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物聯網的新一輪發展正撲面而來。
據統計機構Statista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已達2480億美元,到2025年預計市場規模將超過1.5萬億美元,復合增長率達到44.59%。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物聯網產業的未來同樣十分光明:據行業研究機構IDC預測,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將在2025年超過3000億美元,全球占比約26.1%。
鎂客網注意到,中國物聯網騰飛的背后存在著多重因素:
物聯網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基礎設施,數字經濟則是物聯網時代的最終經濟形態。在政策上,被列為“中國七大大數字經濟重點產業”之一的物聯網,正伴隨著《“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等相關促進中國快速進入數字經濟時代的政策的出臺,而獲得了更多的利好;
技術上,RISC-V等新興及核心技術的出現,讓中國物聯網的發展有機會駛上“快車道”;而以聯通為代表的運營商對5G的廣泛布局正在力圖為中國物聯網提供一個最好的發展環境;而伴隨著高速數據傳輸與通信的需求不斷擴大,更多的商業機會也正在涌現。
那么,在這樣一個風起云涌的時代之中,該如何更好、更具體地理解技術、環境和需求上的變化對物聯網產業的積極影響?中國物聯網產業鏈正在走著一條怎樣的全新“國產化”之路?
為了解答這些困惑,5月19日晚7點,鎂客網舉辦了以“數字經濟時代,物聯網產業鏈‘新’走向”為主題的線上分享活動,與三位資深的行業專家和千位線上參會者相聚在云端,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一、RISC-V,工業物聯網芯片架構的最佳選擇
無芯片,無物聯。2021年,“芯慌”席卷全球,讓更多人意識到,發展物聯網絕對離不開芯片的支持。“國產化”是中國現在及未來芯片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在芯片發展的道路上,對架構的選擇無疑是一道必答題,到底怎樣的選擇才最符合中國產業的利益?
就此問題,來自芯翼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高級市場總監祁衛,首先帶來了以“RISC-V應用情況”為主題的分享。
“我們堅信,工業物聯網中的芯片,還是需要強調地域等安全屬性的”,祁衛在分享中這樣表示。他認為,伴隨著全球地域風險突發的不確定性日益增高,為了保證供應的可持續,帶有開源屬性的RISC-V顯然要比同為主流架構之一的ARM更適合成為中國物聯網產業的首選。
當然,供應方面的安全屬性只是RISC-V的優勢之一,常年與客戶打交道的祁衛早已習慣客戶對芯翼如此堅定把RISC-V作為長期選擇的好奇心。在分享中他表示,對比ARM等主流架構,一方面價格上RISC-V存在著明顯優勢,另一方面,無論是MCU、無線連接芯片,還是大芯片里面的協處理器等方面來看,RISC-V都已經表現得足夠成熟,即便短期內對標ARM的A系列尚無明顯優勢,但對其M系列和R系列來說,RISC-V已經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對手。實際上,在幾年前,國內就有不少企業已經陸續開始了從ARM轉向RISC-V。
祁衛也希望行業人士能夠對物聯網芯片的“國產化”抱有信心。他表示,物聯網時代必然到來。
二、5G,“物聯”中的重要基石
實現物與物的連接,是物聯網的題中應有之義,而物聯網中的“網”,則是物聯網發展的核心所在。作為編織萬物連接之網的5G技術,日益成為物聯網發展中的重要基石。聯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物聯網事業部創新中心總經理閔愛佳,就在題為“夯實5G技術之基,助力5G應用“揚帆”遠航”的分享中,帶來了他對5G如何幫助物聯網產業發揮價值的思考。
“5G融合應用是促進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重要引擎?!痹谌ツ晔块T聯合推出的《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中,開篇就點明了5G的重要性。在閔愛佳看來,無論是新基建十四五規劃還是揚帆行動計劃,都強調了5G融合應用的重要性。
閔愛佳表示,目前5G應用已經告別了“聚焦大帶寬”的行業應用探索期,而是在成功地為智能制造、電力能源等垂直行業市場提供了低時延和高可靠服務后,進入到了“高速發展期”階段,并有望在一兩年內逐步進入到“成熟期”的階段。運營商正在憑借5G來為更多的產業助力,去推動整個物聯網的價值化。
他認為,運營商、終端商和客戶的關系;終端、流量和數據的關系;規模、成本和價值這三大關系正在成為5G產業規模發展的關鍵。運營商正在憑借5G+AIoT的核心能力,加速全場景數據成為新生產力,更好地推動傳統智慧城市建設向“新基建+AIoT”新型智慧城市全面轉型,并有效地提升工業互聯網生產效能。
三、物聯網新需求,新動力
發展創作需求,需求推動發展。物聯網的高速發展已是大勢所趨,在題為“物聯網和數字化浪潮下,高速數據傳輸與通信的機會”的分享中,景略半導體數通&工業Sales VP 李笠,帶來了他對物聯網發展中帶來的新需求和新動力的思考。
“基于這個全球的數據流量迅速增長,以及公有云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服務器是我們認為的一個大的亮點”。李笠表示,在數據量指數級增長,算力增長已出現滯后的情況下,高速數據傳輸的需求目前利好服務器市場。
他表示,2021年預計中國服務器市場出貨量為375萬臺,同比增長7%,預計2025年將達到525萬臺。市場出貨金額有望達到2600億人民幣,增速有望達到10%。
“服務器是數字經濟的這個底座,它作為底層專利的基礎,然后在各行各業的轉型中也是會有一個需求逐步爆發的過程”,李笠表示。同樣,高速數據傳輸的需求也帶動了云計算,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支撐技術的快速發展。
而在更為聚焦的工業物聯網領域,伺服電機被李笠認為是“工業自動化系統中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也將收益于中國物聯網的迅猛發展。
毫無疑問,這些因需求而興趣的細分產業,無疑也將成為物聯網的新動力。而伴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迫近和物聯網產業的發展,還有更多的問題值得關注并獲得解答,鎂客網將在后續活動中,繼續與您共同尋找答案。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