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持續領跑物流行業
步入中年的順豐,業績依舊驚喜不斷。
近日,順豐發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順豐實現營業收入610.48億元,同比下降3.0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7.2億元,同比增長68.28%。
針對該季度營收出現同比下降的情況,財報指出,主要是供應鏈及國際業務下降所導致。
有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順豐控股供應鏈及國際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為138.01億元,同比下降31.7%。
不過,從降幅來看,順豐雖然受到供應鏈及國際業務業績下滑的影響,但營收只是出現小幅度下滑,并不算夸張。
更何況,在其他細分領域,順豐的表現十分穩定。
成本方面,今年第一季度順豐營業成本為525.88億元,同比下降4.84%;毛利率方面,該季度順豐毛利率為13.86%,同比上漲1.6%;凈利潤方面,該季度順豐凈利潤創歷史同期新高,預計2023至2025年凈利潤能達到91億元、110億元、131億元。
整體看來,今年前三個月順豐業績水平穩定向好,盈利能力相當強勁。
從行業角度看,順豐的表現也很出色。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268.9億件,同比增長11%;快遞業務收入達到2589.6億元,同比增長8.2%;而順豐同期快遞業務量達到28.88億票,同比增長18.23%;速運物流業務收入實現同比增長14.87%。
由此可見,順豐的業務量和營收增速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整體業績水平已經領跑物流行業。
這一季度業績穩定增長的背后,離不開順豐為“最后一公里”服務質量提供的保障。
去年9月,順豐在北上廣深等全國50個城市,率先提出“不上門必賠付”服務承諾。
今年3月,順豐在此項服務的基礎上,將“必賠付”范圍擴至全國600余個城市,其中包括不少中小型、地縣級城市。
單從這項服務布局來看,順豐相當注重下沉市場的滲透,致力于為用戶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除此之外,順豐也在不遺余力地進行供應鏈布局,進一步優化服務。
早在2018年10月,順豐就以55億元收購了德國物流企業DHL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地區的供應鏈業務。
要知道,當時的DHL主要包括快遞業務、全球貨運和供應鏈業務三大核心業務,服務覆蓋全球 220個國家和地區。
經過這次收購,順豐的供應鏈業務邁出了實質性的重要一步。
今年4月13日,順豐召開了業績說明會。會上,順豐方面披露,未來公司將立足于2022年開航的花湖機場以及2023即將投運的順豐樞紐轉運中心,打造立足中國、連通全球的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物流網絡。
結合最新財報來看,順豐如今供應鏈業務增速放緩,未來必將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供應鏈服務體系的建設上。
就目前而言,三十而立的順豐,正朝著成為更大、更全面的綜合物流服務商的目標邁進。
數字化轉型是必然趨勢
今年以來,快遞行業全面復蘇,“三通一達”、順豐、京東等物流企業進入了發展新階段。
為了抓住當下的市場流量,這些物流企業開始加速轉型。
以圓通為例,2022年初,圓通將“一號工程”項目列為關鍵舉措,全面推進了數字化轉型。
圍繞這項工程,圓通不僅推出了“網點管家”系統、“客戶管家”系統助力加盟商解決物流服務問題,還針對國際供應鏈,與小米、vivo等頭部電子企業達成了戰略合作,為其打造了國際供應鏈的核心能力。
在推行數字化轉型后,圓通交出了一份優秀的成績單。
2022年圓通實現營業總收入535.46億元,同比增長18.58%,凈利潤達到39.20億元,實現同比增長86.34%。
(圖源:快遞生態圈)
同樣,順豐也沒有停下數字化的腳步。不僅搭建了自動化轉運中心,推出了大數據驅動下的智能化運營決策分析平臺,還與華為合作構建了DevOps一體化的流水線平臺……
與此同時,順豐還在2020年正式上線供應鏈平臺,對物流服務進行數字化管理,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王衛也曾表示,“在科技高速發展的進程里面,順豐要借助新事物更新理念,借助新工具服務客戶,借助新市場讓產品更有競爭力。”
另一邊,菜鳥也堅定不移地推動著數字化轉型。
幾年前,菜鳥為了改造自身數字供應鏈,相繼與國內的上汽通用五菱、寶武集團、徐福記、五糧液等大型企業及寶潔、聯合利華、雀巢等海外品牌,開展了物流科技合作。
近期,菜鳥聯合天貓超市的“半日達”在北京進行了開城動員,預計到今年年底將覆蓋全國20個城市。
前幾日,菜鳥驛站又基于社區數智化改造,在廣州、杭州等城市開始試點夜間取件服務。對此,菜鳥驛站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菜鳥驛站的數字化改造,夜間取件有望在今年實現全國60多個城市落地。
除此之外,近期京東物流也依托于自身的數字化能力,推出一項創新業務“云倉達”,承接同城電商供應鏈場景,向經銷商開放京東物流配送體系資源,將配送時效縮短至“半日達”。
可以說,目前大家所熟知的快遞公司,基本都走上了數字化轉型道路。
也是因為數字化轉型,順豐、圓通等物流企業才得以探索和打造出更具差異化的產品與服務,為消費者帶去了多元化的物流服務,并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
如此看來,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當下物流企業的發展共識,未來圍繞這方面的競爭氣息必定會越來越濃烈。
供應鏈成為競爭焦點
事實上,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供應鏈已逐漸成為競爭焦點。
就拿京東物流來說,其長期以來致力于全球供應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末,京東集團供應鏈基礎設施資產規模達到1326億元,同比增幅達到59%。
正是由于聚焦一體化供應鏈,京東物流交出了一份遠超預期的財報成績單:2022年京東物流總收入達1374億元,同比增長31.2%。其中來自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收入774億元,外部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數量與單客戶平均收入均保持良好增長;外部客戶收入達891億元,同比增長50.8%。
(圖源:羅戈網)
可以說,一體化供應鏈的建設,對京東物流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結合前文所述,也可以發現,順豐、菜鳥、圓通等物流企業都有意憑借數字化升級,實現供應鏈的突破。
從行業角度看,數字化轉型加快,供應鏈的競爭必然走向白熱化。畢竟,就當下而言,行業中暫時還沒有物流企業徹底將供應鏈完全跑通。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物流業全面復蘇,新的機會已經來臨。未來行業競爭將進一步加劇,順豐們將繼續迎著風雨尋找新增量。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