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產品網(ID:products56)原創
作者 | 快言慢說
編輯 | 快言慢說
圖片來源 | 網絡
曾經,在國家政策鼓勵下,快遞物流下沉鄉鎮,深入農村成為大趨勢,各家物流公司在農村跑馬圈地,如火如荼,農村網絡覆蓋的廣度和深度明顯提升。
然而,近段時間,鄉鎮快遞網點步履維艱,收縮、撤并的消息不斷傳之報端。那么,怎樣才能使快遞物流沉下去,待得住,我們認為應從大物流角度,從鄉村振興角度,撬動農品大市場,激發農村大消費,才能做到扎根農村,大有作為。
一、快遞進村是國策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2020年,國家郵政局印發《快遞進村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明確到2022年底符合條件的建制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
快遞物流具備準公共產品的屬性,下沉鄉村,既是民生工程又是發展工程,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義重大。過去,快遞物流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精準扶貧方面成效顯著。
“快遞進村”近幾年都是《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內容。國家關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意見與規劃,均提出要加快推進“快遞下鄉”工程和郵政及各類企業把服務網點延伸到鄉村的內容。早在2014年郵政就提出快遞“三向”發展思路,其中一項是“快遞下鄉”工程。快遞物流下鄉是國家的一貫政策,是基本國策,是國家大政方針的重要落腳點。
小快遞、大民生,推進快遞物流服務的城鄉均等化,是民生的需求。快遞物流在“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助力精準脫貧、支持農民增加收入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快遞下鄉”是暢通城鄉經濟循環、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戰略,昭示著即使生活在十分偏遠的農村地區也可以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一樣享受到快遞帶來的種種便利。
快遞到鄉鎮并不是農村快遞的終點,從“快遞下鄉”到“快遞進村”,則更進一步,2020年7月,國家郵政局辦公室印發《關于開展“快遞進村”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在6個省(區)和15個市(州)組織開展“快遞進村”試點工作,到2022年底,將全面實現“快遞進村”。
然而,目前的現實并不樂觀,農村地區快遞業務發展依舊相對滯后,“最后一公里”問題更是難以解決。從“快遞下鄉”到“快遞進村”,看似一步之遙,實際上卻面臨著重重考驗。
鄉村快遞網點收取“二次費用”,一直讓人詬病,國家郵政局已在全行業開展快遞末端服務違規收費清理整頓工作,全系統針對快遞末端服務違規收費情況實施行政處罰,然而,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快遞企業大多是市場化的商業運營模式,盈利是首要考慮的,越靠末端,挑戰越大。二次收費,暴露了行業生態的惡劣,由于無法承受成本強壓,部分地區不少鄉鎮網點都遭遇倒閉或萌生退意。北京商報記者調查走訪后獲悉,部分中通、圓通和韻達的鄉鎮網點已悉數倒閉。
雖然,有的地方在開展“快遞進村”試點工作,以政府投入支持,企業資源共享、設施共建來打造農村快遞樣本。然而這一切都不是治本之策,我們認為農村快遞物流市場潛力巨大,會是快遞物流高速發展的下一個增長點,然而需要政府與企業從更高的角度考慮,怎樣來撬動農品大市場,怎樣來激發農村大消費,只有這兩大深層次問題解決了,快遞下鄉進村才是活水之魚,有根之木。
二、撬動農品大市場
“鄉村振興”成為當前熱詞。那么,在助力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快遞物流業的機遇在哪?當然是助力工業品下行,農產品上行,即暢通農產品上行渠道,支撐起農村電商產業的發展平臺,打開農村農品上行大市場。
據測算,預計2021年農村網絡零售額將達1.9萬億元,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將超過6000億元。如拼多多依靠農產品起家、是扎根三農的新電商,依托“農地云拼”等技術創新體系,直連農業生產者超過1200萬人,農產品出村進城能力大幅提升。
通過物流快遞“從田間到餐桌”行動,助力電商平臺將時間、空間上極度分散的農產品交易、變革,匯聚成為短期內的同質化需求,從而突破農產品成熟周期短暫的時間限制和地理銷售半徑有限的空間限制,真正惠及中國農產品上行,大幅拓展農產品消費的市場縱深。
眾所周知,農產品上行的痛點:一是耗損大、效率低,中間批發環節眾多,農民真正到手的收益并不多;二是無法快速響應消費者需求,農民無法掌控農產品數量、質量、是否適銷對路。這兩大痛點的解決,都需要快遞物流、冷鏈物流的完善,打造成熟的供應鏈體系才能完成。
