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商平臺到實體商場,今年“雙十二”格外安靜?!半p十一”的“退單潮”、人身安全以及收入穩定等影響因素的疊加,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雙十二”的消費沖動。隨著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高效統籌,及2023年“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指導方針的確定,消費信心的恢復周期有多長?有業內人士預測,明年五一可能會出現一個拐點。
平臺無大促、無盛典,今年“雙十二”靜悄悄
截至12月13日,包括阿里、京東等在內,沒有一家電商平臺公布“雙十二”戰績,這個購物節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2009年,雙十一購物節在天貓誕生,為彌補中小賣家流量缺失的問題,淘寶創造了雙十二,同時京東、蘇寧等各大平臺及不計其數的商家都參與其中?!半p十二”購物節是各大電商平臺和品牌商年底沖刺的最后一搏,更是剁手黨的購物狂歡。然而,繼雙十一失去熱鬧之后,今年“雙十二”顯得尤為安靜。不同于往年鋪天蓋地的廣告開屏、熱搜造勢、購物攻略各種宣發手段,今年各電商平臺營銷力度、聲勢變小。天貓、淘寶等平臺的官方賬號都鮮有“雙十二”相關的宣發,不僅沒有預熱,各大社交平臺的購物攻略和宣傳海報也不見了蹤跡。
記者打開天貓和京東PC端首頁,天貓基本上沒有活動加持,京東只在類目上有“雙十二”身影。12月12日當天下午,熱搜上也沒有相關內容。此外,今年“雙十二”的促銷力度也少了許多亮點,大促從12月10日延續到12月12日,淘寶每滿200元減30元,天貓滿300元減40元,優惠力度基本無二。
“雙十二”期間,主播動作平平,無造勢、無宣發。今年以來,曾經聲勢浩大、群星齊聚的“雙十一”晚會不見了蹤影,與之并駕齊驅的“雙十二”購物節存在感不斷降低。用戶的消費動力不足或許是平臺不再往“雙十二”積極投入的原因之一。
商場熱度低于預期,商家備戰年貨節
登上熱搜的話題是#這個雙12靜悄悄#,而不是“雙12狂歡大賣”。這種場景在街頭巷尾和城市商場表現也比較明顯。
12月11日、12日,記者走訪正弘城、中原萬達、熙地港、錦藝城、瀚海海尚等大型商場,場內人流量并未出現激增的場面,只有餐飲店、超市、服裝店等人們生活必需品購買場所,有一定的人氣,且多為年輕群體,鮮見老人、孩子,其他場所人流量低于商家預期。
就“雙十二”購物節而言,商場內部也組織了大小不一的促銷活動。部分商場如中原錦藝城推出“雙十二有好貨”特惠活動,丹尼斯大衛城借助丹尼斯集團25周年慶時機,推出為期一周的年終購物盛典促銷活動。
據記者調研得知,以年輕群體為核心客群定位的商場熱度略高于以家庭消費為核心客群定位的商場,部分商場開展“雙十二”促銷活動,有的是通過活動來對市場進行試水,感受恢復情況,對春節前的大促做一些預熱,有的則借機店慶制造一些疊加效應。
鄭州主城區的商場、購物中心、街頭巷尾,熱度回升緩慢。整體上消費熱度的恢復距離預期還有較大差距。
鄭州市民劉平于12月12日到中原錦藝城吃飯,剛好趕上“39元/69元電影套餐”的“雙十二”促銷活動,可看最新上映的阿凡達。高興之余,他說,連續幾個月工資下降,除了出來購買一些生活必需品,其他消費也都無力開支了。
“雙十一前前后后已經把能買的都買過了,錢包也掏空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很難再有購物沖動。”劉平說,有時候會逛一逛店鋪,但猶豫半天,咬咬牙還是沒有下單,“感覺雙十二的優惠力度比雙十一要小一半,與優惠力度相比,還是傾向于理性消費才行?!?/p>
“往年我們店雙十一當天的銷售額能抵得上平時一個月的銷售額,但‘雙十二’的銷量與平時持平。”一商家告訴記者,“雙十一”活動已經透支了公司的投入預算,無暇顧及“雙十二”,臨近年關,還是把銷售重點放到年貨節上。
資深商業觀察人士沈先生分析認為,消費復蘇具有滯后性,當前環境下首先確保人身安全,其次收入有所提升且穩定,各種能力積蓄后消費才會爆發。就商場而言,預計明年一季度將加速復蘇,五一會出現一個拐點。
物流快遞物流恢復緩慢,影響消費沖動
“雙十二都到了,十一月買的快遞還沒收到?!边@不是一句玩笑,而是事實。
鄭州市民鄧先生趁著“雙十一”活動在電商平臺囤了兩箱白酒,下單之后從此杳無音信,每次查詢均顯示“受所在地疫情影響,可能會出現商品配送延誤”。在此期間,鄧先生取消訂單,但貨物已經抵達航空港中轉站。經與商家溝通,可以原價退回,但由此產生的成本支出卻讓商家叫苦不迭。與“雙十一”的“下單潮”相比,之后的“退單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雙十二”的消費沖動,也給電商商家和快遞企業帶來一定的經營壓力。
與此同時,部分地區11月份快遞延遲,導致前鋒倉、中轉倉以及“最后一公里”運轉壓力過大。11月30日零時,鄭州宣布解除臨時性管控,位于鄭州市中原區某居民小區的菜鳥驛站網點從第二天開始,收件、退件逐漸激增。
據店家周強介紹,放開后,貨量猛增,但快遞員的人手特別缺。一方面,部分快遞網點暫停且恢復緩慢,有一些快遞員提前回老家了,導致無法正常攬收、投遞,單量下降,影響消費者訂單的正常處理;另一方面,快遞員每天要接觸不同的人群社區,在當前的疫情新形勢下,感染風險加劇,讓本來就不多的快遞員數量再次雪上加霜。
