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貨是實物庫存管理的第一步,同樣也是庫房工作的開端,每一件庫房中的貨品都要經過收貨環節,對于倉庫管理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收貨環節的價值
庫存采購的終點:向供應商采購的商品,到收貨完成時,才能成為可銷售庫存;
貼碼:現代化庫房中,主要以條碼和條形碼掃描器來管理庫存,因此需要在商品上貼條形碼;
保障質量:針對預約收貨的貨物,倉庫人員需要對貨物進行檢驗,保障入庫貨物的質量。
收貨標準流程與注意事項
預約送貨時間
企業規模較大、大規模促銷時,總是會遇到較大的采購量,這也就意味著較多的供應商送貨。如果供應商扎堆送貨,會導致部分供應商需要等待大量時間,增加供應商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庫房對于收貨工作量缺少預期,無法合理安排收貨人力。因此,對供應商的送貨時間作出管理是有必要的。
一般使用的管理方法是:供應商送貨前先聯系庫房作預約,約定時間送貨。
在管理送貨預約時,需要考慮到三方面的因素:
A.庫房收貨能力
庫房收貨能力受限于人力和設備兩大塊。會影響收貨能力的設備主要包括:收貨停車場大小、卸貨平臺數量、單據打印機數量、標簽打印機數量等;而人力這一影響主要是所安排收貨人員的數量。整體收貨能力受制于人員和設備的短板。
B.供應商送貨數量和品類
收貨速度也受到供應商所送商品的影響。首先,一般批量操作時效率較高,所以同一產品,若一次送貨數量較多,則整體的收貨效率也較高;其次,形狀規則的商品,易于清點,易于貼標簽處理,收貨的效率也較高;最后,較為簡章的商品收貨效率也較高,例如手機的收貨效率一般要高于電吹風。
C.實物庫存數量
除了前面與收貨能力相關的兩個因素外,也需要考慮訂單是否緊急,標準是剩余可用庫存的預期銷售天數(簡稱剩余天數)。剩余天數越小就越緊急,相關的訂單越要排到前面。
在實際收貨過程中,不可能做到完全按預約進行,有些商品的銷售數量突然加大,可能需要緊急收貨;有的訂單雖然當前銷售不多,剩余天數較多,但有可能是下一波促銷商品,很快就會產生銷售高峰;有的時候會出現影響收貨效率的意外情況,因此,在管理送貨預約時,不要一次性將所有收貨能力全部安排掉,而要保留部分機動力量,用于靈活安排。
與供應商的交接
與供應商交接的過程,也是實物庫存轉移的過程,一般的做法是將商品的品類、數量清點后,在送貨單上簽字確認(或者收貨方出具收貨單)即可。
清點商品可以分為逐個清點和點大包兩種。逐個清點是最為常用的方式,優點是清點準確,可以當面發現差異,當面解決,但逐個清點的收貨效率低,收貨時間長,且供應商必須在場。而點大包的方式下,當面交接時僅僅清點送貨包裹數量,而不檢查包裹內的商品詳情,因此收貨效率高,但是差錯較多。點大包收貨的優點除了交接效率高外,優點還在于不需要送貨長時間在場。當供應商在外地,而通過貨運公司送貨時,點大包的方式就特別有用了。
點大包收貨時,與供應商交接完成后,可以對包裹內的商品再作逐個清點,也可以按照裝箱單逐個入庫。
另外,在收貨時除了需要清點商品外,還尤其需要注意商品是否符合銷售標準。例如需要查看商品的外包裝是否有明顯的污漬、破損,有保質的商品還需要查看剩余保質期還有多長時間(一般剩余保質期不得少于保質期長度的2/3)等等。對于不符合銷售標簽的產品,要當場拒收。而點大包收貨時,未能當面發現的不合格產品,需要主動通知供應商,并且按照公司的相關操作流程,或暫存在收貨部分,或直接退還給供應商,或直接銷毀。
收貨處理
收貨處理主要分別兩塊:系統信息錄入和實物處理。
系統信息錄入即在系統中錄入收貨的相關信息,包括收貨商品的品種、數量、保質期等,對于首次收貨的新品,還需要測量其三維尺寸(以外包裝為準)、重量、UPC碼等信息。若需要記錄商品序列號,則還需要逐個記錄。
實物處理就是作一些簡單的二次加工,使產品符合銷售標準。例如,一本書的上、下冊需要捆綁在一起,以共同銷售;有些商品(例如硬盤)需要重要裝箱,以用于零售;而手機等產品需要在保卡上加蓋銷售商的印章,這一操作也有時候是放在收貨部分完成;更常見的,則是在商品上添加標簽,以利于庫房內商品的管理和追蹤。
所有貨品的條碼化管理是在收貨處完成的,但各家使用的條碼又有所不同,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A.產品編號
產品的名稱太過于復雜,因此各家公司都有使用產品編號代表實物。每一家的產品編碼都各有特殊,例如京東的產品編碼是一個6位的數字,像190926即代表著“百得(BLACKDECKER)CP3604.8V充電起子”;而當當的產品編碼則是一個8位的數字,像20600801即代表著“泡泡劍橋兒童英語故事閱讀1”;卓越的產品編碼是混合的10位數字字母,像B004JKN17Q即代表著“雀巢纖怡營養谷物早餐200g"。將產品編號直接用條形碼的形式顯示出來,即可方便地表示商品品種,這也是最為簡單易行的條碼形式。
B.UPC/EAN碼
UPC碼,即UniversalProductCode,通用商品條碼,這種條碼于1970年由美國超級市場委員會制定,1976年首先在美國和加拿大的超級市場中得到使用。經過30多年的發展,UPC碼已經成為了一種廣泛使用的標準。UPC碼由美國UCC組織管理,每一個UPC碼都對應于某一個特定的商品,任何人要使用UPC碼,都必須向UCC提出申請。
EAN(EuropeanArticleNumbersystem)碼與UPC碼類似,是由歐洲物品編碼協會管理。
UPC碼和EAN碼的優勢在于,每一個編碼都對應于一種產品,該碼一般會直接印刷在產品的銷售包裝上,不需要再次貼碼操作,可以節省貼碼的操作環節,提高收貨效率。
C.序列號
如果說UPC碼和EAN碼,是一個編碼對應于某一個產品編碼,所有這一產品都共享一個編碼,那序列號(SN)則是一個編碼于應于一個單件(Unit)。序列號一般也是由商家制定的,用于監控和管理每一個商品的流向,一般用于較為貴重商品,例如手機、電視、數碼相機等,而小家電(例如電水壺)、家居用品(例如床單)則沒有廠家的序列號。
手機中廣泛使用的IMEI號就是一種極為典型的序列號。IMEI號是一個15位的數字串,每一只手機在出廠時,都被賦予一個獨一無二的號碼,即IMEI號。IMEI號從廠家生產、銷售商銷售、電信運營商使用、服務點售后時者會記錄。
D.銷售企業自己生成的SerialNumber
有的時候,商品需要用序列號管理,而商品上沒有廠家制定的序列號,而有的時候廠家生成的序列號有重復(SONY、松下產品中常見),這時候就需要銷售企業自行生成新的序列號。銷售商生成的序列號只能用于自身流程中的監控,無法擴大使用范圍。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