結構調整中明顯加快。預計全年社會物流總額可達160萬億元,物流業增加值約為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和14%。與上年同期相比,社會物流總額增幅回落3個百分點,物流業增加值增幅提高近1個百分點。預計社會物流總費用同比增幅為18.3%,與GDP的比率可能升至18%,略高于上年17.8%的水平。物流業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為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發揮了重要作用。(見表1、表2)
何會長將2011年影響中國物流業發展的8大事件概括如下:
1.支持物流業發展的政策集中出臺。2011年3月,《“十二五”規劃綱要》突出強調“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共有20多處提及物流業發展。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支持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8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國辦發[2011]38號)印發,即“國九條”發布。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出國辦函[2011]162號《關于印發貫徹落實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意見部門分工方案的通知》,把“國九條”細化為47項具體工作,落實到31個部門和單位。
2.物流業發展環境受到廣泛關注。2011年5月,中物聯協助中央電視臺組織策劃了《聚焦中國物流頑癥》系列節目,集中剖析了我國物流業發展環境中的突出問題。全國人大財經委、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辦公廳、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工信部等部門,先后召開專題會議。6月,交通運輸部等五部門發出《關于開展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工作的通知》。到2011年年底,全國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工作第一階段調查摸底基本完成。18個省市取消了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撤銷收費站1892個、涉及9.4萬公里。
3.物流市場需求發生深刻變化。首先,工業物流整合速度加快。從生產企業分離、分立的物流公司在搞好母體公司物流服務的基礎上,積極開發社會物流業務;物流外包的比例和層次進一步提高,外包領域從運輸、倉儲、貨代等基礎性服務向全方位一體化供應鏈服務擴展;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深入推進。其次,商貿物流整合趨勢明顯。傳統批發市場、農貿市場提升、改造、擴展物流功能;連鎖零售企業加緊完善物流系統;電子商務物流供不應求狀況加劇,電子商務企業開始進入物流快遞領域,物流快遞企業也積極試水電子商務。第三,農業和農村物流要求雙向對接。農產品物流這個“老大難”問題在2011年表現更為突出。溫家寶總理專門批示,把“優先發展農產品物流業”寫進了“國九條”。雖然有關部門大力推進,但農業和農村物流仍然是薄弱環節,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4.物流經營模式經歷新的變革。為應對優服務、低價格、高成本的挑戰,物流企業在經營模式上尋求突破。以中儲、中遠、中外運為代表的倉單質押融資監管業務加快發展。數十家銀行成立專門機構,不斷推出供應鏈金融新產品。據推算,全國全年此項貸款額度可達1.5萬至2萬億元。公路零擔貨運2011年又出現了“公路貨運班車總站”新模式。越來越多的物流企業介入生產企業代理采購、供應商管理庫存、分銷執行。供應鏈一體化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5.物流企業整合提升步伐加快。2011年1~11月,全國重點物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6.3%。2011年度50強物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共達5927億元,同比增長31.5%。2011年,境內外知名投資機構進一步加大對國內物流業的投入,一些有實力的房地產、煤炭等企業也轉向物流地產開發領域。部分物流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實現快速擴張,已有10多家重點物流企業在國內外股票市場上市。中小物流企業抱團結盟,謀求更大話語權,物流企業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6.區域物流資源從分散走向整合,區域物流服務的集聚效果逐步顯現。但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傾向,一些地方對物流需求狀況缺乏深入分析,發展目標帶有盲目性,物流規劃用地動輒幾平方公里、甚至幾十、上百平方公里,脫離實際需求。借物流名義,圈占土地,搞房地產開發,而真正從事物流業務的企業拿不到用地指標。這些問題應該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重視,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規范和引導。
7.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放緩。受交通運輸業投資明顯放緩影響,物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回落。2011年1~11月物流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8萬億元,同比增長9.6%,比2010年同期回落14個百分點,比同期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低14.9個百分點。公路、水路投資連續高速增長之后,2011年增速同樣低于上年。預計全年公路、水路固定資產投資共完成1.42萬億元,同比增長7.1%。全年新增公路通車里程7.1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萬公里。
