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轟轟烈烈地自建倉儲、物流,只為暗度陳倉投資房地產?
近日,仲量聯行中國區物流基礎設施總監、董事王成志質疑,“我不認為一家電子商務公司需要上千畝土地自建物流中心,這難免有圈地之嫌。”
針鋒相對,京東商城CEO劉強東給出回應,“租賃庫房導致購物體驗和物流成本都很不好,這是最主要的原因。”根據規劃,京東商城計劃今年將同時開工建設7個一級物流中心,未來三年共投資50億-60億元人民幣進行物流建設。
這是兩種從不同出發點思考得出的迥異結論。圈地的陰謀論,并不無道理,畢竟中國物流地產價格一直呈現上漲趨勢。仲量聯行的研究報告顯示,上海物流倉儲租金自去年以來一路飆升,漲幅超過10%。
但是,如果判斷電商自建倉儲只為囤地,恐怕亦失偏頗。“物流、信用、支付”一直是掣肘電子商務發展的三大瓶頸。尤其,物流更是決定著電商未來能走多遠。
目前,電子商務企業的倉儲無非就是兩種方式:買和租。租,是電商企業建設倉儲最主流的方式,因為它的投入產出比最高。包括卓越、麥考林和樂淘等絕大部分電商公司都采用租賃的方式。
但是,對于未來充滿野心和氣魄的公司而言,租的弊病很顯著:一方面,倉儲租金每年上漲,漲幅約30%左右;另一方面,我國倉儲的單體面積普遍過小,多為1萬-3萬平方米。而京東商城此次在上海建立的“亞洲一號”物流中心,總面積達到24萬平方米。
從戰略角度而言,自建倉儲是站在更高緯度去俯視未來的發展。因此,京東是電商中出手最闊綽、買地最多的公司,一直強調著“倉庫決勝”論。
再來看,京東商城的銷售額是否也需要這么大規模的興建倉儲?劉強東曾透露,“京東商城今年最高營業額或達300億元。”數據顯示,京東商城自2004年上線以來,已經連續六年保持超過200%的增長。這樣大規模增長需要完備的物流體系與之相匹配。就像人體的經脈,如果運行不暢通,是無法健康地成長。
當然,這帶來的結果是,京東商城的盈利時間表一再被推后。據了解,京東商城在2009年初獲得B輪融資的2100萬美元的70%用于物流體系建設。如果不計算在物流方面的巨大投入,京東兩年前已開始盈利。
再來看物流配送,目前,我國第三方物流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服務單一,信息化程度低,難以滿足電商企業對供應鏈解決方案的需求。而且,京東商城、凡客、當當等電子商務主要為B2C公司,與B2B時代相比,客戶需求已大大多樣化。如果物流跟不上,訂單過快增長只能成為電商們“甜蜜的負擔”。
曾有過多次電子商務創業經歷的西街網CEO郭洪馳曾頗有感觸地和記者聊到,電子商務的后端比前端更重要,即:供應鏈和倉儲體系的建設和完備比樹立品牌、培養用戶更關鍵。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