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創立于2006年大疆,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里,是如何走到行業領導者的地位的,作為全球領先的無人飛行器控制系統及無人機解決方案的研發和生產商,在與美國的博弈中,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優質的產品和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多次突破美國的限制和阻礙,成為中國科技企業的又一個“華為”,它在布局物流無人機方面又有什么獨道之處呢?
一、大疆崛起
大疆集團,又稱大疆創新,與華為有許多相似之處,華為起源于居民樓的一室,而大疆起步于深圳一間20平米的庫房,起動資金是20萬元,五名員工。在2006年,華為已成為行業龍頭,而大疆才開始起步,然而,僅用了8年的時間,大疆就打造了中國首個壟斷全球的無人機企業。
大疆創始人汪滔把華為的任正非作為偶像,曾說,我非常敬佩任正非的原因是,他的興趣在于做事,解決難題,而不是包裝自己來出名。隨著華為的足跡,大疆,成為僅次于華為的第二“國民公司”、“中國創造”的典型代表,以一己之力,撬動了世界商業無人機的格局。
今天的大疆,到底有多強,看一看市場份額就知道:官方數據顯示,大疆在全球無人機市場占有七成市場份額,超過八成的產品銷往海外,而大疆在海外占有率最高的卻是歐美等高端市場。
再看一個投資者的資產增值,2006年汪滔的同學陸迪,投給大疆9萬美元,今天的增值是246億,翻了4萬倍;2021年《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發展報告》顯示,大疆無人機以237.14億美元估值排名全球獨角獸第28位,而大疆的業績曾有過每年300%~500%的增長。
很多時候,海外用戶都把中國高科技和大疆掛鉤,于是有人說,大疆是第一家真正意義上引領世界科技潮流的中國公司,這一斷語可能有些偏頗,畢竟還有華為等民族科技品牌,大疆只是其中之一。
然則其中之一,確實當之無愧,大疆是那個以一己之力改變了一個行業的企業,也徹底地改變人類對于空間的思維模式。大疆之前,無人機主要運營于軍方,在民用領域因價格高、功能弱,應用寥寥無幾,而大疆正是憑借在成本、功能、應用場景、產品、技術等方面的實力,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解決方案,讓無人機走進了大眾市場,走進了多個領域。
說起大疆,當然要談到80后創始人汪滔。古人云,非凡的事,必須有非凡的人,汪滔就與眾不同,生于杭州市,從小就有對航模的熱愛,為了實現“飛”的夢想,大三從華東師范大學輟學,考入香港科技大學讀研,研究無人機技術,在畢業后創立了大疆公司。
從創業伊始,汪滔與創業團隊就有一種使命感——使中國制造擺脫靠性價比優勢獲得市場的局面,樹立新的產品思想和價值觀。
回顧過往,大疆的成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早期經歷了不少的磨難,經過多次經營危機,也曾想過放棄。曾有人想要收購大疆,開出了優厚的條件,但汪滔認為自己的大疆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企業,提出了15億的價格,使收購望而卻步;華為在發展過程中,同樣面臨加大拿一家跨國公司的收購,但他們都選擇了堅持,華為成為了中國的驕傲,而加大拿那家跨國公司早已灰飛煙滅,而大疆,咬牙堅持下來,成為行業的大鱷。
大疆的發展過程中,兩大重要科技導師功不可沒,一是大疆早期顧問和投資者、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也是汪滔讀港科大時的導師,致力于將實驗室的成果推向市場,全力支持汪滔創立大疆,專攻無人機,另一個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機器人方向的教授朱曉蕊。
