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導讀:中國快遞穩居世界第一的同時,后方的路卻是坎坷崎嶇,消費者有消費者的抱怨,快遞哥有快遞哥的苦楚,亟待解決的是物流的更暢通,新技術的普及,“世上武功,唯快不破”,于快遞而言,速度的提升可以更好的平復消費者的抱怨,給快遞哥更充裕的時間攬件掙錢。】
小編前言:我也是一名消費者,節前在淘寶購了兩件心儀的商品,在地址欄明確標注了“請送上樓,謝謝”,由于節假日外出,北京也正趕上國慶,安保最嚴的時候,物流延遲也能理解,當我覺得快件應該到了時,一查,卻被告知已簽收,原來快遞員把快件直接投進了快遞柜了,感念他們節假日不能休息,的解辛苦,我只好在微信里找快遞柜的位置自己去取了(那是三條清道夫,取回后還有一條免強活著)。
其實細究起來,這真的不能說具體是誰的錯,現如今,快遞已經普及到各百姓家,有些子女為老人訂購些商品,是希望快遞直接送上門的,因為不想老人們樓上樓下的跑,要是投到快遞柜,那還不如讓老人們直接去門口超市呢;然而換位想一想,快遞員大多都是自外地而來,他們來到異鄉,只是想著能掙更多的錢,回家孝順父母,撫養兒女,為了節省時間,只好選擇把快件放進快遞柜。那么,誰能找到一個雙方都滿意的方式呢?
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看一組數據吧:
據《中國快遞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自2014年起,我國快遞業務量已連續5年穩居世界第一,超美、日、歐等經濟體總和。2018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507.1億件,全國快遞企業日均快件處理量1.4億件,最高日處理量達到4.2億件。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2019年1-8月,中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383.1億件,同比增長26.6%。2019年9月17日,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表示,2019年中國快遞業務量有望突破600億件。
高速增長的快遞需求背后,是拖后腿的供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連續5年下降,這也意味著潛在的快遞行業從業者持續減少。艾瑞咨詢指出,2020年快遞員缺口將達到100萬。從業人員缺口之外,是快遞小哥的超時工作。數據顯示,2016年,超8成的快遞員平均工作時長在8小時以上,在電商促銷旺季甚至會超過12小時。此外,快遞平均單價持續走低、配送費用升高、快遞員流動性大,都是懸在快遞配送業務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尤其快遞最后一百米,似乎一直在挑戰快遞小哥信心、考驗用戶耐心。快遞最后一百米的嘗試這一問題很早就引起了業內人士關注。2010年,中國郵政設立第一臺智能包裹投遞終端。此后,2012到2015年之間,資本熱捧,大量企業紛紛入局。速遞易和豐巢,如今的智能快遞柜巨頭,均是在那時進入賽道。
艾瑞咨詢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主要企業已投入運營智能快件箱27.2萬組,新增近7萬組,箱遞率達到8.6%。觀研天下預測,到2020年,全國智能快遞柜組數將達75萬,市場規模將近300億元人民幣。而快遞柜只是末端配送方案之一。此外,各大物流公司旗下的加盟點和驛站、依賴便利店存在的代收點和與物業合作的社區收發點都在嘗試解決“快遞最后一百米”難題。 于今年9月20日獲得數千萬A+融資的藍店,正是借助便利店切入社區快遞代收業務。與智能快遞柜的巨頭割據局面不同,便利店代收賽道顯得較為平靜——目前大型玩家僅藍店和菜鳥驛站。截至目前,藍店已進駐全國100余座主要城市,合作商戶及直營門店逾53,000家,累計服務人次超3.1億。
