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產品網(ID:products56)原創
作者 | 科技物語
偉人說過,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對于沉浸在雙11大戰中的物流企業來說,應該有更深的體會吧!
科技,或者說技術,是雙11物流大戰背后的決定力量,它使“雙11”的物流戰場不再僅僅是比拼速度,而是進入多元的、分層的、綜合的競爭。值此一年一度的雙11落幕之際,讓我們盤點一番。
一、云上的風彩
“云”,已成為一個科技、時尚、多頻的名詞,雙11各大電商銷售數字增長的背后,是云的力量;而物流速度加速、服務提升的背后,也是云的力量。“雙11”是物流科技“競技場”,更是云上競技場。
眼下,上云成為物流產業的共識,云平臺通過技術輸出數智化經驗、加強產業鏈變革能力,推動實體經濟釋放更大的勢能。在物流領域,云技術近幾年的發展如火如荼,其強大的能力使世界震驚,且看兩個案例。
阿里巴巴實現全面云原生化,助力天貓雙11成功扛住了58.3萬筆/秒的訂單創建新峰值,58.3萬筆/秒的新紀錄是2009年第一次雙11的1457倍。阿里今年啃下最硬的骨頭完成“商品搜索”上云后,已實現業務100%云化。
2014年的雙11,由于承擔了99%流量的Oracle數據庫屢次崩潰,阿里加快了實現全球大規模的混合云架構步伐,2019年核心交易系統上云、再到今年全棧上云,近十年的時間里,阿里云用實力證明了自己是雙11的最強后盾。
京東智聯云高彈性地應對了京東雙11海量并發需求。據統計,京東雙11高潮于11月10日晚8點開始,家電成交額5分鐘破20億元,嬰幼兒食用油和調味品成交額同比增長30倍,然而用戶購物體驗非常流暢。事實證明,海量并發需求之下,京東云非但成功接受了持續脈沖式流量高峰的考驗。
京東智能客服“言犀”大顯身手,雙十一開場10分鐘,“言犀”累計咨詢服務量超181萬次,并且是主動感知用戶的情緒波動、判斷消費的真實意圖,從而一站式地解決用戶的所有問題。
京東云還扮演C2M神經中樞的角色,一方面洞察用戶的購物核心需求,另外一方面采集工廠的設計參數,智能撮合之下尋求一個最優解。
另外,京東的云安全中心打造一體化安全防護體系,僅1-10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日均自動識別/攔截各類攻擊8.1億次。
不僅是三大電商的中的京東與阿里上云,華為云AI防暴力分揀等“黑科技”在物流鏈路上多有應用,微信正式上線 “微信快遞服務”小程序,定位是寄件云服務平臺,而以搜索引擎著稱的百度,以其云平臺,更在大力為物流賦能。
百度云綜合應用多模態AI技術,助力快遞分發全鏈路智能化升級,提升快遞分揀、配送效率及用戶體驗。
物流人接入百度OCR身份證識別技術后,寄件人僅需上傳身份證照片,即可一秒完成身份信息核驗,并且實現“一次一密”的金融級數據加密傳輸,有效防止信息泄露。
通過接入OCR文字識別、短語音識別和NLP地址識別等AI技術,用戶僅需上傳訂單截圖或語音錄入快遞單信息,即可一鍵下單。
百度也整合了閃送、達達快送、順豐同城等即時物流平臺的下單入口,在其App上線了“0元寄”服務,包含了順豐、京東快遞、德邦、中通、極兔速遞等多家市面上常見的快遞品牌。
目前百度智能云已開放數十項快遞物流場景化AI能力,并持續豐富、完善。中通、圓通、德邦、極兔、快遞100、貨車寶等眾多快遞物流企業已全面接入百度AI技術,在各業務環節實現降本增效。
云,沒有智能倉,無人車設施設備那樣眩目,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卻帶來意想不到的物流效果。
