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不僅不走尋常路,而且走了自己的路后,逐漸讓別人無路可走】
最近一段時間,國內金融市場中最熱的話題,莫過于馬云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的重磅發言,及隨后螞蟻金服在滬港兩地上市的一波三折。螞蟻發行時的天價估值先為馬氏聲音提供了最佳注腳和最強回音,其后突然被叫停上市又為自己渲染了“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情色彩。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經此一事,馬云和螞蟻賺足了眼球,監管層顯足了權威,億萬網民吃足了瓜,諸多媒體攢足了流量——各方各取所需,皆大歡喜。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仍在不斷見證奇跡。
馬云到底說了什么?這是大家普遍關心的第一個問題。
10月24日,馬云以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身份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發表了重磅主旨演講。相比七年前在該峰會上發聲時的吞吞吐吐和遮遮掩掩,馬云此次在約20分鐘的演講中火力全開,暢所欲言,最終金句頻出,妙語如珠,引爆全場。比如他說,“中國金融沒有系統性風險,因為壓根就‘沒有系統 ’”,“巴塞爾協議像一個老年人俱樂部,只講風險控制、不講發展”,“中國的銀行還是當鋪思想,害了很多企業家”,……“史上最強鄉村教師”馬云“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其詞鋒就像尖刀一樣犀利,一下子就將堅冰一般的市場割裂開來,進而又迅速將其升溫到融化乃至沸騰。
針對馬氏聲音,市場各方見仁見智,毀譽參半。當大多數人仍在思考如何與國際接軌之時,馬云已經在思考怎樣與未來接軌,視野不可謂不高。是非對錯且不論,僅就發聲本身而言,如果考慮到馬氏聲音能夠有幸通過如此高規格的會議表達出來,能夠被允許見諸報端進而廣泛傳播,則又是諸多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幸運,也是市場經濟的幸運。
伏爾泰說,“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我們確信,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市場本身擁有巨大發展潛能。哪怕只有一束光穿透云層,終能照亮整片田野。
螞蟻到底是什么?這是大家普遍關心的第二個問題。
螞蟻是跨界產生的異形,是未來設想的變現,因此暫時難以被市場所準確理解。
螞蟻對自己的定位是:“螞蟻集團不是一家金融機構,也不僅是一家移動支付公司,而是一家決心用今天最好的技術和資源,去助力銀行和金融機構更好地服務每一位消費者、每一家小微企業的科技公司。”這個定位更多體現了螞蟻的愿景。
如果從功能觀視角看,螞蟻是國內最大的移動支付平臺支付寶的母公司,也是領先的金融科技開放平臺,致力于以科技和創新推動包括金融服務在內的全球現代服務業的數字化升級。簡言之,螞蟻是“科技+金融+數字”的結合體,是一種全新的金融服務業態。
螞蟻認為,傳統銀行服務了20%的高凈值客戶,自己則致力于服務另外80%的長尾客戶。相對傳統銀行,螞蟻提供的服務更加個性化、智能化、場景化。由于螞蟻與傳統銀行的目標不同,賽道不同,做事方式不同,雙方不會正面交鋒,威脅也無從談起。如果傳統銀行是肌肉骨骼,螞蟻就是血液,二者最終會融為一體,共同構成一個健康的金融生態。
螞蟻對自己的定位和服務對象的選擇,馬云早在2013年的外灘金融峰會上就闡述過,其后螞蟻的高管也在多個場合反復闡述并強調過。也有人認為,螞蟻是對傳統銀行的補充。如果將傳統銀行比如動作的脊柱或大樹的主干,那么螞蟻就是毛細血管或枝丫葉脈。傳統銀行服務的是大客戶、大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螞蟻服務的是小客戶、中小企業。在他們看來,傳統銀行樹大根深、膀大腰圓,實力雄厚,難以撼動。血管無法替代脊柱,枝葉無法代替主干,螞蟻也無法取代傳統銀行,這個道理再明白不過了。
這種看法在當前階段也沒有明顯的bug,因此又極具市場認同性和共情性。但是,如果對螞蟻的判斷僅止于此,則可能低估了螞蟻的野心,進而低估了它對市場的深遠影響。
對螞蟻既要察其言,又要觀其行,更要洞其心。實際上,仔細剖析一下螞蟻的戰略,仔細梳理一下螞蟻的業務,就會發現它并不滿足僅追求眼前的茍且,還有追求詩和遠方的夢想。傳統銀行服務的高凈值客戶雖然數量占比只有20%,但貢獻的利潤占比遠不止于此。螞蟻若說對這塊蛋糕不動心,估計自己都不相信。
此外,既然螞蟻有能力為家底不夠殷實的中小企業提供服務,按理照樣有能力為財大氣粗的嬌子企業提供服務,并且可能比傳統銀行服務得更好。一旦螞蟻將市場中數量占比最大的個人和企業羅至朋友圈,未來那些大企業想不入群也徒喚奈何。螞蟻通過數字、信用等構建的底層邏輯,對任何服務對象都是一種加持,誰會與趨勢過不去呢?
