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申通、百世、圓通、中通、韻達等多家快遞公司“不約而同”先后宣布因高速公路恢復收費而漲價。過了不幾天,又扎堆改口:申通、百世、韻達已經撤除相關公告;圓通、中通更新了公告??爝f企業為何如此“折騰”?
一、漲價,理由很勉強
快遞企業此次漲價,給出的理由是高速公路恢復收費,這是站不住腳的,是不成理由的理由。
根據天風證券研究報告顯示,這些快遞公司的單位運輸成本為每件0.5元至0.7元,高速公路通行費占到快遞企業運輸成本的15%至20%,高速公路費對單票快遞費用影響很小。
那么,是什么讓快遞企業集體作出漲價的行為?長期以來,快遞行業由于競爭比較激烈,一直處于低利潤的粗放發展模式。價格戰是其競爭的主要手段,通過多次競價,行業價格幾乎已經見底,漲價,似乎也是共同的心聲。
但為什么又集團改口呢?快遞公司很尷尬,對于漲價,大多企業似乎有心沒膽,說好好的大家一起漲,但每次往往是你漲他不漲,或者只是嘴上說說,暗中觀望同行,甚至還有明升暗降,暗度陳倉的。其中的關鍵還是誰能多占市場份額的競爭,誰能成為行業龍頭的競戰。
另外,多家快遞企業“不約而同”用相似的理由漲價,有壟斷嫌疑。快遞企業之間即使不存在聯合調價的協議、決定,也涉嫌“其他協同行為”。這一行為不僅引起各界的熱議和消費者的不滿,也引發市場監管部門的重視。以上這些,都是其改口的原因吧!
其實,快遞企業確實可以根據經營成本和供求關系調整價格,但前提是應當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原則。
二、價格,快遞企業的心中之痛
價格戰,作為商家最常用的競爭手段,在快遞行業展現的淋漓盡致。核心原因是頭部快遞企業對于份額的追求。競價,成為行業競爭的利器。行業大規模價格戰,導致快遞企業業績不及預期。
價格戰,造成增量不增收。就拿在2020年3月來說,通達系發布的月度經營數據報告顯示,通達系均出現了同一個問題:業務量直線上升,但是總體營收并沒有隨之增長。很顯然,這是各大快遞企業開啟了“價格戰”造成的。
快遞,一直呈高速增長態勢,就拿疫情趨緩的四月份來說,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65億件,同比增長32.1%;業務收入完成720.9億元,同比增長21.7%。這本來是行業發展的有利因素,但因價格戰,卻沒有使企業得到甜頭。
4月份,金華義烏以19.17億件的業務量排名第一,而廣州、深圳、上海和北京位列第2-5位。但如此大的業務量,并沒有為義烏快遞業來帶實惠。
根據安信證券分析師調研了解,從目前義烏市場電商小件收費情況看,針對日均發貨量在1000 票以上(0.3KG 以下小件)的電商客戶,快遞價格基本在1.0-1.4 元左右,比去年7 月更低,如果發貨量越大,單票重量越輕,對應的價格還會有折扣,不少網點,有8毛發全國的優惠。
安信證券分析師對義烏一家中型一級網點的收入成本結構進行了拆分。如果按照 1KG 以內2.6 元/票的攬件價格,綜合考慮各項成本以及總部超量補貼,他們測算單票盈利為0.02 元/票,基本處于微利狀態。
回顧義烏快遞價格走勢,單價的大幅走低從2018 年開始,2018 年義烏快遞單價4.27 元,同比降幅達29%,遠高于行業單價3.7%的降幅。
2019 年義烏快遞平均單價進一步走低,3.43 元/票,同比下降20%,而根據相關新聞報道,近期義烏市場價格戰再起,部分加盟商反映市場競爭情況比2019 年7 月更為激烈。
義烏如此,其它城市也好不了多少。價格戰,是中國商界自古以來的傳統。長期以來,快遞行業由于競爭比較激烈,競格戰為主,一直處于低利潤的粗放發展模式,快遞價格戰此起彼伏,讓很多快遞網點在現有的競爭態勢之下,很難有盈利空間,甚至生存都比較困難,更別說是保證服務質量。因此,不能不說,價格,是快遞企業心中的痛。
由于快遞同質化競爭以及各家快遞企業對份額的追逐,快遞價格戰仍會持續一段時間,同時考慮到派費的下降,對網點加盟商與總部來說都是重大的考驗,資金實力強的網點與成本管控能力強、現金儲備充裕、再融資能力強的上市公司總部及網點,將成為最終贏家。
三、出路,破局價格困境
行業集中度提升與差異化競爭是破局價格戰的關鍵。
破解“價格困境”的關鍵,一方面是集中度提升,尤其是領先企業與競爭對手拉開較大差距;另一方面,向差異化競爭探索。
隨著價格戰的繼續,行業信中度必然提升。有資本的地方就有“廝殺”,從快遞行業進入“價格戰”模式開始,就已經注定了很多企業的結局。
格價戰,與其說是企業競爭,不如說是實力大比拼。價格戰之后,快遞行業“洗”出新的一局牌,而最終勝出的,必然還是那些行業巨頭。小企業在每一輪洗牌中,沒有雄厚的背景,只能隨波逐流暗自下場。
從快遞業務量來看,我國快遞行業集中度指數CR6在2016年-2019年期間持續提升,從64.5%提升至80.3%,行業頭部效應逐漸凸顯。
但差異化競爭,破解服務嚴重同質化困局,需要頭部企業的自身提升??爝f行業同質化較為嚴重,用戶轉換成本低,價格戰如火如荼,成本是價格戰下的核心,而精細化運營是降低成本的關鍵。
精細化管理則反映企業依靠信息化、自動化技術升級的契機,提升運營效率,包括對車輛管理、裝載率、自動分揀升級以及人員綜合協調等,以此降低企業成本,形成“資源投入-形成規模效應-成本下降-提升盈利-加大資源投入”的良性循環。
快遞企業要想方設法提升服務質量、降低經營成本,通過差異化服務,實現與消費者雙贏的結果。
尤其是電商行業紅利期已過,驅動快遞行業從增量時代切換至存量時代,存量份額的競爭更加嚴峻,形成更強大的規模效應和更快的提升經營效率和差異化服務至為重要。
中國的消費者也要明白,今天享受的近乎免費的物流服務是建立在快遞公司價格惡性競爭,虧損和壓縮基層快遞員收入的基礎上的。要求提高服務質量的落實可想而知,這種模式終究是不可持續的,最終也會由消費者買單??爝f消費者應有成熟的消費理念,理性看待快遞費的上漲。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