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貨郵融合發展試點取得積極成效,貴州黔西市著力暢通農村快遞“兩個一公里”
■ 文/通訊員 陳瑤
在貴州省畢節市黔西市城區至新仁苗族鄉蜿蜒的山路上,一輛綠色的農村客貨郵專用客運大巴在林間若隱若現。大巴車在化屋村的快遞寄收點停靠。車門打開,映入眼簾的是滿滿當當的郵件快件。
近年來,畢節市郵政管理局(以下簡稱“畢節局”)根據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在黔西市探索農村客貨運、郵政、快遞、物流、電商等“一網多用、一站多能、多點合一、深度融合”新模式,全力打通農產品進城“最先一公里”和工業品下鄉“最后一公里”,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試點取得積極成效。
打通“兩個一公里”
鄉村物流更加暢通
2023年7月,貴州省交通運輸廳、省郵政管理局印發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黔西市依托客運站閑置場地改建縣級寄遞物流共配中心,引入郵政快遞和物流企業,開通補充帶貨線路,改造公交車和農村客運班車,打造農村物流班線,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寄遞物流體系,破解工業品下鄉“最后一公里”和農產品進城“最先一公里”的問題。
目前,黔西市首批4條客貨郵專線已開通運行,每天運送郵件快件超1000件。客貨郵專用大巴車進村,極大地方便了農村群眾寄遞農特產品和生活物品。新仁苗族鄉化屋村村民潘敏,每天總是踩著客貨郵專用大巴到達村點的時間來拿自己的快件。她說:“以前取包裹得坐車到鎮上,花時間還要花車費,一般都是積攢了幾件包裹再一次性去取。現在大巴車送到村,太方便了。”
隨著寄遞物流體系的逐步完善,有效打通了工業品下鄉“最后一公里”和農產品進城“最先一公里”,提高了快遞運營效能,也帶動了快遞業務量的增長。據統計,截至2024年8月,黔西市客貨郵寄遞物流共配中心日均處理郵件快件超10萬件,每天進出場站派送車輛近200輛。1至8月,黔西市郵政快遞企業上行郵件快件419.52萬件,同比增長61.26%,帶動農特產品銷售額超1億元;下行郵件快件2566.68萬件,同比增長33.96%,極大方便了沿線鄉、村末端網點和農村群眾的用郵需要。
融合四類資源
鄉村振興更具活力
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也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畢節局結合黔西市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試點創建實施方案,強化組織保障、政策保障、資金保障和宣傳引領,結合政策支持,融合資產、平臺、技術和人力四類資源,發揮寄遞渠道優勢,讓鄉村振興更具活力。
在資產方面,融合交通場站、商超站點和運輸車輛,盤活了企業。黔西市利用客運站改造建成9500平方米的縣級寄遞物流共配中心,利用農村鄉鎮客運站建成鄉級農村客貨郵服務站2處、服務網點4處、村級綜合服務點293個和城區快遞物流站點15個,開通農村寄遞物流班線,統一規范農村客貨郵服務的車輛標識。
在平臺方面,融合了郵政快遞、客運、物流和電商等平臺,激活了產業。通過“節點網絡共享、末端線路共配、運力資源共用”,系統推進“客運+貨運+寄遞+物流”融合發展體系建設,激活了新業態產業升級發展,為當地政府和農村老百姓提供了快遞進村、農村電商、普惠金融等服務,為黔貨出山貢獻了行業力量。
在技術方面,融合了信息資源和智能化運用,育活了行業。黔西市將郵政快遞物流共配轉郵系統進行整合,實現快遞物流、倉儲運輸等多功能綜合信息共享共用。充分應用智能終端設備、射頻識別技術、車載衛星定位裝置等技術和管理方式,實現全過程監控與追蹤,提高運營效率。新增2條自動化快遞分揀線,極大提升郵件快件分揀效率。
在人力方面,融合了郵政、快遞企業和當地群眾人力資源,帶活了就業。黔西市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不僅融合了縣級寄遞物流共配中心5家企業的人力資源,也融合了鄉(鎮)村郵遞員和快遞小哥資源,還融合了農資商超網點人員和屬地群眾資源,著力解決了零散、剩余勞動力和特殊人群的普遍廣泛就業。據統計,黔西市現有快遞從業人員500余人,預計2025年快遞進出港件量將達到5200萬件,可新增就業100人以上。
當前,黔西市客貨郵寄遞物流共配中心已成為貴州占地面積最大,郵件快件吞吐量最多的客貨郵寄遞物流共配中心,入駐郵政快遞企業5家、物流企業2家;建成鄉、村、社區服務中心站點共401個,基本實現建制村全覆蓋,成功入選全省郵政三級物流體系建設示范縣,帶動了客運站、快遞企業和農村電商的發展。預計2024年黔西市快遞進出港件量將超4500萬件,助力農特產品外銷超1.5億元,拉動線上消費超20億元。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