市場不會自動嬗變。馬云曾說,“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螞蟻要做的,就是揮舞科技的利刃威逼市場改變,從而將傳統的大象異化為螞蟻,進而又將螞蟻異化為新的大象。這個野心盡管螞蟻目前沒有明示,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從其構建信用體系、打造數字生態等舉措可略窺一斑。螞蟻所仰仗的,外有互聯網、區塊鏈、大數據等先進底層技術,內有五千年文化積淀、改革開放時代洪流、大國崛起歷史機遇等深厚驅動力量。
時代雖不是某個人的,但也不是所有人的。時代只青睞勇者。
大道至簡,大象無形。別忘了,螞蟻是所有動物中力氣最大的。
螞蟻股價貴嗎?或者螞蟻市值高嗎?這是大家普遍關心的第三個問題。
螞蟻的財報數據顯示,其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181.91億元,同比增長42.56%,主要來自數字金融科技平臺收入的增長;實現毛利潤695.49億元,同比增長74.28%;整體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48.13%增長至本期的58.84%。此前,螞蟻在上交所科創板的發行價為68.80元/股,在H股發行價為80.00港元/股。按此價格計算,螞蟻最終發行總市值達2.1萬億元。
如果用傳統的估值方法測算,螞蟻的上市價格不算太貴,但也不便宜。之所以說其不貴,一是因為此前多家投行預測螞蟻估值可達2.5萬億-3萬億元,此次定價存在20%-30%折讓幅度;二是因為螞蟻路演吸引近萬家機構詢價,創A股新紀錄,螞蟻港股IPO開售一小時已超額認購,如此高的受歡迎程度表明全球專業投資者對其前景一致看好;三是螞蟻近12個月TTM市盈率48倍,未來三年預期市盈率僅約24倍,相較同類公司仍有上漲空間。之所以說其不便宜,是因為螞蟻的發行市盈率高達96.48倍,而后續盈利增速大概率難以達到預期。可見,在傳統估值體系和標準下,螞蟻當前貴與不貴都有可能,關鍵在于其未來盈利增速能否達到預期。
如果螞蟻未來面臨的生存環境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在用戶反饋、資本要挾、媒體鼓吹等多重推動力共同作用下,其估值目標大概率能夠自我實現。更有甚者,其估值可能還會出現泡沫化傾向。因此,無論是螞蟻自己還是市場各方,一旦認定它應同時肩負服務實體經濟和實現財富自由的雙重使命,無疑將是非常危險的。量變引起質變,只不過這種質變未必就是期望的。譬如戴表,一只表有助于準確掌握時間,但超過一只,情況就急轉直下了。
如果撇開傳統的估值體系和方法,換一種視角審視螞蟻,則螞蟻當前的估值水平仍存在合理性,而且未來仍有上升空間甚至泡沫化傾向。“沒有所謂的馬云時代,只有時代中的馬云”。不知不覺中,我國GDP總量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已有十年了,目前已逾百萬億級。如此大的經濟體量,孕育出一個萬億級市值的科技金融企業并不令人意外。經濟高速發展首先讓螞蟻享受了規模紅利,經濟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后,又會繼續給螞蟻提供效率紅利。
螞蟻的橫空出世,不是市場飛出了一只黑天鵝,而是市場蹦出了一條鬼——黑天鵝雖少,畢竟還是存在的;鬼這東西,大家都在談,但之前誰也沒見過。這次,大家總算見到鬼了;不僅見到了,還惡狠狠的咕噥一句。
“見鬼!”