大疆創立之初,也面臨著依賴舶來技術,還是腳踏實地自主研發的問題,大疆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并且認為只有尊重技術自身的規律,深入探索技術應用下的發展,才能夠開發出還沒有人做過的產品,進入還沒有人涉足的領域。
今天來看,依靠外來技術,還是自主研發,這個問題已有明確的答案,那就是必須走自主研發的道路,而本世紀之初,卻是不甚明確的,其實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科技企業就面臨這個二選一的問題,聯想選擇了前者,而華為選擇了后者,其結果是今天的聯想早已淘汰出一流企業之列。
大疆最初的班底就有極其濃厚的工程師氛圍,大疆內部有很多人甚至覺得汪滔建立的研發體系可能是國內效率最高的,大疆公司的整套運行機制,幾乎都是以保證產品研發為核心建立起來的。
大疆的產品,經過幾次劃時代的跳躍,構建了無人機產業鏈的里程碑。2013年發布的大疆精靈1具有革命性的意義,開啟了消費級一體化航拍器的先河,撬動了非專業無人機市場,將原本局限在航模愛好者領域的無人機推向了大眾消費市場,把無人機從一個小眾工業級產品變成大眾消費級產品,推動了全球無人機市場的發展。
此后,大疆推出了一系列創新產品,如大疆精靈Phantom 4、大疆御Mavic等,這些技驚四座,到手即飛的消費級和專業級航拍無人機是大疆最具傳奇色彩的一面,打破了普通消費者對無人機的認知壁壘。2014年,大疆無人機狂賣40萬臺,壟斷了整個全球無人機市場,占據了全球約85%市場份額。
在智能化上,大疆也不落后,2016年大疆推出了全球首款搭載有視覺識別技術的無人機,實現了環境感知,避障、定位、跟隨、自主繞障等功能,這是人工智能領域視覺識別技術首批進入量產商用的產品之一。
大疆進軍行業應用的嘗試起源于 2015 年。如何能讓無人機應用擁有更大的可能性一直都是大疆研發部門的重要議題,而應用廣泛,不但源于其技術開發的力度,也源于技術開放的力度。從大疆下定決心要拓展行業應用業務的那一刻,開放就成為了它的重要主題。
大疆發布的M100飛行平臺,具有便于開發者拆裝調試的大量外露接口,和為擴展設備提供安裝空間的碳纖維機架,大疆非常歡迎人們深入研究M100,把M100 作為承載新技術、新功能的硬件基礎。
2017年,大疆發布了M200系列,直指行業應用,使行業應用業務的發展有更多的想象空間,許多應用創新者依托大疆飛行平臺穩定的飛行能力和完善的開放體系進行了獨具特色的研發創作。
毫不夸張,云臺的研發,成就了大疆的下一輪爆發,并成為大疆擋住海外創業公司沖擊的重要技術優勢。
大疆技術開放的標志事件發生于2018年5月,微軟宣布聯手大疆向開發者開放適用于大疆無人機的Windows SDK,這一合作相當于向全球近7億Windows10 用戶開放無人機技術,為了市場的培育,大疆把自家軟件的開放程度提高了一個層次。
隨后,大疆發布了Payload SDK,第一次面向開發者開放了硬件平臺,開發者可以使用Payload SDK在大疆飛行平臺的基礎上開發任何種類的掛載硬件,這使大疆行業應用的客戶與大疆成為合作的關系,客戶利用自己獨特的需求與技術特長,不斷完善大疆的行業應用生態體系。
沒人能有大疆這樣強的技術和人才儲備,也就沒人能跟得上那樣快的產品迭代速度,深入用戶需求,才能領跑行業應用。今天的大疆,產品線不斷豐富,無人機覆蓋消費級、專業級、行業級。
其中消費級和專業級多為航拍用途,而行業級廣泛應用于警用、消防、測繪、植保、巡檢、氣象、物流等諸多專業領域,例如,早在2016年,大疆MG-1植保無人機進入日本市場,大疆把百億級的無人機市場拓展為千億級的市場。