三級農村物流體系的建設,只是整個農業產業供應鏈的一個環節,不能夠把三級物流體系的建設作為一個終極抓手去做,而是要通過三級物流體系的建設,來形成一個完整的農業產業供應鏈。通過這樣的物流體系,使整個農業產業鏈能夠完善起來,最終實現從田頭到餐桌這樣一個農品供應鏈。
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以使農民增收是一條可行的路徑。可是,倘若沒有完善的快遞物流服務網絡,農村中再好的產品也賣不出去。因此,快遞物流可以為農村電商的發展和擴大農品市場筑牢基礎。
從支撐鄉村產業發展角度看,迫切需要進一步提升快遞物流在產業鏈中的資源整合能力和綜合配套服務水平。很多地方都涌現了一些“電商+快遞+農產品”示范項目,帶動農村快遞和包裹件量高速增長,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如果缺少農產品上行的支撐,快遞網點在農村將難以生存,快遞企業在農村提供服務的積極性也將難以調動。電商的發展速度與快遞業的發展速度、廣度、深度息息相關。
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推動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
快遞企業從打造“一市一品”向“一縣一品”“一鄉一品”邁進,與地方經濟融合更加緊密,地方特色農(副)產品上行更加通暢。
要實現一個轉變,就是農村從過去的派送快遞為主向攬收派送并重轉變,可以逐步建立起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農產品和農村電商體系,發展快遞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由此暢通城鄉經濟循環,讓農村綠色產品從田間地頭順著快遞的管道流向城市的千家萬戶。
農產品銷售,越來越有工業產品流通的特性,農產品在快遞物流的助力下,融合了“新經濟”“新業態”爆發出的活力和張力,不僅使人贊嘆。在廣袤的鄉村,隨著“快遞下鄉”到“快遞進村”的推進,更好地支撐電商發展,促進農產品的上行。
三、激發農村大消費
快遞物流進了村,是否待得住,關鍵還是農村消費能力的提升,消費能力提升了,就奠定了快遞物流下沉的基礎。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全面促進農村消費。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支持電商、快遞進農村,拓展農村消費”。
農民收入增速已連續11年快于城鎮居民,“十三五”時期農民人均收入較2010年翻一番多。隨著農村居民收入的持續快速增長和消費基礎設施的完善,農村消費潛力逐步釋放,拿我手頭資料來看,2019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6310元,同比增長8.7%。
農村消費從線下走向線上的比例逐步提升,農村網購大軍逐漸壯大,商務部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7萬億元,相較于2014年的1800億元規模擴大8.4倍,中國農村網民數量突破2.5億,網購成為農民生活的常態。
農村消費的結構進一步優化。從以前的“有沒有”向現在的“好不好”轉變,部分農村消費從滿足基本需求向享樂型消費升級,現在需要的是物流暢通城鄉雙向流通渠道,把農村巨大的需求潛力轉化為現實消費。
目前,農村市場還沒有完全開發,隨著物流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相信農村市場將成為新的“藍海”市場。首先在物流建設理念上要轉變觀念,建設物流體系的最根本目標定位是要振興鄉村經濟,促進農村消費,打造農業全產業鏈。
農村快遞發展推動農村消費升級。促進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滿足農村居民消費升級需要,讓廣大農村消費者與快遞、電商形成良性互動,讓電商、快遞在鄉村做到長遠。
對于農村的消費能力也要動態地去看待,發展地去看待。而且,通過物流使農村富裕了,然后再通過物流就可以形成一個大的農村市場。所以,要從振興鄉村的角度去看待農村物流,看待它未來的趨勢和發展前景。
電商下沉不要一味的“復制”低價模式,大眾印象里鄉村市場呈現散亂小三大特點,小店和攤販仍是該地域重要的商業形態,電商平臺通過低價商品確實能夠實現下沉。但要真正做好鄉村商業生態的升級,單憑一招鮮是沒辦法長久的,多業態并舉,順應消費需求的多層性,打造下沉市場的品質消費才是王道。
農村市場爆發的消費力已經證明了這一市場必將成為電商平臺開拓新業務,帶動新產業的競爭高地。農村市場空間廣闊,快遞進村是行業的難點也是痛點,當然也是機會,快遞業作為推動流通方式轉型、促進消費升級的現代化先導性產業,值得人們的關注與重視。
快遞物流企業也應善用政策,向其他要素“借力”,與制造業、農業、商貿業、運輸業等行業建立協同發展機制。通過“物流+”,讓偏遠山區越來越“活絡”。
結語:農村快遞發展面臨著大好機遇,總的說來,潛力巨大,空間廣闊。目前只有順豐和中國郵政走在該市場前列,一旦企業在該領域投入資源樹立壁壘,后者將很難超越。
無論如何,農村快遞物流,這樣一個升級潛力巨大的市場,未來必然會發生許多令人激動的改變,值得探索和期待。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