現如今,快遞柜、代收點幾乎已經成為社區和校園的標配。但這些便利目前仍是靠燒錢維系。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前五個月,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凈利潤為-2.5億元。2017年,凈利潤為-3.9億元。去年6月,申通和韻達退出豐巢,宣布不再持有豐巢科技的股權。業內分析稱,申通與韻達的退出可能是由于持續虧損造成。而其主要競品速遞易,情況也同樣不容樂觀。據速遞易母公司三泰控股發布的《2019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虧損5000-7600萬元,整體虧損主要因對中郵智遞科技有限公司(即速遞易運營方)投資損失所致。事實上,智能快遞柜屬于重資本投資。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每個智能快遞柜成本在5-6萬元左右,壽命約2-3年。此外,快遞柜企業每年還要雇傭維護人員進行維修和問題處理、要向小區物業交納場地費。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曹磊認為,快遞柜必須要先有規模效應,再在此基礎上探索可持續的盈利路線。目前,快遞柜的收入來源主要包括快遞員收取、用戶超期支付、寄件收費、廣告及其他增值服務等幾類。其中,快遞員支付的快遞柜租賃費是快遞柜企業較為穩定的收入來源之一。但《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規定,今年10月1日起,若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應征得收件人同意。同時,智能快件箱的運營企業應合理設置快件保管期限,在保管期限內不得向收件人收費。《管理辦法》生效后,將包裹直接放快遞柜將很有可能導致更多用戶投訴,而一旦投訴成功將可能為快遞小哥招致罰款。這樣一來,原本就處于盈利困局之中的智能柜企業,將有可能更加艱難。“快遞代收主要目的是獲取流量,進行流量沉淀,所以藍店的前幾年基本都是貼補狀態。” 經過4年流量沉淀后,藍店在2018年下半年開始試水社區電商。據悉,藍店目前有兩大主營業務,分別是快遞代收和藍店電商。快遞代收業務負責持續為藍店輸入流量,而電商業務負責流量變現。通過藍店公眾號進入“藍店優選”,藍店電商售賣的商品從新鮮水果到廚衛用具再到進口化妝品,幾乎覆蓋了全部生活場景。但藍店方透露,銷售最好的還是水果和生鮮。爭議不斷的最后一百米盈利之外,快遞柜與便利店本身也頗受爭議。今年7月,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多名藍店加盟商表示平臺存在提現困難的問題。藍店工作人員則回復說:“之前我們的確會緊張點,現在已經恢復正常了”。 更多的問題體現在消費者一端。“我買了20條活魚,快遞員一聲不吭直接給扔小區快遞柜里了。”一名消費者吐槽道,“除了順豐、天貓超市、京東他們會打電話問詢外,別的快遞都是直接扔快遞柜。”此外,因為快遞員默認投放快遞柜,導致拒簽必須得盯著物流,也是受訪者抱怨較多的問題。而便利店代收點也存在同樣的情況。“現在十米外開一個藍店,還要出門取,還得關注,還得記得取件碼。”百度上有人吐槽道,“在代收前,我們一般都會要求快遞員征得用戶同意。但還是會出現快遞員直接放在代收點的情況。這種情況在便利店和智能柜體都存在,也是影響用戶體驗的因素之一。”藍店工作人員這樣說。事實上,早在去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快遞暫行條例》就規定了: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但快遞員也有他們的難處。據《財經》報道,有快遞員透露,如果每一單都打電話并送上門,一天掙不了多少錢。而直接放快遞柜能節省時間更多地派件攬件。針對這一痛點,菜鳥驛站智能柜給用戶提供了自主設置的選項。用戶可在菜鳥驛站智能柜、客服或手機淘寶菜鳥驛站官方號等平臺進行自主設置,如不同意將包裹存放在菜鳥驛站智能柜,快遞員將無法打開柜門。但這一舉措對快遞末端派送痛點的作用有多大,還有待觀察。
藍店工作人員認為,《管理辦法》很難徹底根治這一問題。“《管理辦法》的出臺只能說起到一個監督和規范的作用,但行業痛點依然存在。要想真正根治,需要用戶、第三方代收平臺、快遞員多方共同努力。”(數據來源于物流科技)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