據說,大疆無人機稍一改裝,就可成為戰場的利器,2020年烏克蘭獲得英國了總價約4.46萬美元的10架無人機,這10架無人機其實是大疆的Mavic,俄烏沖突中,就有不少西方國家購買大疆無人機進行改裝,然后送給烏克蘭,這不得不使我國政府近期對民營無人機的出口增加了限制。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個人也罷,公司也罷,莫不如此,大疆的成功,正如創始人汪滔所說,源自始終專注于產品的態度。
上面說的大疆貴人,有獨道眼光的李澤湘教授,認定汪滔是一個“認真做產品的人”,會不計任何代價做出一款完美的產品,而汪滔曾在公開信里說,創業十年,我們在專心做出極致產品當中找到了極大的樂趣。
專注的態度體現在哪里?首先是細節上,大疆無人機上每一顆螺絲的松緊程度都有嚴格的要求,外觀上也要求盡善盡美,擁有頂尖的工業設計和外觀藝術設計,汪滔曾回憶說創業之初其實沒有什么特別清晰的商業邏輯,就是想做產品,這是一個工程師對技術和產品近乎本能的追求,最終奠定了大疆以技術和產品為核心的公司文化。
專注于產品,專注于技術,并不是說大疆沒有市場洞察,在營銷上沒有作為,實際上在營銷上大疆也可圈可點。汪峰用大疆無人機向章子怡求婚事件,讓大疆無人機借助名人走進大眾生活。
大疆產品,憑借優質的產品質量,極具工業美學的設計,親民的價格,恰當的營銷策略,一經推出便受到高度關注,使大疆獲得了遠超同行的規模效應優勢,這帶給大疆絕對的總成本領先優勢,從而形成正循環:規模促進創新,創新助力規模。
大疆曾獲得這樣的高度評價:世界上只有兩家無人機公司,一家叫大疆,另一家叫其它。其實,中國擁有超過400家無人機制造商,世界上13名的消費級無人機品牌中,有8個都是中國品牌,而大疆是其中的領頭雁,所積累下來的技術實力,被兌換成了公司厚厚的競爭壁壘。
今年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各地對低空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大,這條萬億級新賽道,將是大疆發展的又一個重要機遇。
近年來,我國密集出臺相關產業政策,推動低空經濟從探索走向發展,截至2019年,我國注冊的無人機數量已經超過了33萬架,到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5萬億元,10年復合增長率達8.8%。
資本和地方政府對無人機的關注熱度提升,其中大疆所在的深圳,支持力度最大,專項政策最多,有望為無人機產業變革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大疆借此東風,可以再次大展身手。
二、雄霸全球
大疆之前,美國3DR公司才是無人機領域的領導者,但是3DR無法降低無人機的成本與價格,功能與應用場景也不足,無法讓其走進大眾消費市場、在更廣泛領域應用,而大疆卻解決了這一切。
一連串的涉及大疆無人機新聞事件,也讓大疆在世界上聲名鵲起。最著名的應是美國安保人員誤操作,使大疆無人機闖入戒備森嚴的美國白宮事件,讓大疆在美國一夜成名;日本男子操控大疆無人機攜帶有福島核輻射的沙子,空投到首相官邸樓頂,在世界上引起了極大的新聞轟動效應。
而美國制裁大疆的一系列事件,更是讓大疆品牌成為焦點,正如任正非所說,感謝美國的制裁,讓華為一夜之間成為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品牌,大疆也是如此。因為有力地抵御了美國的制裁,大疆也和華為一樣,成為國內技術脊梁的代表、民族自豪的典范。
毫不夸張地說,大疆在美國的開拓可用披荊斬棘來形容,不僅面臨美國前輩同行的競爭,而且更要面對美國政客的無理糾纏與美國政府極限打壓。
2014年,大疆進軍美國市場,其強大的對手,則是美國無人機巨頭——3D Robotics,幾經交鋒,不僅是普通用戶,就連美國各級政府和軍隊都首先采用大疆的無人機,3D Robotics敗下陣來,其創始人不得不宣布公司將不再生產無人機。
