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不是萬能的,沒錢是萬萬不能的,對人生如此,對企業也是如此。進入2020年,風云變換的快遞江湖,正在踐行這一亙古不變的真理。
對標美日市場,中國快遞市場演進的脈絡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其一集中度提升,表現為通過價格戰加速行業淘汰;其二,業務多元化,成為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前者,各家通過降成本等手段獲取競爭優勢,而后者,則從不同角度不同力度進行發力。
進入2020年,快遞市場正處在前后兩個階段的轉換過程中,對于前者,價格戰來說,需要資本的支持;對于后者,綜合物流來說,更需要雄厚的資本實力,因此,努力找錢,一切向“錢”看,成為跨入新一年來快遞風云的主旋律。
一、形勢正在變化
2020年是快遞行業競爭格局變化的分水嶺——過去十多年,頭部快遞企業享受了一波行業集中度提升的紅利,淘汰了二、三線快遞公司。但如今,戰火蔓延至頭部企業之間,“寡頭之戰”已經打響。
行業發展到現階段,以前是龍頭競爭,現在正逐步邁向寡頭競爭。國內快遞行業的寡頭競爭態勢逐漸成形,一線快遞內部,將進行“五進三”,甚至“三爭一”的角逐,行業將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中完成出清與分化??爝f行業的份額會越來越集中,必然會誕生市場份額達30%以上的快遞企業。
過去,市場份額優先的策略成為頭部快遞企業共同的選擇,引發了一場場較為激烈的價格廝殺。價格戰是加速行業分化的一個手段,有一定的必然性,能夠讓行業快速從龍頭競爭邁向寡頭競爭的一個手段,競爭力弱的企業業務量或者盈利能力不斷下降,競爭能力強的企業發展增速,成為寡頭。
2020年初至今,快遞行業單票均價下滑超過了20%。在價格戰之中,生態優勢已悄然占據重要位置。未來的競爭,一定是物流生態的競爭。正如賴梅松所說,快遞行業的發展趨勢是規模效應、網絡效應以及協同效應,快遞價格一定會回歸,未來快遞行業的競爭一定是全路鏈競爭。
所謂的全路鏈競爭,即要求快遞企業向綜合物流服務商轉變。這意味著,快遞企業的業務并非只有快遞這條單線,快運、冷鏈、倉配等業態多元化配備,預示著快遞企業的戰線必須拉長,這也就是常說的生態優勢。生態戰略,說白了,就是在綜合物流業態上有所突破,形成多層次產品和差異化競爭。
早在數年前,國內各家快遞龍頭企業都喊出了“致力于成為綜合物流服務商”的目標,并為之有所行動。但截至目前,真正能形成“生態”的頭部企業并不多。
事實上,“打通上下游、拓展產業鏈、畫大同心圓、構建生態圈”,也是國家郵政局早就為行業發展指明的方向,誰能在生態建設上領先一步,拉長長板,彌補短板,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勝出。
歸根結底,物流服務于商流,而今上游業態不斷創新,消費者需求也日益多樣,作為物流服務商,也應做出調整,貼近用戶,緊跟市場,以客戶需求出發,提供一站式的物流供應鏈解決方案,從而占領市場競爭高地,是必然選擇。
目前,通過降價令對手出局已經不可能實現,只能令股價持續低迷。若沒有與當地產業進行深度融合,走出單純送貨、收貨的角色,將會埋下較高風險。為各行業提供物流解決方案,帶來高附加值的產品,是快遞企業必須發展的方向,當前,政府推出的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不失為一條出路。
在過去的十年里,憑借電商東風與國內的勞動力紅利,中國快遞企業開啟了令人矚目的騰飛之路,競爭以價格戰為武器。而今年,快遞行業的競爭,有望走出價格戰的泥沼,而起步于快遞生態戰略的比拼。
二、沒錢是不行的
貧窮,終究還是限制了你的想象,沒錢,談什么戰略?快遞寡頭比拼的是資本實力,手握海量資本,本身就是通向成功的最大捷徑。
無論是短期勢頭不減的“價格戰”,還是悄然起步的生態戰略,都需要錢,一方面“價格戰”在短期內影響各大快遞企業現金流的現狀不可避免,另一方面業態多元化更考驗各家企業的長期資金實力。
快遞行業,領先者需要錢,失速者也需要錢。
順豐很早就進行完全自營化的布局,自營模式能夠有限地掌控配送時間,但這卻意味著大量的成本消耗。這成就了順豐擁有行業內最好的用戶體驗,也導致了順豐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
