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市場消息顯示菜鳥計劃于2024年初在香港IPO,旨在籌集高達20億美元資金。菜鳥方面對此表示:“不對市場傳言做評論。”
這是今年以來第二次傳出菜鳥上市的消息。3月30日就有報道稱,菜鳥計劃在香港上市,最早可能在年底完成。菜鳥當時回應稱,尚無明確規劃和時間表。
此外,有消息稱,順豐控股選定高盛、華泰證券和摩根大通等機構安排香港上市事宜,或至多籌資30億美元,順豐考慮最早于2023年底前在香港第二上市。
更早之前,有消息稱極兔計劃于2023年下半年在香港進行上市,可能至少籌集10億美元。對于該消息,極兔方面回應稱“不予置評”。這已經是極兔第二次傳出上市的消息。
| 01
為何扎堆香港上市
億豹網發現,隨著快遞價格戰終結,行業競爭進入新一輪洗牌期。為了儲備競爭資金,擴大業務規模,企業謀求登陸二級市場獲得更多的融資機會,哪怕是對早已在國內上市的順豐而言,赴港上市依然有新故事可講。
而目前的監管環境下,企業登陸美股已經非常困難。港股作為開放性國際資本市場,快遞企業同樣可借此增強自身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快遞企業方面,除了已在香港上市的京東物流外,早在2020年,中通快遞便已經在香港二次上市,實現了美國、香港兩地上市,并在今年5月1日,將香港聯交所第二上市地位轉為主要上市地位。
此外,圓通此前收購港股先達國際,后更名為圓通速遞國際,成為第一家擁有兩地上市公司的快遞企業。此次快遞巨頭紛紛奔赴港股,港交所匯聚快遞龍頭,將成為國內集體上市后的另一道風景線。
今年3月底,伴隨著阿里巴巴“1+6+N”的組織架構變動,六大業務集團完成分拆后,菜鳥集團率先沖刺上市的傳聞也甚囂塵上。
背靠阿里大樹,菜鳥目前業務范圍涵蓋社區服務、全球物流、智慧供應鏈等多個賽道。而在菜鳥現有的業務結構中,全球化占據很重要的地位,加上阿里集團原本已登陸港股的信用背書,菜鳥選擇港股上市,對于提升自身的估值會有很大空間。
作為中國第一大、全球第四大快遞物流綜合服務商,順豐控股于2017年登陸A股,若此次成功完成香港二次上市,或將利用所籌集到的巨額資金,無疑將進一步加強在全球物流領域的布局和競爭力。
而極兔的上市計劃,則是繼傳聞中第一次上市擱淺后的又一次嘗試,對于穩住了市場之后的極兔來說,無論是補充現金流,還是對股東方面,甚至對穩定末端網點而言,盡快完成上市成為其必須要走的一步棋。
| 02
上市并不等于上岸
經過多年的無序發展,尤其是惡性價格戰洗禮之后,快遞行業逐漸回到良性競爭軌道上,但行業內卷依然嚴重。
億豹網獲悉,快遞企業扎堆港股,也反映出資本市場對快遞物流的持續看好。3月份以來,快遞業務量增速重回20%以上,疊加市場需求的持續釋放,各方普遍看好今年行業預期。
中金公司表示,目前監管托底下快遞行業有序競爭和高質量發展成為主旋律,龍頭企業盈利穩定性增強,市場預期和估值回到低位,后期繼續看好快遞板塊。
對于菜鳥、順豐、極兔的上市之路,業內普遍給予樂觀的看法。其中順豐的難度最小,營收規模持續提升,利潤穩健增長,順豐走完合規流程,上市幾乎水到渠成。而菜鳥有阿里背書,理論上不存在很大的難度。倒是極兔,先擴大市場份額,還是先保證盈利,是上市前需要解決的一道選擇題。
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香港的自由貿易港地位吸引了大量國際資本進入。快遞企業借此東風,完成資本市場國際化布局,無疑是雙贏的局面。
而從大環境來看,全球IPO市場正在回暖。4月底,內地白酒公司珍酒李渡于港交所上市,創下年內港股最大IPO規模。
億豹網認為,上市可以獲得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但上市并不代表上岸,急功近利的行為甚至還有可能觸礁。在行業兼并重組提速的背景下,快遞企業唯有修煉好內功,方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