8.物流行業管理基礎性工作日臻完善。一是物流標準化工作穩步推進。《物流標準目錄手冊》正式出版;第一個由中國專家發起和主導的物流領域國際標準《ISO 18186:2011貨物集裝箱-RFID貨運標簽系統》正式發布。二是物流統計工作深化細化。采購經理指數(PMI)在國家宏觀經濟監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分行業、分產品的統計調查分析逐步開展,物流運行景氣指數體系試發布制度初步建立。三是物流教育和培訓質量提升。目前,我國開辦物流專業的本科院校達417所,高職高專約824所,中職中專超過2000所,在校學生總數突破100萬人。從2003年11月以來,已有16萬多人取得高級物流師、物流師和助理物流師資格證書。四是物流科技、管理創新和學術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商貿物流亮點頻現
會上,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副司長王選慶就我國商貿物流的發展情況及政策取向作了報告,并對2011年商貿物流工作的開展情況做了歸納。
1.商貿物流政策措施不斷完善。為貫徹落實國務院《物流業調整和發展規劃》,2011年3月14日,商務部組織制定的《商貿物流專項規劃》正式發布實施,該規劃是未來5年指導我國商貿物流發展的重要文件。同時,《“十二五”期間推進生產資料流通現代化的指導意見》、《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也相繼發布實施。《超市收貨標準》、《鋼材加工配送中心建設管理規范》、《鋼鐵流通企業經營管理分級評定》、《醫藥物流服務規范》、《藥品批發企業物流能力分級評估指標》等行業標準,也已正式發布實施。
2.現代物流示范城市創建工作穩步推進。2010年上半年啟動的46個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取得新的成績。一年多來,各地在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共同配送和統一配送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一批大型連鎖零售企業、網絡購物企業通過在城市布局和建設現代化的配送中心,以適應現代商業多品種、小批量、快周轉的物流服務需求。
3. 農村商貿物流體系框架初步形成。商務部于2005年以“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為抓手,用連鎖經營方式改造傳統經營網點,構建農村現代流通體系。截至2011年11月,全國連鎖化農家店已突破60萬家,農村現代流通網絡框架初步形成。
4.商品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商務部于2011年開始,對肉、菜、中藥材、酒品等商品開展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建設商品“來源可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追溯體系,已取得初步成效。
5.物流企業“走出去”取得新進展。2011年,商務部編制了《對外投資國別(地區)指南》(2011版)和《對外投資國別產業指引》。根據商務部統計,2011年1~11月,我國對外投資行業分類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流量為12.15億美元。
此外,商務部同期開展的工作還包括: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援疆商貿物流中心規劃編制工作順利展開,加強對外資并購審核等。
制造業物流保持較快增長
2011年,中國制造業物流運行總體態勢良好,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和宏觀調控目標相適應。制造業社會物流總額和所占比例仍呈上升趨勢,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11年1~11月,工業品物流總額在社會物流總額中占比為90.8,說明工業品物流仍是推動我國物流總額的主要力量。但我國制造業企業大部分自營物流業務,社會化程度低,物流成本高影響了其競爭力的提升,成本問題已經日益受到關注。
2011年是發布《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第三年,制造業和物流業聯動發展作為規劃的九大工程之一,不斷得以落實,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兩業聯動開始進入示范階段。截至2011年3月,篩選、推薦了260多家企業的聯動案例,涵蓋裝備制造、鋼鐵、電子、汽車、化工、家電、建材、食品等主要制造行業,并最終確定130家企業成為首批全國兩業聯動示范企業。全國物流聯席會議辦公室還從中選取28個優秀案例,編輯成《全國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案例精編》供企業學習借鑒和參考。
2.兩業聯動獲得各地政府專項規劃引導和專項資金扶持。安徽、河南、福建、山東、浙江、青島、泰安、湖州等省市采取了規劃引導方式鼓勵兩業聯動,重慶、武漢、陜西等省市采取了專項資金支持方式落實兩業聯動發展項目。各地選擇聯動較多的制造行業是電子及通信設備、食品/飲料/煙酒、建材、機械制造和石油化學制品等行業,所占比例分別為53.6%、47.7%、32.5%和25.1%。
3.2011年兩業聯動發展會議相繼召開與培訓遍地開花。1月,安徽省首屆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大會召開,同期成立了安徽省物聯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4月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召開“2011年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年會”。5月,2011長三角地區現代物流聯動發展大會在南京召開。11月,以供應鏈管理創新為主題,圍繞“綠色物流”、推動“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為中心議題的第三屆海峽兩岸物流與供應鏈博覽會舉辦。12月,國家發改委在南京召開“第三屆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大會”,公布了130家“全國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示范企業”。此外,四川省、蘇州市、廣東省及嘉興市也都相繼開展了以兩業聯動為主題的會議及培訓班。
2012年中國物流關注點
何黎明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將對2012年物流業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展望2012年,我國物流業發展有一些因素值得關注。
一是增速放緩趨穩。預計2012年社會物流總額和物流業增加值的增幅將在11%和13%左右,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將維持在18%左右。
