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放開之后,平臺的遮羞布更蓋不住了。
● 貨量暴漲?運價還是低有啥用
日前,某貨運平臺數據顯示,一周之內,平臺整體訂單量環比增長13%,較去年同期相比漲幅達18%,多個城市均呈現明顯增長。
疫情放開之后,貨運量真的漲了嗎?
“訂單是多了,但沒到暴漲這么夸張,只是之前的需求延后釋放了。”廣州某物流公司負責人稱。
無獨有偶,多位貨車司機向筆者反饋表示:“個別地區,個別線路確實訂單多,但從整體來看,訂單根本不夠。你像廣東屬于貨運大省了,又是第一批放開的,所以貨量前期漲的比較快。但實際上這些單量還不夠大家分的?!?/p>
不僅如此,有卡友還反饋:“貨多了也沒用,運費還更低了,你愿意干嗎?反正我不愿意。本來就快過年了,大家都想掙點回家好過年,現在這么低的運費,還不夠成本的呢,而且疫情放開了,說不定就陽了,還不如在家待著。”
是啊,貨運量上去了,但運費沒漲,這多跟不多又有啥區別呢?反正都賺不到錢。
● 披著羊皮的狼?平臺與司機的矛盾更突顯
現在疫情放開了,平臺與司機的矛盾反而更突顯了。
這兩年,貨運平臺成了司機們群起而攻之的對象,并不令人意外。以前,開貨車還能賺錢的時候,大家只顧著掌握好手里的方向盤,開足馬力拼命賺錢就行。但是現在不行了。
一方面,車多貨少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可分的蛋糕越來越少,司機吃不飽飯成為常態。另一方,運價越來越低,逐漸突破底線,所謂的“饅頭君”也餓肚子的情況下,貨運平臺的“原罪”就更明顯了。
不可否認的是貨運平臺給貨主和司機帶來一定便利,但深層的東西我們更應該看到,那就是貨運行業的運價逐漸走向不正常,最起碼不是一個行業健康發展該有的樣子。
有廣東的卡友認為:“現在都說大數據殺熟,這放哪里都合適,放在我們運輸行業里似乎更合適。平臺利用大量的貨運數據,不斷試探司機的底線,運價不斷降低,以此來換取貨源。”
此前,有卡友曾表示過,相同的線路,比如之前一趟運費是1000元,一旦有人800接過單,未來再想要1000的運費是不可能的了。當然,貨主肯定樂見其成。
而在這樣的艱難情況下,貨運平臺提高抽成、會員與非會員區別對待、要不到運費、被騙信息費等,進一步激化了兩者之間的矛盾。
有安徽卡友認為:“平臺就是披著羊皮的狼。剛開始的時候,求著司機注冊,承諾永不抽成,平臺做起來了,不但抽成,還狠狠抽成。抽成也就算了,還想不斷從司機身上薅羊毛?!?/p>
對于當前司機與平臺之間的矛盾,上海某物流協會相關負責人認為:“平臺的問題是現實存在的,也是不可忽視的。司機與平臺之間的矛盾不是一天兩天,之前沒有激化,那是市場好的時候,大家不在乎。現在,越是市場艱難的時候,越考驗平臺和司機之間的信任度、粘合度。當然,盡管此前與平臺矛盾的爆發有疫情這個特定的時間因素,但如果平臺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或者說認識不到自身的問題,那下一次爆發可能會更徹底?!?/p>
● 貨量上漲不是好借口 “遮羞布”快蓋不住了
現在,平臺發布貨量上漲數據,不少司機認為這只是“遮羞布”。
他們認為,平臺在多次被約談之后,對于如何整改、整改方案都沒有下一步具體的動作,這也意味著平臺和司機的矛盾還是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一位依靠平臺接單的司機稱:“現在,平臺說貨量上漲,一方面是穩定部分平臺上接單的司機,營造一種良好的貨運景象。另一方面,也是在轉移矛盾和大家的視線。說到底,矛盾還是沒有解決?!?/p>
是的,貨量上漲不是平臺的“遮羞布”,而且這塊遮羞布的時效似乎也不是很長。隨著疫情放開,貨源緊缺、運價走低的情況接連出現,這些都使得司機更看透了平臺的本質,那就是資本的博弈。
● 編后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平臺與司機的矛盾是多方面因素疊加的結果。更重要的是,平臺如今的做法與當初的承諾相違背,這始終是司機心里的一根“刺”——拔不掉、吞不下。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