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下沉市場(拼多多)、抖音等電商平臺的崛起,通達系的阿里味越來越淡了。
又隨著訂單分配端被三分天下,通達系的訂單結構中,淘系訂單量已然從過去的近80%,演變為如今與拼多多平分秋色。與此同時,抖音的高增長也表現出后勁充足的態勢,通達系已不再是淘系的通達系,而失去最大訂單端口菜鳥也不再是昨日的菜鳥了。
從最初的通過“電子面單”統一快遞各種數據標準,到如今的定位于客戶價值驅動的全球化產業互聯網公司,菜鳥如何重新定位菜鳥?
01“逃離”淘系
流量在哪里,生意就在哪里。
春江水暖鴨先知,從商家的流動情況來看,電商行業正在上演流量大遷移。
“我身邊的中小商家,都慢慢開始從淘系退出來了,這在服飾紡織品類很明顯,也就是這兩三年的事。”從事電商行業多年的余姚建這樣說道,“一開始大家去了拼多多,從今年起,抖音的量也開始起來了。”
隨著越來越多新面孔的出現,原有的流量格局被打散。尤其是從淘系電商起家的品類,比如服飾類商家的流失。這意味著天真的變了。
圖片來源:阿里巴巴集團財報
根據阿里財報數據顯示,今年1月、2月的GMV增速基本與之前持平,3月份出現了個位數的下滑。
今年,在抖音電商舉辦的第二屆生態大會上,抖音電商總裁魏雯雯透露道,過去一年,有超過100億件的商品是通過抖音電商走入千家萬戶,而平臺的GMV也達到了同期的3.2倍,這證實了興趣電商是個巨大的生意機會。
如此來看,是購物的人少了嗎?不,是購物的人跑了。
余姚建分析道:“對于中小商家而言,當前淘系平臺的獲客成本過高,流量轉移加上新平臺的流量優惠政策,促使商家們具備選擇的能動性。目前來看,拼多多上的流量比較穩,抖音的流量則是爆發式的,可能今天是幾百單,明天就是幾萬單。”
這場流量大遷移中,余姚建的生意開始從淘系中抽身,轉為以拼多多為主,抖音為輔。
與電商平臺相伴相生,快遞行業尤其是通達系企業的高增長,離不開淘系電商的持續擴張。2013年,阿里聯合順豐(后因數據接口之爭退出菜鳥體系)、通達系和幾家資本方等一起成立了菜鳥,這不僅是為了統一訂單端口,更是表明了要通達系深度捆綁的態度。
而當訂單分配端不再是一家獨大,依賴便成了風險。
通過對某通達系公司的訂單數據分析可以發現,近幾年來,淘系一家獨大的格局,正隨著拼多多的崛起、直播電商的興起被逐漸分流。通達系快遞公司的訂單結構中,過去淘系的占比在80%左右;拼多多崛起時則降低到60%左右;而如今,淘系、拼多多的比例逐漸接近30%;抖音等興趣電商快速增長,也達到了15%左右的占比。
這種比例的變化不一定代表存量的減少,但至少透露出增量的轉移。
傳統電商(淘系、京東)、下沉市場(拼多多)、興趣電商(抖音、快手、小紅書)的三足鼎立,重塑了訂單支配的權利。
當訂單分配端發生劇變,原有的格局論也便不再具有說服力。如此來看,極兔能用兩年的時間,在國內看似堅不可摧快遞市場中占得一席之地,絕不是偶然。
同時,隨著訂單分配權被分解,過去依靠“電子面單”收過路費的模式開始變得不“性感”,菜鳥轉型的問題,也被迫提上日程。
因此,在2021年菜鳥舉辦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菜鳥CEO萬霖給菜鳥重新做了定位:菜鳥是一家客戶價值驅動的全球化產業互聯網公司。
02尋找“新增量”創業失敗后,羅永浩靠交個朋友還清債務;雙減背景下,新東方靠東方甄選逆勢轉型…...
