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網絡
“沒通知快遞就被放到菜鳥驛站,離家1公里遠
”“特意備注不要放驛站,還是放了”“去代收點好幾次都沒人”“取件被強制拍照”……日前,一則新華社報道發出疑問:快遞代收點到底方便了誰?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首先,
方便了快遞員
。對快遞小哥而言,時間就是金錢,收入主要靠“量”。如果挨家挨戶送貨上門,意味著要在小區里東跑西顛,找門牌號、開門禁、送上樓梯,想想都覺得“費勁”。放在代收點呢,一放了之,大大減少了工序,免除了奔波之苦,提高了派件效率。雖然代收點也要收錢,但里外里,還是劃算。
其次,方便了快遞網點。細心觀察便能發現,快遞行業一直在變。比如過去,快遞網點就是神經末梢,就是整個產業鏈的最后一環。如今呢?網點之下,又有了下游。在各小區,
快遞代收點已經做成了一門大生意。
網點直接與代收點對接,將快遞批量運過來,由代收點處理,可節省時間、人力等成本。
在快遞的最后幾百米,“能量”是守恒的。
有人省事了,就必然要有人多付出
。從網友吐槽來看,走幾百米拿快遞,還得遷就代收點營業時間,有時還丟件……不得不說,這屬于服務縮水、打折,如果再說重一點,就是侵犯了用戶的知情權、選擇權,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按照規定,將快件投遞到約定收件地址、由收件人當面驗收,這是企業的義務。現在,快遞都跑到代收點了——代收點是約定地址嗎?顧客當面驗收了嗎?
網購、快遞,已成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應該說,質疑很容易,吐槽也張口就來,但解決問題并不簡單。從目前來看,快遞代收點作為產業鏈的終端,直接面向客戶,已是一個趨勢。接下來,它們或將遍地開花,更具存在感。所以,與其問快遞代收點到底方便了誰,不如問:快遞代收點,能否更便民?
就需求就有市場。快遞代收點既然是一門生意,就得回應需求、解決痛點。當前,用戶所吐槽的,集中在取件距離遠、營業時間不“友好”、丟件等。其實,
快遞代收點完全可以優化管理,提升服務質量
。比如有網友分享,平時只需打個電話,小區內的代收點就可以派人將快遞送上門。還有,營業時間可以盡量“人性化”,與上班族的作息相符合;取件時謹防錯領、冒領,則需要信息化平臺,需要精細管理……說白了,快遞代收點的經營不能粗放,該智能的智能化,該加人手的加人手,如此,這門生意才能長久。
此外,也不能僅靠代收點。沒通知就放驛站、“特意備注不要放驛站,還是放了”,這類問題代收點可解決不了。誰能解決呢?終端不行,前端或可一試。目前,快遞服務定價,總體上“粗”得很,基本只考慮距離、時間等因素。何不更精細些呢?比如在消費者購物(寄件)時,就提供更多選項: 放代收點、快遞柜還是送貨上門?
想送貨上門,那就稍貴幾塊,有人選代收點,就便宜些。自主選擇,各得其所,這不是挺好么?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