因為云,雙11爆倉成為歷史,半日達、次日達,甚至分鐘級配送成常態;因為云,物流可通過手機移動端,查看全國各地中心、車輛、網點、工位、包裹的實時情況,實現倉店調撥與倉配一體化;因為云,可對物流產業鏈條各個環節進行深入洞察,并進行全鏈路優化。
云的發展,離不開雙11的推動,云的能力,也在雙11中得到充分釋放,云為技術基石,云代表明天,物流業未來要做的是低碳的云、開放的云和增值的云。
二、數字的力量
雙11電商購物狂歡節,對于物流來說是一次速度和服務的檢驗,也是對其數字能力的檢驗。面對屢屢刷新訂單數量,物流的承壓可想而知,怎么辦,只能從科技上想辦法,數字上求力量。
我們都知道,雙11物流分鐘達能力來此商品前置的策略,而商品的前置,靠的是大數據的預測,數字化的加持。
京東通過數字系統算法、把商品部署在距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大件商品的送裝一直是行業難題,日日順物流通過大數據分析將產品提前下沉,實現了大件和小包裹一樣的快捷與便利。
雙11,服務是根本,而數字科技是賦能服務,以京東物流為例,新的供應鏈數智化服務產品——智能商務倉應運而生,正以數字決策助力商家供應鏈效率提升,打開全新的增長空間。
數字成為物流行業的關鍵詞,大數據、數字化等底層技術及應用技術,作用于物流的各個環節。構建數據通路,對多品牌、多型號、多種類的物流設備進行數據采集,通過不斷積累數據、不斷學習,能夠為社會物流體系提供更加優化、智能的調度,實現對運輸線路實時監控,實現對快遞倉庫的數字化運維。
面對雙11包裹的洪峰,圓通科技團隊研發快遞包裹收寄全鏈路可視可控數字化工具,通過各種科技手段持續提升包裹運轉時效。圓通科技的大數據模型,能夠使海量數據采集、數據流轉精準應對,數據監控也能做到更加及時穩定。
數字為貨車出行場景提供專業的路線規劃和導航能力,讓貨車司機可獲取靈活精準的路線規劃和完善的專業數據支持,以及覆蓋全國的專項貨運數據,規避貨車物理限制和交通政策限制。
網絡貨運龍頭福佑卡車,雙11其間,為了更好地應對貨運高峰,在數字技術層面上做了優化,通過升級福佑大腦中臺系統,優化數據鏈,強化算法能力,進一步提升智能定價的精準度。
無人配送小車的背后也是數據的加持,自動駕駛,需要數據的積累,無人配送小車,做為自動駕駛的低端,同樣需要數據的積累,數據越多,系統性能越好。無人配送小車,對感知、定位、決策規劃的挑戰貫穿全程,特別在大江南北的不同氣候,環境的場景下,對算法迭代至關重要的是數據,
物流數據的加密和提取,是物流的“大眾化”問題,引起社會的關注,順豐等頭部物流企業推出“隱私快遞單”——“豐密面單”,即不顯示寄收件人姓名、聯系方式,僅集成于條形碼、二維碼作為信息的唯一展現方式。
機械化,智能化系統可通過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賦能,實現物流環節的人、車、貨、道等環節互聯互通,作業協同。通過大數據后臺,從前端物流車卸貨到自動化分揀,每個細節一覽無遺。
對于動態運營數據的監控,提供精細到小時級別的動態預測數據,就對收派轉運班次的資源分配和投入給出了更好的預測依據。
菜鳥表示,今年雙11期間,從發貨到收貨的各個環節,都使用了更多數字化技術。德邦快遞充分調動數字化力量,數據化檢測和預測的能力,可以最大化地減少運力的浪費,實現運力的動態分配,使得整個系統的運轉更為高效。
國內大數據,數字技術相對成熟,有望在物流行業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而物流企業也在數字上孜孜以求。
三、智能的魅力
目前,先進的智能技術、無人技術在物流的卸車、供件、分揀、裝車、運輸等全流程中都有落地,雙11中,智能裝備發揮了重要作用,彰顯了迷人的魅力。
