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動脈系統,連接著經濟的各個部門并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物流行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卻也是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大戶,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能源消耗量在過去十年間在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中占比增至9%以上,預計 “十四五”時期將繼續呈快速上升態勢。推動物流行業的高效、低碳和可持續發展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
物流企業“驅綠”轉型 短期成本VS 長期收益隨著“雙碳”目標及ESG 理念進 入落地關鍵期, 相關政策頻頻出爐,物流行業內領軍企業對低碳環保的 重視程度不斷提升,逐漸向“驅綠”轉型。推進落實碳中和,既是企業應對環境法規、踐行社會責任的重要要求,也是轉變發展方式,借力數字化轉型形成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知之非艱,行之惟艱。真正開始踐行碳中和實踐的企業畢竟在少數,當企業綜合考慮自身情況時,總會顧慮短期的資本支出,導致多數企業“心有余而力不足”。然而,低碳轉型雖有一定成本,但企業綠色改造的投資在適當的技術條件和商務模式下也能較快收回,并能通過節約能源成本、提高效率,優化生產和運營水平等方式帶來更高的效益。
以施耐德電氣在全球41 個國家的230 個客戶項目為例,通過數字化轉型改造 ,運營支出可以 節約最高80%、平均28% 的能源成本,客戶的綠色改造投資回報時間最快僅0. 75年。
無論是借助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手段,通過營 運優化來提高來自企業自身運營和供應鏈上下游的能源利用率,還是通過投資和使用可再生能源來減少碳排放, 都成為構筑企業低碳發展新時代競爭優勢的有力手段。
然而,如何布局符合企業自身特點的轉型路線圖成為很多企業躊躇不前的阻力。企業需要的是一套完整的、可落地的碳中和解決方案,通過頂層規劃,將減碳目標與企業戰略和主業相結合,制定出具體步驟,并采用切實可行的智能化、綠色化解決方案,從而逐步達到減碳目標。
從咨詢到落地 賦能物流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早在2002 年,就將可持續發展納入公司核心戰略的施耐德電氣,如今已經成為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堅定踐行者和有力賦能者。施耐德電氣為企業的碳中和之路提供了“從咨詢到落地”的綠色能源管理與綠色智能制造全面解決方案,助力企業通過自動化、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提升能效、推動減碳的同時,增強業務韌性、提高效率及可持續發展能力。
從軟硬件產品到服務解決方案,從最終用戶到物流設備制造商和集成商,施耐德電氣均能提供從規劃至落地,涵蓋物流行業全生命周期的綠色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從規劃、設計到實施的全生命周期賦能:為客戶從項目規劃階段到項目設計階段,再到項目實施階段的項目調試與交付賦能,提供強大完備的軟硬件產品及服務,在項目全生命周期為客戶助力;EcoStruxure開放自動化平臺:EcoStruxure架構與平臺涵蓋互聯互通的產品、邊緣控制及軟件、應用與數字化服務三層架構,以“標準化、模塊化、數字化”的思路,將多種解決方案綜合運用于輸送分揀、物流設備集控及管理、物流系統仿真模擬等場景中;EcoStruxure開放自動化平臺基于IEC 61499標準,通過軟硬件解耦,打破現有系統限制,實現了柔性自動化方案、易部署快速改造方法與算法類技術深度應用的融合,今年全新升級的V22.0版進一步強化了其在物流領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業務靈活性;
智能物流系統:助力客戶搭建靈活、易控、環保的智能物流系統,實現項目快速調整部署,全系統數據集中展示與全面分析,明晰能耗碳排放,從而提升能效管理,增強行業開放性、管理性與可持續性;EcoStruxure機器專家數字孿生軟件:作為可擴展的數字孿生軟件解決方案,支持客戶按照物流系統真實物流量及運行邏輯搭建模型,仿真的同時實現遠程調試,保障物流行業的安全高效。針對自身業務需求,客戶還可以自行編輯、組配、開發,自定義設備及布局,縮短60%調試時間與50%上市時間,基于調試前和調試期間開展的測試,節約20%質量成本。
以EcoStruxure 開放自動化平臺為例,在施耐德電氣上海智慧物流中心,借助這款“即插即用”以軟件為中心的自動化系統,操作人員能夠在人機界面對PLC 進行編程,讓排除故障的能力提高了4 倍,交付質 量和庫存準確性提高到9 9.99%以上,整體效率提升30%。
而今年在中國上市的EcoStruxure 機器專家數字孿生軟件解決方案則以快速提高企業生產力和靈活度為目標,讓原始設備制造商(OEM)在規避設備故障風險的同時,提升遠程運維服務能力,提高企業生產力和靈活度,更快地將產品推向市場。它與EcoStruxure開放自動化平臺相結合,則能夠構建系統級閉環仿真調試,實現所有的控制器之間,控制器和被控對象之間的信息交互,讓程序調試不再依賴硬件,通過虛擬調試縮短高達50% 的機器上市 時間和60%的調試時間 。
從物流企業到物流園區 推動供應鏈協同減碳
物流行業是節能降碳的重點行業,而物流園區是物流行業的生產用能集中區,也是物流樞紐以及物流網絡的核心節點,碳排放占比高,其低碳建設和發展的系統作用和集成效應,對實現供應鏈整體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來自行業的調研報告顯示,目前物流行業中約90%的企業存在倉 庫碳排放問題。近期,施耐德電氣攜手中華環保聯合會綠色供應鏈專委會、京東物流等合作伙伴推出了《物流園區碳中和指南》,系統闡釋了碳中和物流園區的頂層戰略設計思路,基于豐富的業務實踐提出完整解決方案,并以多個維度的創新賦能物流園區碳中和目標,推動物流行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該報告梳理了物流園區從基準線的確定、碳中和長期目標規劃,到具體數字化減碳技術實施,直至后期碳排放監測等全鏈條閉環碳管理。
施耐德電氣工業自動化中國區物流行業負責人孟群表示,無論在供電側、用電側還是管理機制上,物流園區或者物流中心都有很大的節能降碳空間。在供電側,大多數園區還是以電網供電為主,綠色能源占比較低且存在電能質量不穩點的問題;在用電側,缺乏有效的能源管理和能效提升機制。以冷鏈物流為例,冷庫處理作為高耗能冷鏈產業,大部分冷庫年耗電量高達上千萬度,節能降耗已成為冷庫倉儲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統計數據顯示,2021 年全國冷鏈總 庫容達到5224 萬噸,同比增長49 .7%。而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對冷鏈物流的減排降耗和低碳轉型提出了更高要求。通過推動低碳技術創新、升級新型用能方式、節能改造和商業模式創新等方式提升企業能效和綠色用能水平,實現高碳排放向低碳排放模式轉變,是實現未來綠色發展之根本。孟群透露:“經過較為精準的測算,數據顯示,借助綠色能源管理體系,部署能效管理應用,改善管理和運維方式,企業可通過算法分析80% 的能源問題,節約10%~20% 的能源消耗。”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