深度科技院院長張孝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近期快遞疫情停滯,賣家買家、購物平臺,物流運輸,快遞員收發派送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雙十二促銷力度不小,但是買家大量下單后不少賣家無法配送,在途運輸的包裹到達有關城市也無法派單,給經濟恢復帶來了不利影響。快遞企業業績受到沖擊,第四季度業績不及往年乃至下滑成了大概率事件。”
自疫情發生以來,保證物流暢通已經成為促進經濟循環不可懈怠的關鍵節點。從“雙十一”到“雙十二”,雖然快遞停滯現象時有發生,但部分快遞企業仍推出積極措施,為“雙十二”助力。12月5日,郵政速遞將與海航航空集團合作,復用近800架飛機和國內外近1800條航線,業務覆蓋國內外300余個城市和地區的優勢,實現國內、國際郵(快)件運輸業務直接合作,擴大次晨遞、次日遞覆蓋范圍。12月7日,申通快遞宣布設立5000萬元幫扶基金、未轉運快件免除運費,助力網點加速恢復。據媒體援引國家郵政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的物流行業景氣度正在快速恢復。11月27日以來,全國快遞日均業務量連續穩步上漲。到12月11日,郵政快遞攬收量約4.41億件,環比增長20.5%;投遞量約3.88億件,環比增長0.3%。而對比2021年12月12日,國內全天郵政、快遞攬收快件為4.6億件,接近去年同比峰值。
地方政府多地以“雙十二”為契機提前布局春節消費
不論是電商平臺的特惠刺激,還是快遞物流的緩慢恢復,都無法抑制消費的疲軟。在政府層面,對于拉動消費復蘇,提振消費意愿,也正在出臺一系列利好政策。經記者不完全梳理統計,全國多地正在提前布局明年春節促消費活動,有的直接將活動期限延至正月十五。其中包括:
12月12日,甘肅隴南市舉行“雙十二”促消費系列活動。全市商務、電商系統將市內市外聯動,線上線下結合,增加大宗消費,持續組織成品油、汽車、家電、商超、餐飲住宿等商貿企業,以發放消費券、企業獎補、打折優惠等方式,釋放消費潛力,全面促進消費升級。甘肅全省同步舉行商貿流通復商復市。
12月11日,江蘇蘇州舉行“百億讓利笑拼蘇州”第三屆“雙12蘇州購物節”,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以及商務部駐南京特派辦特派員站臺。購物節推出12項主題活動,并圍繞數字生活消費服務場景,設計了本地特產、時令美食、蘇州智造、江南劇場、老字號等服務模塊。從“雙十二”起至明年元宵節,全區43個重點商超單位共計劃開展大小活動60項,覆蓋雙十二、元旦、春節、元宵節等多個節點,多渠道開啟購物狂歡。
12月8日-19日,廣州市政府分三輪不間斷發放消費券共計3000萬元,派發的消費券涵蓋輕茶餐飲、超市、電商、正餐住宿、百貨五大類,面值從10元至100元不等。在深圳,新一輪的“樂購”活動也已啟動,市民購買電子和家用電器等,最高按照銷售價格的15%給予補貼,活動期間每人最高補貼2000元。同期,海南也正式啟動了“離島免稅跨年狂歡季”,活動到2023年正月十五結束。
據記者了解,借助“雙十二”熱點,部分銀行推出年前出行季、年貨節和年終獎理財等刺激措施,春節期間則主打“超級紅包”吸引消費者,以適時全新切入點刺激消費。在“大力提振市場信心”的號召下,部分金融機構與電商平臺的攜手促銷惠民更有了另外一重意義——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助力釋放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重要信號。
專家研判復蘇具有滯后性,消費信心需逐步恢復
2022年,面對諸多超預期因素沖擊,中國政府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加大穩經濟的政策力度,經濟增長觸底回升。中共中央政治局分析研究2023年經濟工作指出,2023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這意味著,2023年將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CBRE世邦魏理仕鄭州公司副總經理、商業部董事張桐援引國家統計局數據認為,“雙十二”購物節的“安靜”并不意味著消費需求的減弱,也不意味著購物節的“式微”。他表示,審視消費領域,消費信心和數據的回暖,也注定要經歷一個過程與緩沖期,遠期看總體不會影響國內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一個時期內,消費者對消費預期將趨于理性和保守。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各地進行防疫措施的優化,對經濟生活的影響是多層次的、全方位的,是積極的、深刻的、長遠的,不論是對生產、消費、投資、外貿,還是對人們的心理信心,甚至對經濟的預期等,都會產生積極而又重大的影響和變化。
宋向清表示,餐飲、旅游、住宿等服務業將會迎來復蘇,市場需求得到有效提振,企業復工復產有利于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經濟循環更加暢通,外貿外資得以恢復,尤其是經濟的常態化運行,會極大增強大家的信心,進一步強化對經濟增長的預期。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