二是需求層次提升。一體化、精益化、智能化的供應鏈服務需求繼續擴大;專業化、個性化、柔性化的共同配送需求快速增長;電子商務和居民消費等對物流配送和快遞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
三是市場競爭加劇。市場主體龐雜的局面和要素成本上升的趨勢,短期內難以改變,物流企業經營困難進一步加劇。
四是物流企業面臨新的選擇。符合市場需要的企業將有更多發展機會,不適應市場需要的企業將承擔被淘汰的風險。
五是涉及民生的物流領域更受關注。如農產品物流、食品物流、醫藥物流、社區物流服務等將獲得進一步支持。
六是物流新技術加快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多層倉庫、自動分揀、托盤共用系統等新的設備和技術將獲得更加廣泛的應用。
七是多業聯動的經營模式。制造業、商貿業、金融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將形成新的整合優勢。
八是物流政策逐步落實。如果說2011年是“政策出臺年”的話,2012年應該是“政策落實年”。
在商貿物流領域,王選慶副司長對2012年商務部的重點物流工作做了歸納總結。商務部將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以及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國內貿易發展規劃(2011-2015)》、《商貿物流發展專項規劃》、商務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大力推進生產資料流通現代化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細化工作任務,認真抓落實。
同時,制造業物流2012年的發展熱點主要有:
1.兩業聯動發展將由點至面,深入推進。“十二五”期間兩業聯動發展將可能實施三大工程:一是聯動發展推廣工程。即堅持市場化運作,發揮企業主體作用,以我國的汽車、鋼鐵、水泥、機械制造、電子信息、醫藥等行業的兼并重組為契機,推動兩業聯動。二是聯動發展創新工程。即依托優勢企業、產業集聚區和重大項目,制定標準,支持兩業聯動模式創新和市場拓展,培養一批骨干企業和示范基地。三是聯動發展集聚工程。即構建兩業聯動示范區、搭建兩業聯動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工業集聚與物流集聚的協調發展。
2.中央和地方將加快推動制造業物流發展相關規劃。《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2-2020)》有望于2012年正式出臺,這一規劃將有助于明確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基本思路、重點及方向。
3.“國九條”進一步落實,將使制造業物流發展環境持續改善。預計2012年,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將從促進物流業發展的大局出發,摒棄部門利益,進一步落實“國九條”政策的職能分工,推進中央和地方的溝通協調,物流業發展環境的改善,將使制造業物流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4.制造業企業物流能力與業務重組邁上新臺階。201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繼續引導和支持大型優勢物流企業和制造業企業,打破行業、部門、區域的限制,通過兼并重組培育現代化的物流企業,鼓勵工業企業剝離重組物流業務,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促進制造業企業物流的社會化和專業化。
5.制造業物流運作標準陸續出臺。《藥品冷鏈物流運作規范》、《食品冷鏈物流追溯管理要求》通過專家審核,《物流自動化系統功能安全規范》、《物流倉儲配送中心導輪式分揀技術規范》、《基于M2M技術的移動通信網物流信息服務總體技術框架》、《移動通信網面向物流信息服務的M2M平臺技術要求》等14項物流國家標準也在制定與實施中。
2012年中國物流政策推進展望
如果說2011年是中國物流業“政策出臺年”的話,2012年應該是“政策落實年”。“國九條”等一系列物流業相關政策措施有望在今年進一步落實。據何會長介紹,國務院各有關部門正在按照分工,提出具體政策落實方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切實減輕物流企業稅收負擔。不因為稅制變更,增加企業負擔。根據物流企業一體化運作等特點,建立綜合物流業務稅目,實現一票到底的業務發展需要。
加大對物流業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對納入規劃的物流園區用地給予重點保障,有效遏制以物流名義圈占土地的行為。
物流車輛能便利通行。抓緊修訂完善道路大型物件運輸管理辦法和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規定,規范道路交通管理和超限治理行為。研究制定城市配送管理辦法,有效解決城市中轉配送難、配送貨車停靠難等問題。
加快物流管理體制改革。從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產業統計、工商注冊、土地使用及稅目設立等方面明確物流業類別,進一步確定物流業的產業地位。
鼓勵整合物流設施資源。支持大型優勢物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對分散的物流設施資源進行整合。鼓勵中小物流企業加強聯盟合作,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服務水平。
推進物流技術創新和應用。特別是調整完善物流企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標準,讓具備條件的物流企業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的相關政策。
加大對物流業的投入。希望各級政府加大對物流基礎設施投資的扶持力度,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物流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物流企業上市和發行企業債券。
優先發展農產品物流業。將農產品物流設施網絡建設、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設、“綠色通道”建設以及相關的減輕稅費、優化環境的政策落到實處。
加強組織協調。發揮全國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議作用,盡快全面落實各項政策措施。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