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競爭時代,付費會員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電商平臺“扎堆”做付費會員
作為中國電商平臺付費會員制本土化的首個嘗試者,京東的PLUS會員用戶數還在節節攀升。
京東最新財報顯示,截止2022年四季度末,京東PLUS會員在籍會員人數達到3400萬。
京東PLUS會員在2015年上線后,就一路保持著高增長態勢。
2021年底,京東PLUS會員數突破2500萬會員人數,去年7月,會員數突破了3000萬,增速創歷史新高。
現在不到半年的時間,京東PLUS會員數就新增了400萬,持續成為行業內規模最大的付費會員體系。
如今,幾乎所有電商平臺都和京東一樣,有自己專屬的付費會員體系,為平臺用戶提供豐富的會員權益與增值服務。
(圖源:晏濤三壽)
比如阿里旗下就有和京東PLUS會員齊名的88VIP,這是阿里CEO張勇在2018年親自推動的“一號工程”。
用戶開通88VIP后,既可以享淘寶天貓折上95折、專享優惠券等優惠,還可以獲得阿里旗下優酷、餓了么、淘票票等平臺的年卡會員權益。
阿里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88VIP會員已經達到2500萬人,這部分會員用戶過去12個月在阿里的人均消費是57000元,貢獻了1.4萬億GMV。
除此之外,特賣電商平臺唯品會,也有自己的超級VIP體系,超級VIP可以享受折上折、順豐免費上門退換貨等權益。去年,唯品會超級VIP活躍用戶數量增至670萬。
而放眼國外,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亞馬遜,從2005年就開始探索會員制,推出了Prime會員,并且在去年突破了2億會員數。
然而,要注意的是,盡管電商平臺都在搶著做付費會員,會員費也能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但對比平臺的投入,付費會員業務卻實打實的是一個虧錢項目。
就拿88VIP來說,不考慮商品折扣權益,僅僅看綁定的聯合會員權益,價格總和就已經超過600元。
而現任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媽媽事業群負責人家洛曾說過,88VIP是一個做不到盈利的項目,“從推出之日起,就一直在虧很多錢”。
無獨有偶,京東集團副總裁韓瑞也曾表示,如果從收入和支出來看,京東PLUS會員是“遠遠入不敷出的”。
但盡管如此,電商平臺依然繼續投入重金打造付費會員體系,將其作為長期計劃存在。
長期主義看,付費會員是未來趨勢
對電商平臺來說,“賠本賺吆喝”打造會員體系,看重的并不是那點會員費,而是這部分會員背后的消費能力。
首先,因為會員制本身具有一定的門檻,可以幫助平臺篩選出高凈值用戶。
還是以88VIP舉例,一般來說,用戶要想達到1000淘氣值的門檻,以88元的價格開通會員,一年內在淘寶的消費金額要達到萬元以上,而這部分用戶本身就有著高消費、高復購、高購買力的特點。
通過會員制圈出這部分高凈值用戶后,平臺通過針對性的運營和豐富的增值服務,比如按月發放優惠券、免運費等,可以進一步提高用戶黏性和復購率。
數據顯示,截至2021Q4,京東PLUS會員的平均年消費額是非PLUS會員的10倍,而普通用戶成為PLUS會員后,一年內消費金額和消費頻次分別同比提升150%和120%以上。
其次,對于大公司來說,豐富的會員權益能夠吸引更多用戶,而會員生態也能夠將旗下各項業務聯動起來。
可以看到,88VIP和京東PLUS會員的權益,不僅僅是局限于電商,而是滲透到吃喝玩樂、衣食住行、健康、金融等諸多領域,覆蓋到用戶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阿里公布的數據顯示,每100個88VIP,可以為優酷帶去38個新用戶,為餓了么帶去32個新用戶,為淘票票帶去27個新用戶。
同樣的,京東PLUS會員的基礎權益,就包含京東旗下的七鮮、京東讀書、京東健康等服務。除此之外,京東寵物、奢侈品、居家、汽車等品類事業群,還為PLUS會員推出了專屬的品類特權卡。
根據此前報道,通過京東PLUS品類特權卡模式為品類帶來的用戶在對應品類的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提升能夠達到1倍以上。
各事業群之間的聯動能夠豐富平臺會員的價值內涵,而依靠捆綁核心的電商業務,也可以為邊緣性業務輸送流量,相當于用高頻消費帶動低頻消費,將更多用戶轉化到其他平臺中。
所以,付費會員體系建設看似虧本,但從長期主義的視野來看,付費會員既能提高用戶黏性和消費金額,又有一定促活拉新作用,是一個物所超值的項目。
圍繞存量做加法成為共識
2016年,王興曾提出過一個觀點,中國互聯網開始進入“下半場”,而進入下半場的標志是用戶紅利慢慢消失。
隨著時間的推移,用戶紅利消失、增長開始見頂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并且蔓延到各個行業當中,誰都無法避免。
體現在電商領域,就是在財報這個企業 “晴雨表”上,阿里、京東、拼多多電商三巨頭,都默契地不再披露“年度活躍用戶數”這一用戶核心指標上。
阿里和拼多多最近一次披露年度活躍用戶數都是在2022年Q1。
截至當年3月31日止12個月,阿里全球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13.1億,其中中國市場超過10億、海外市場3.05億;而拼多多年活躍買家數則達到了8.82億。
京東上一次公布這一關鍵指標,則是在2022年Q3,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京東集團的年度活躍用戶數達到5.883億,同比增長6.5%。而對比Q1、Q2,用戶同比增長分別為16.2%、9.2%,增速在持續放緩。
顯然,流量日益見頂的情況下,平臺的用戶增長變得越發困難。
進入存量時代后,與其追求增量,不如精細化運營,挖掘存量用戶的價值也成為行業共識。
最終在2022年Q4,電商三巨頭都不再披露具體的用戶數據,而是轉為強調體現用戶黏性和用戶時長的日活表現。
去年進入新財年后,阿里調整了淘寶的核心用戶指標,從ACC(年度活躍買家數)變成DAU(日活躍用戶數)。而在今年,淘寶也進一步明確,今年相比GMV(網站成交金額)增長,更重要的指標是DAU(日活躍用戶)增長。
為了提高DAU,電商三巨頭都加大內容化建設,提高站內短視頻、直播等內容的比重。
而在存量競爭加劇的情況下,能夠提高用戶黏性和復購率,又有一定促活拉新作用的付費會員,自然也成為了平臺重點加碼的項目。
“現代營銷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曾說過,企業爭取一個新客戶的成本是保留一個老客戶的五倍,留住的客戶有可能會為企業帶來100%的利潤。
存量競爭時代,付費會員體系的重要性,將進一步凸顯出來。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