淪落的申通,早已發現加盟制的軟肋,由于規模過大,想要更改加盟制的構架,就需要幾乎推翻重建,而這又需要大量的資金。
快遞行業歸根到底是一個規模效應顯著的行業,盈利能力強是不足以一統江湖的,誰的訂單量更多,誰就能在降低成本方面更具主動權。然而,規模是需要錢來打造的。
在快遞企業上規模之后,配送單量大量爆發,公司需要網點高效率運轉時,加盟制約束力不足的弊端便會充分暴露。因此,中通、圓通、韻達他們都不約而同的對配送過程中的核心樞紐分揀中心逐漸進行直營管理,而這一變化需要錢來打造。
還有,國內快遞企業的競爭短期內依然擺脫不了價格戰,企業會更看重業務量排名和市場占有率,從而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單票已低至2元,對于企業而言,資金必須充裕,連一直聲稱不差錢的極兔速遞都開始拿錢了。同時,產品、網絡、產業的服務升級需要投入大量成本,生態持續建設的背后,資本開支只增不減。
因此說,寡頭之戰是“行業淘汰賽”。寡頭之戰,錢袋子決定生死,不由得讓人感嘆,有錢真好,沒錢是不行的。
三、籌錢大比拼
籌錢,比拼的是戰略、是人脈,更是企業自身的實力,無論引進戰略投資,還是IPO上市都是如此。
據說,農夫山泉上市前,高瓴資本主動找過來要求做基石投資者,但被拒絕了。這對于幾乎被神話的高瓴而言,是極其少見的情況。今天的四大投行,誰可能不做高瓴的生意?但農夫山泉可以,因為有的是人認購,無論是機構還是散戶。
再比如,劉強東手里的京東物流,被無數券商,機構成天盯著,這是京東最大的秘密武器,這是全中國唯一能和順豐分庭抗禮的超級物流。沒有人知道京東物流上市后會打破多少物流行業的記錄,無數業內人士都說過這樣一句話:京東物流一旦上市,市值肯定會超過順豐。
2020年高歌猛進的IPO大潮中,快遞物流企業自然要分一杯羹。不僅是為了富豪排位,更有現實的需要,籌回錢來。
目前,中通正準備在港二次上市,將尋求籌資不超過15.6億美元,同時,有消息稱,百世計劃將旗下“快遞和快運”在香港進行上市,而“東哥”變身IPO收割機,坐擁兩大上市公司,獨角獸排隊上市,如無意外,京東健康將會成為劉強東收獲的第四個IPO——繼京東、達達,以及即將IPO的京東數科之后的又一家上市公司。
今年6月5日,達達集團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作為達達集團最大股東和IPO基石投資者,京東集團持股高達47.4%。另外,不論是京東物流還是京東工業品都具備未來獨立IPO的能力。
物流快遞企業對資金的渴求不言而喻,林林總總的事情都離不開資本的支持,上市也成為許多企業尋求進一步發展的突破口。
對物流企業來說,上市是一件有著諸多好處的事情。首先,上市后可以獲取更多的資本助力,其次,上市也能使企業獲得更高的知名度,提高用戶增長。最后,上市可以加大企業全球化進程??煲徊絀PO,或許能在后續的競爭中掌握更多的籌碼,畢竟上市公司的公信力總是要好一些??梢灶A言,快遞獨角獸的激烈競爭將會在二次IPO上繼續上演。
中通,首個赴美上市的中國快遞,如今,又在進行香港二次上市,將成為首家同時在美國、香港兩地上市的快遞企業。除了拿錢為擴張、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做準備外,就是想要提高自身“風險均攤能力”。由于瑞幸事件和今年的經濟形勢,中國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多多少少會受到影響。
多一個地方上市,就多一條融資渠道??爝f企業需要在全球資本市場結構化變化中順勢而為。多地上市可以帶來更多元的融資渠道,更強大的風險防御能力,未來極有可能成為龍頭快遞企業的標配。
除了二次上市,寡頭快遞企業作為上市公司,也有非常多的融資手段,籌劃融資頻率,在今年以來明顯增加,阿里巴巴耗資約66億元增持圓通12%股份,一直選擇獨立發展的韻達股份,也在今年4月接受阿里入股,后者持股約2%。同時,韻達股份已發行5億美元債券。
資本開支能力是決定各大快遞龍頭企業未來能否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無論是外部環境影響還是內生動力差異,當龍頭企業之間最慘烈的競爭階段到來時,資本的實力終將成為硬實力,籌資比拼成為競爭后面不可忽視的力量。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