主要是3D Robotics技不如人,其認為能替代大疆精靈系列產品的Solo 無人機,出現各種致命缺陷,導致炸機和丟失,防抖云臺的量產也遇到困難,而且價格還高于大疆產品。
據說,大疆的專利數是英特爾的無人機專利申請量的15倍以上,這不僅加強了大疆在無人機領域的競爭力,還為其在新興領域的應用拓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美國 Autel Robotics公司曾指控大疆專利侵權,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交投訴,經過兩年的調查,盡管美國專利局此前判定Autel Robotics的專利無效,但ITC依然認為大疆專利侵權,針對大疆的337調查終裁為發布禁令,但暫緩執行,一旦執行,將對大疆在美銷售產生一定的影響。
同時,大疆還面臨過北美分公司內部糾紛,這是行業內著名的一段公案——汪滔和美國人科林之間的矛盾,其實是控制權之爭,大疆此后將對美國競爭的主動權,牢牢地抓回了自己手里。
至于政府打壓,大疆曾被美國多次以各種理由進行限制和制裁,早在2017年的時候,五角大樓以“數據安全隱患”為借口禁止美軍使用大疆的無人機產品,并投入了數千萬美元,打算資助美國企業生產一款"安全的"多軸無人機平臺,然而沒有一個美國企業可以拿出和大疆同質量的無人機產品,美軍最終只能違反規定采購大疆無人機產品。
美國政府機構多次聲稱大疆產品存在數據和信息漏洞,然而美國內政部曾對大疆無人機進行一年多測試,無奈宣布大疆“政府版”無人機系統符合要求。
最挑剔的,最突出意識形態美軍,也在大量采購大疆的無人機,為什么,因此,質量好,價格低,盡管大疆被美國軍方拉入黑名單,停止采購,但2018年,美國空軍還是打算購買中國大疆無人機,認為大疆無人機能滿足任務的首要需求,在對抗惡劣氣候條件、續航能力、相機分辨率等方面表現出色,而且價格劃算,此舉帶動了伊朗和英國的軍方購買潮。
2019年5月,美國國土安全部網絡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又對大疆進行調查,在對大疆無人機進行的15個月嚴格評估中,美國最終放棄了這項調查。
2020年,美國商務部又以“違反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將包括大疆公司在內的59家中國實體列入所謂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美國國會通過《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禁止美國國防部購買和使用中國制造的無人機和零部件,然而,大疆在此期間一直保持了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上70%以上的占有率,在北美的市場占比甚至一度達到85%。
而近兩年來,美國政府的對大疆的打壓更是變本加厲,大疆在美國也面臨一些挑戰。2022年3月,美國設計軟件公司Figma宣布封禁大疆公司賬戶,同年,美國法院裁定大疆侵犯了美國公司的無人機專利,開出了巨額罰單并要求其退出美國市場。9月9日,美國眾議院通過法案,限制大疆無人機在美聯網,這意味著大疆在未來發布的新型號無人機將無法在美國電信基礎設施上運行。
面對美國的制裁和不公,大疆從沒有退縮,與美國政客斗是如此,與美國企業競爭也是如此,而敢于博弈,就是因為大疆掌握了民用無人機市場的技術控制權,在發展的十幾年里,大疆不斷擴大技術研發團隊,始終把技術創新和產品品質放在第一位,持續的技術與產品創新,讓大疆的行業地位無法被撼動。
