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高速發展,隨便一個小道消息就能被傳的滿天飛,更別提今天我們要談的企業巨頭“華為”了。作為民營企業的“老大哥”,華為曾多次登頂中國民企500強榜單,當然,華為也實至名歸!
但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不禁感嘆,華為這一路走的并不容易。美國曾多次頒布禁令,使得華為5G業務在海外大受打擊。如今國內已經有一家民企超越華為,躍居中國第一大民企的寶座,該企業2022年營收1.04萬億元,員工高達55萬人。究竟是哪個企業有如此大能耐,可以反超華為呢?我們還得接著往下看。
一、華為“不行了”?
說華為“暫時落后”還能接受,但如果說華為“不行了”,那得先問問中國人答應不答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落后就要挨打,在這方面華為恐怕是最有話語權的一個。
要知道2016-2021年六年間,華為一直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第一名。后來美國商務部就以華為危及“科技網絡安全”為由,將華為多家公司列入管制名單,這是美國對華為的第一次制裁。不出所料,第一次制裁后不久,美國對華為的第二次制裁也來了。受第二次制裁影響,華為手機生產所必須的芯片備受打擊,手機生產銷售都大大下滑,華為整體的營收也因此受到影響,在2022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排名中,華為的排名下滑至第五名。顯然美國制裁是華為會失去民企第一寶座的根本原因。
按照華為2022年營業收入6423億元的規模,大概可以在2023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排名第三,但或許是因為現階段的華為在手機領域逐漸開始回血發力,其新品手機成功實現了產品的“去美國化”,這意味著華為或許不再受限于美國的制裁。在此背景之下華為故意隱藏實力,不想過分出風頭,所以沒參與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評選。
那么話說回來,今年國內又有哪家企業能超越華為,成為中國第一大民企呢?
二、中國第一大民企究竟是誰?
好了,不賣關子了,中國第一大民企我們都不陌生,它就是京東。看到這里,可能會有讀者感到吃驚,京東憑什么?2023年3月初,京東發布2022年財報,財報顯示,2022年京東營收高達1.04萬億元,同比增長9.9%。
一萬億營收什么概念?如果在銀行存定期,利率按照普遍值2%來講,一年的利息為200億;如果人民幣首尾相連,可以往返地球和月球兩次;如果不算利息,每天花1千萬,那這一萬億元也可以讓你從清朝中期花到現在。
京東第一大民企可不單單是指企業營收,京東55萬員工也令人驚嘆。在疫情肆虐的時代,無數企業都在策劃降薪、裁員,而京東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我們從之前的京東內部信中了解到,劉強東對京東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一升一降”是很重要的一項。升的是基層員工待遇,降的是高級管理人員現金薪酬。
不得不說強哥這波操作值得稱贊!了解到80%的一線員工都來自于農村,進而選擇為一線員工繳納五險一金,提高一線員工薪酬福利。因為自己真正是從農村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所以也能更理解沒有背景的人在外打工的不易,能做一點是一點吧。
而京東能夠在大環境發展如此不景氣,在淘寶、拼多多等電商企業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還能實現如此高的營收,說明京東集團的發展道路走對了。第一民企,京東當之無愧。
三、京東PK華為,誰更厲害?
有網友說,華為和京東完全沒有可比性。一個是高端技術,一個是新興電商,完全不在一個檔次!其實各花入各眼,各有各的厲害。華為作為我們國家的門面,我想每一位中國人都希望華為打破技術限制,鼎力世界。
而京東同樣也是我們民企中的一員,還記得上海疫情肆虐時京東自殺式支援上海的情形嗎,每次回想起來,都令人淚目。京東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踐行著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
結語:華為也好,京東也罷,第一民企的稱號能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企業的知名度,但終究也不過是虛名而已。我們真心希望的是我們國家的科技能不再受人限制,能更上一層樓;我們國家的企業能在實現營收的同時,做一些利國利民,幫扶民生的好事。如此,足矣!對于京東榮登第一大民企的名次大家怎么看呢?歡迎評論區互動討論~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