隨著螞蟻上市折戟,市場不免出現一種聲音:螞蟻做錯了什么?
螞蟻錯在何處,很多人是清楚的,不然監管層不會在螞蟻準備熱身上場時突然喊暫停。但螞蟻能攢夠上場實力并博得上場資格,其之前已經做對了哪些事,市場未必悉知。
眾所周知,馬云喜歡打太極,而且水平不低。據說馬云只愿意承認自己做過兩件事:一是在西湖邊學了十幾年英語,二是練了近十年太極。李連杰曾說,若以七段為最高水平,馬云的太極修為在心靈和意念上為七段,動作為五段。這個評價應該比較中肯。
太極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義理博大精深,具有極高的方法論價值和極強的實踐指導性。太極和“道”一樣,在術數上是“一”,在形式上是萬物之始、之源。但“太極”深奧,知難行更難。《周易.系辭上傳》有言,“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因此太極并不輕易為人們所掌握和使用。螞蟻相比其他企業,做對的事情,正是通過對太極的深刻理解找到了萬物中遁去的“一”,進而牢牢把握住利潤的源泉。
在市場中,各種商品和服務以“萬象”存在。不同商品和服務特性不同,彼此之間形成壕溝,由此產生分工,并難以相互轉換。但是,各種商品和服務有一點是相同的,即蘊含的價值。因此,“價值”是不同商品和服務的一元形態,可大致看作市場中的“一”。價值通過流通和交易兌現,于是誰離價值更近,誰能衍生出的交易更多,進而獲利機會更多。
以這個角度審視螞蟻,螞蟻的致勝之道、取勝之匙就一目了然了。與其他企業相比,螞蟻離用戶無疑最近,即便沒有完全占有“一”,至少也牢牢卡在通往“一”的咽喉上。由于交易需求巨大,螞蟻最終無疑會很大,也許比預想的還大。盡管螞蟻未來的規模難以準確預測,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其利潤和市值中,必定有一半是由市場的買入行為支撐和貢獻的。至于另一半,當然是由市場的賣出行為支撐和貢獻的。
1+1=2,道理很簡單,但想要解釋清楚,可就極其復雜了。
螞蟻除了與傳統銀行一樣,都滿足用戶的交易需要外,它還具有傳統銀行沒有的功能。其一,螞蟻與傳統銀行不同的是,它還誘導甚至創造交易需要,從而使得資金通道上的流量更加飽和。簡言之,螞蟻不僅開辟了一條新的資金通道,逐漸將用戶都吸引到這條通道上,而且還讓用戶增加了出行的頻率,進而擴大了交易規模。
路線之爭,非比尋常。螞蟻不僅不走尋常路,而且走了自己的路后,逐漸讓別人無路可走。
其二,金融深化會擴大交易范圍,尤其是個人的交易范圍。我國改革開放四十余年,也是經濟不斷發展、金融不斷深化的四十余年。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推進,土地、人力、家政等各種存量和增量生產要素、產品、服務等不斷涌入市場,交易范圍也不斷擴大,交易品種不斷增多。傳統上由親情、友情等維系的人際關系,逐漸都被市場交易所取代。比如小額借貸,過去都是在親戚朋友之間進行,現在逐漸被螞蟻取代了;存取快遞這“最后100米”,也被諸如蜂巢之類的物流企業取代了,無須再找熟人幫忙。
市場化、金融化的力量是強大的。螞蟻幾乎完全獲得了市場化、金融化的改革紅利,并因此建立了先發優勢。
毫無疑問,被科技所驅動的市場正在改變,并且這種改變是隱晦的、跳躍的,因此多數人對此視而不見。未來已來,唯變不變!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螞蟻的目標選擇也許沒錯,錯的可能在于實現目標的方式。高善文先生曾講過一個非洲螞蟻找家的故事,讀罷令人對非洲螞蟻的本領贊嘆不已。非洲螞蟻無論走多遠都能找到家,相信中國螞蟻也能做到 ——前提是別像實驗那樣砍斷它的腿就行。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