大疆無人機能拆開的每一個零件都是自己生產的,底層代碼都是自己的,無論是專利還是研究方法,任何無人機公司都很難繞過大疆,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優質的產品和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多次突破美國的限制和阻礙。
那么,大疆的科技實力有什么可圈可點之處呢?大疆創始人汪滔對技術發展路徑的認知造就了他對產業趨勢出奇敏銳的洞察力,一開始就判斷無人機主要的3個技術難點在“飛控、云臺和圖傳”,并為此制定了3個產品研發方向。
截至2019,大疆創新全球專利申請數量已超過9100件,全球授權專利超過3100件,特別是在西方發達國家,美國、歐盟、日本等授權專利超3000件,為行業之首。
大疆一向推崇自主研發,特別是在飛行控制系統和先進影像技術方面。在飛行控制系統方面,大疆采用了最新的傳感器和算法,這些技術的融合使得其無人機在飛行穩定性、導航精度和自動避障方面大幅提升;而在影像技術方面,通過采用高分辨率攝像頭和先進的圖像處理技術,大疆的無人機能夠捕捉更清晰、更穩定的圖像,這在其Inspire系列和Osmo系列產品中得到了明顯體現。
早在2006年,創業伊始,大疆就成功實現了直升機的自主懸停控制,這是大疆無人機所有技術積累的出發點。作為技術狂人的汪滔當即制定戰略,提出要著重解決穩定性、清晰度、傳輸距離三個問題,大疆后來的產品線正是依照這份清單而展開,這份清單中三大問題對應著大疆的三大技術:云臺、航拍攝影以及傳輸系統。
大疆幾乎所有的競爭優勢,都是通過技術演進和研發迭代建立起來的,大疆內部研發部門的權重一直很高,過萬名員工里有近一半從事工程開發工作,公司每年研發投入占比15%左右。
當然,任何一個企業,都要靠產業鏈上的合作,大疆當然也不例外,不可能生產鏈上的所有硬件與軟件都是自己做,也需要外購產品與技術,其中分兩種情況,一是從經濟上說沒必要做,二是技術還不過關,做不了,例如,視覺處理單元、陀螺儀、主控芯片采購于美國,GNSS模塊購買于歐洲,好處是有替代供應商,不會被卡脖子。
無人機難點之一圖傳,大疆在早期就選擇了外包,后來,在有實力之后,大疆“圖傳”也不再使用外包的模擬圖傳方案,而用上了自己研發的數字圖傳,大疆完全實現了從硬件到軟件的全方位的自主化。
大疆的技術進步,離不開自主研發,也離不開合作創新,與合作伙伴在飛行平臺、軟件、負載設備多個領域各取所長的商業模式成為了大疆行業應用持續擴張的基調。
例如大疆牽手美國熱成像技術供應商FLIR,迅速推出了雙方合作的首款熱成像航拍相機--禪思 XT;與美國商用無人機數據軟件提供商 Skycatch的合作,也可稱商業模式創新的典范。
還有,大疆叱咤美國的另一個重要背景是國內完善產業鏈配套的低成本優勢,人力與研發低成本優勢。美國無人機與中國無人機競爭的失敗,是因為美國實際上根本沒有無人機的供應鏈,無人機所需的相機、云臺、機身、電池都是由中國企業供應。
大疆依靠中國完整的工業鏈,對產業鏈進行整合,無人機價格更低,技術水準更高。從大疆的崛起里,我們也看到中國獨有的一種產業人才培養路線,在中國無人機產業崛起的過程中,還可以看到深圳地區對產學研結合模式進行探索的痕跡。
三、布局物流
在物流領域,無人機已經成為物流企業的一種新的配送解決方案,順豐,菜鳥,京東,三通一達,早在這一領域進行了嘗試,而大疆的進入,使低空物流賽道增加了一位王牌選手,將使物流無人機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大疆無人機布局專業賽道,物流是不可缺的一項,大疆推出運載無人機,補上了一塊重要拼圖。
作為消費級無人機的行業龍頭,大疆在創立17年之后,開始進軍無人機物流賽道,這是一個很有耐心的等待過程。2023年8月,大疆發布首款民用運載無人機DJI Flycart 30,簡稱FC30,正式加入非大型物流無人機賽道,宣布“開啟低空運載新時代”。
該無人機采用4軸8槳多旋翼構型,集大載重、長航程、強信號、高智能于一身,適用于山地、岸基、鄉村運輸場景及各類應急場景下的物資運輸,而且標配整機降落傘,標準套裝售價為 RMB12.5萬元。