拼多多之后,抖音接棒,將電商發展再次拉上長跑賽道。可以看到,抖音在測試自己的流量,在用內容造網紅,用故事造IP,用品牌造體系;當其沖到6億日活之后,流量開始體現出它的魅力,不僅能造出現象級的IP,更能從成熟的產業中分一杯羹。
在新玩家奮力追趕的時間窗口,阿里必須找到新的殺手锏。
事實上,在拼多多的下沉市場、抖音的直播電商領域里,阿里也在加緊布局。比如,定位于下沉市場的淘特,用兩年時間使得年活躍消費者超3億,比拼多多還快了半年。
但這些更多的是防守策略,屬于消費者習慣驅動下的“補課”行為。
阿里發布最新財報的電話會上,張勇點出了一個方向:鑒于淘寶用戶規模已經超過10億,此后不會再提及用戶增長相關,(阿里)重點將放到“錢包份額”,也就是單個用戶的消費額。
其增長,基于錢包份額的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菜鳥的新定位中,也出現幾個關鍵詞:客戶價值、產業、全球化。
此時的菜鳥也被委以重任,一頭肩負品牌商的留存,一頭肩負效率履約。“上門、下鄉、進廠、賣全球”成為菜鳥這幾年布局的關鍵。
“過路費”也不再是菜鳥的收入來源。
阿里最新年報數據顯示,菜鳥業務板塊在2022財年(抵銷跨分部交易的影響后)的收入同比增長24%至461.07億元,這主要得益于來自跨境電商零售業務中第三方商家的收入增長,以及為中國商務零售業務提供的履約解決方案和增值服務的增長。
電商快遞走過高速發展期,而話語權的分散,使得菜鳥不得不去快遞化,將新的增量布局在鄉下、在產業、在全球化里。
正如萬霖在2022菜鳥開放周上所說,面向客戶和消費者,菜鳥今年將重點放在送貨上門、特色行業供應鏈、國貨出海、科技下鄉出海和企業ESG這五件事上。
03轉型路上的菜鳥盡管方向明確,但對于如何定位,菜鳥依然有所搖擺。
但不能否認的是,近年來,菜鳥正在越做越重,布局倉網、自建車隊、自營eHubs等核心節點。但這種基建上的重投入,往往會使得其基于基建規模去定義細分賽道,比如在新城配等細分賽道里稱王。
不過,轉型路上的菜鳥,確實在啃一些難啃的“骨頭”,并沉淀下一些壁壘。基于下鄉、進廠、賣全球,其服務正在進入下沉市場、服務產業帶、覆蓋全球的更大范圍。
以此來看,菜鳥正在變得更深、更重、更廣。
更深——下沉市場顆粒度。隨著快遞企業訂單量達到百億級/年的規模,末端派送的壓力給到了快遞員。每日數百件的派單量,使得“送貨上門”越來越成為奢求。
消費者對送貨上門的需求,加上電商平臺對下沉市場的覆蓋,末端網絡的顆粒度成為快遞行業必啃的硬骨頭。
目前,在送貨上門方面,菜鳥將通過直營配送、末端可選、下單可選等多種方式,提升送貨上門的比例。同時,菜鳥鄉村驛站已在全國1000多個縣設立了3萬多個服務站。
更重——從末端走向產業。產業互聯網公司的定位,意味著菜鳥要從消費端深入到產業帶。尤其是當前,在渠道變革、消費驅動、數智重塑等趨勢下,品牌商、產業帶不得不重估供應鏈的價值。
7月舉行的菜鳥開放周期間,萬霖也曾表示,為了幫助品牌商家提升應對復雜環境的供應鏈能力,菜鳥將加大投入,圍繞家裝、重貨、冷鏈、大家電、快消、美妝等行業,打造出有針對性的特色解決方案。
據了解,這種特色行業供應鏈不僅覆蓋了B2C服務,同時也包括B2B服務。即幫助品牌商進行多渠道庫存管理,包括線上渠道以及傳統經銷渠道的經銷商、線下商超、商圈柜臺鋪貨、補貨等。
更廣——幫助商家賣全球。過去一年,菜鳥極為重視eHubs、干線、分揀中心以及最后一公里的派送網絡。公開數據顯示,目前,菜鳥在全球布局了6大智慧物流樞紐,運營了300多萬平方米跨境物流倉庫,每月有240多架包機用于干線運輸,并和全球超過50個港口合作建立了智能清關系統,提供包含國際快遞、國際供應鏈及國際貨運的全鏈路物流解決方案,日均處理的跨境及國際包裹量超450萬個。
整體來看,原有電商格局的變換之下,菜鳥的轉型一端連著防守,通過用戶體驗與深度服務產業,保障用戶和品牌商的留存;另一端則連著進攻,在存量市場博弈的同時,布局下沉市場與跨境市場。
多線作戰,菜鳥的轉型還在路上。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