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成就。經濟總體運行平穩,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國內生產總值突飛猛進。但是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制造和物流業造成了不小的沖擊,相比03年的非典,這場疫情的傳播速度更快、波及范圍更廣、防控舉措力度更大,小編認為,制造與物流行業在短期內仍將面臨諸多困難。由于運輸內容、服務對象及應用場景各不相同,疫情給物流業各細分板塊帶來的影響差異顯著。
快遞行業:短期內體量將有所縮減,但中長期整體業務量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長期來看,疫情將進一步強化線上購買的消費習慣,作為電商物流的基礎設施,快遞業的長期需求增長可期。
> 社區配送、冷鏈行業:受益于疫情催生的消費習慣變化,社區配送和冷鏈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小區封閉式管理促進了線上消費,尤其是生鮮品類線上消費,導致社區配送需求猛增。例如,部分生鮮電商較往年實現了3倍的增長。我們認為,在疫情結束后,消費習慣的改變將得以保持,從而帶動社區配送持續增長。此外,線上生鮮消費的增長也將反推整個物流業加大對冷鏈運輸、倉儲等方面的投入,冷鏈行業有望繼續保持快速發展。
> 零擔行業:短期和長期都將承受較大壓力。短期內,面臨部分交通封閉、開工延遲的影響,零擔運輸正陷入收入斷檔的困境。而長期來看,在疫情沖擊下,其主要客戶群體——中小企業,面臨萎縮或更大的資金鏈斷裂風險,持續經營能力遭受重大考驗,而這部分萎縮需求能否在今年內被大企業完全替代,依然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此次疫情也將成為各家物流企業實力的“壓力試金石”:擁有迅速的應變能力、良好的跨省運輸能力和較強現金流管理能力的物流企業將從中脫穎而出。同時,疫情中長途運輸難的問題也將推動物流企業對倉庫布局進一步前置的思考和調整。
制造及物流企業的應對之策
面對疫情沖擊,企業應結合自身特點考慮應對之策:短期內,保障企業生存與穩定發展,同時修煉內功、抓住機遇建立中長期的競爭優勢。風物長宜放眼量,動蕩之中常常蘊藏著新的機遇,此次疫情也是企業除積弊、慮遠謀的好時機。
一、直面疫情,穩定基本盤
1、增強現金流管理,調整經營規劃
疫情之下,現金為王。小編建議企業減少非業務性必需支出,重新審視業務投資計劃,并主動與上下游合作企業協商,調整支付條款及有可能的資金支持等以穩健現金流。同時,企業需要快速根據疫情進展,調整全年收入和利潤目標,以便合理配置資源、布局生產,穩定人才及客戶關系,以抵抗市場動蕩帶來的沖擊。
2、強化產業鏈合作,與利益相關方共克時艱
企業要主動了解上下游合作伙伴情況,進行風險預判,并準備必要的“B計劃”以備不測
> 供應鏈:對供應鏈安全性,尤其是二三級中小供應商的經營能力,進行風險評估并積極預防,并在必要時對重點供應鏈伙伴,利用專業化的供應鏈金融方案或臨時調整財務結算節奏、延長賬期等方式施以援手。
> 渠道/經銷商:可適當調整年度及一季度目標要求,并抓住疫情封閉的時機清理積弊,包括:加強前線培訓、校準渠道數據、踩實價格折扣策略和強化管理機制等,為二三季度的發展做好準備。
> 客戶維護和開發:疫情下的艱難時刻,也是企業增強客戶認同感與提升客戶粘性的關鍵時刻。企業可以主動與潛在客戶進行預溝通,以了解其狀況和需求,為后續反彈積累客戶基礎。
修煉內功,產業升級
強化降本增效,提升運營管理
疫情無疑加重了企業的成本與現金壓力,但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成本與效率管理將是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長期致勝的關鍵。從成本及運營優化角度,企業應重新審視成本結構,尤其是非業務必需或特定業務/部門的成本結構調整,采用零基預算的方法,重新審視各項成本的必要性,制定削減間接成本、簡化外包業務流程、強化績效考核等舉措。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