在此之前的物流無人機,大都承擔輕量級、低載重的物流運輸任務,如配送外賣、血液樣本等等,大疆推出的FC30,在操控、可靠性、巡航時間、巡航距離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可適應全天候、寬溫域、跨海拔的作業場景以及更惡劣環境的場景,在低空物流領域形成差異化競爭。
對于物流無人機來說,大疆是后來者,但憑借其強勢的技術積累,必然能很快成為行業的佼佼者。推出的FC30就滿滿的科技正能量,具有一系列新技術,彰顯科技范兒。
在產品設計時,已針對各類極端場景做了優化,適應-20°C 至 45°C的工作環境溫度,支持用戶在高低溫環境下的飛行;最大抗風12米/秒,最高飛行海拔6000米。
FC30機身搭載DJIO3圖傳,圖傳距離最遠可達20公里,滿足超視距長航程運輸需要。當圖傳信號受干擾時,FC30可通過搭配DJI增強圖傳模塊,連接網絡,實現4G增強圖傳,內置ADS-B信號接收器,可及時預警周邊載人飛機信息,讓飛行更安心。
FC30支持一機雙控,兩地飛手可一鍵切換無人機的控制權限,協同工作,有效解決長距離運輸中的信號遮擋和貨物投遞精度不足等問題。
貨箱、空吊系統兩種負載模式,為不同運輸場景提供更加靈活、全面的解決方案,貨箱支持快拆和自動稱重,空吊支持智能消擺和緊急熔斷等功能。AR投射功能幫助用戶快速選擇貨物投放地點,通過一鍵釋放索降繩,貨物觸地自動釋放,實現無接觸精準送達。如遇極端情況,線纜熔斷保護可保障無人機安全脫離。
空吊系統具備索降模式,支持自動和手動兩種操控方式,最大收放重量達40公斤,最大釋放長度20米,最快收放速度可達0.8米/秒。標配整機降落傘,可實行低空開傘和穩定降落,開傘前停槳斷電,降低極端情況下人員受傷及財產損失。
在剛剛結束的第40次南極科考中,FC30還通過了酷寒的南極氣候和惡劣環境對無人機飛行性能的考驗,并展示了穩定的飛行能力和可靠性能力。
拿高海拔來說,都是經過珠峰實打實的測試,2024年6月,大疆首次在珠穆朗瑪峰南坡地區進行了無人機高海拔運輸測試,歷時一周,對無人機懸停、空載飛行及載物飛行的高原適應性進行了有效驗證,
這也是運載無人機在海拔5300米至6000米航線上的首次往返運輸測試,測試結果凸顯了FC30運載無人機在海拔6000米高原地區飛行的穩定性,并具備15KG的載重能力,更為重要的是,獲取了針對超高海拔地區的寶貴的飛行參數,為該型無人機在高原地區使用奠定更扎實的基礎。
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可稱為低空經濟新星,大疆在這方面也有布局,大疆推出的DJI-EXPRESS貨運無人機,采用帶翼eVTOL的形狀,可以像普通飛機一樣飛行更長的距離,具有完全自主飛行能力,未來有助于在城際之間輕松運送貨物。
當前,無人機在物流行業的推廣應用面臨一系列阻礙因素,多數企業還處在探索階段,大疆的加入,一定會促進其應用的快速發展。物流企業無人機制造者可用大疆的M200系列飛行平臺,開發更適合物流場景的無人機,物流企業可利用大疆的開放的體系、高品質硬件與多樣化的合作方式,從大疆的開放中受益。
而大疆作為無人機運載方案更廣泛應用的推動者,已為FC30規模化、常態化使用積累了真實的數據與寶貴的經驗,在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落地應用,智能安全、經濟高效的運輸解決方案得到了用戶的認可。
結語:扎實的產品基礎與前景廣闊的應用場景,使大疆過去的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未來的前途一片光明,希望中國擁有更多的“華為”,擁有更多個“大疆”。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