物流行業的競爭不再是單純的運力本身,而是智能升級的競爭,這些無人化運輸,智能配件,乃至各種全方位一體化智能解決方案的落地,無一不為企業帶來競爭力。雙11,是物流智能科技的展示,也是對其進行檢驗的好機會。
屢見報端的無人機配送、倉儲機器人、智能快遞車等智能化產品,都在雙11中大放異彩。
先看一個場面,步入圓通江蘇總部,自動化流水線蔚為壯觀:傳送帶上包裹涌動,帶有視覺傳感器的機械手臂像嚴陣以待的“哨兵”,眼疾手快將各自的包裹分揀裝袋,讓人眩目。
雙11期間,京東物流38座大型智能倉庫“亞洲一號”極速運轉,物流機器人、無人叉車,自主定位導航、自主插取、規劃路線,實現高效安全的人機混場,成為高效穩定服務的強力保障。
無人倉里,AGV機器人的身影隨處可見,而在校園里,更多的送貨機器人則在忙碌著,今年雙11,中國200多個高校里的收快遞方式,是身材不高的小蠻驢物流無人車,掃碼打開小蠻驢貨箱,拿走自己的包裹,轉身上樓。
阿里的末端配送無人車小蠻驢,10天內配送了超過100萬件包裹,實現了L4級自動駕駛在落地規模和運營單量上的新高,也見識到了中國地域環境的多樣性——大江南北200多個場景,無一相同。
阿里瞄準的干線物流的無人卡車“大蠻驢”,也已啟動研發,還在試驗中,而嬴徹科技的自動駕駛在今年雙11已經上路,這條自動駕駛雙11專線,自10月31日起往返于濟南和上海之間,每日兩班,單程880公里,每次行程由一名司機獨立完成。
這是無人卡車的首次上路,以前的無人卡車,只是在特定場景之下,比如物流園區,碼頭落地,至于上路,則只是”“光說不練”。這條無人卡車專線的開通,標志著中國無人卡車真正的實現商業實戰運營。
說到了無人卡車,怎么能忘了無人機。今年的雙11,無人機也大放異彩,這里所說的無人機,不僅指實現最后一公里送貨的小型無人機,而且還有大型支線物流運輸無人機,即最大運載可達1.5噸,最大航程可達1200公里,飛行高度可以達到4500米,實現18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的大型無人運輸機組。
因為無人操作機艙也無需加壓,所以運輸成本極低,運輸效率極高,順豐是這方面的先行者。
而雙11,更令人稱道的智能設備,恐怕是順豐小哥們全新的可穿戴智能硬件,這套由智能收派手表、工牌掃描器和藍牙耳機組成的智能套裝可以大幅提升快遞員們的運輸效率,平均每票收件縮短12秒,平均每票派件縮短16秒。據說還有有心率監測和勞動強度識別等健康功能,可以及時保障工作中的人身安全。
此外,今年的雙11,還有以家電家裝為核心的大件商品的物流企業,在智能化方面也嘆為觀止。日日順6大智慧無人倉群首次聯動,并展示了全景智能掃描站、關節機器人、龍門揀選機器人、外骨骼機器人等各種炫酷的“黑科技”。
專屬定制的關節機器人可輕松提起450公斤重的大件商品,10秒完成高效搬運;體型巨大的龍門揀選機器人,僅20秒就可完成揀選,且距離誤差不超過5毫米。
電商、物流企業不斷加大對于智能科技研發的投入,每年雙11,是對阿里、京東等物流智能技術體系的一次主動擴容,今年同樣也是物流行業智能化大發展的一年,在雙11中,智能化和無人化方面的發展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現,重大的的突破。
結語:在快遞行業逐漸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的現在,每年的雙11全民購物狂歡的背后,都是物流科技大出風頭的時候,讓物流行業真正變成一個科技行業,不再是幻想,而是一個逐步實現的夢想。
對于物流科技人來說,未來的雙11,都將是鍵盤上飛揚的青春記憶,指尖下沉淀的人生成長。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