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流行業中,外包作為一種優化資源配置和削減成本的策略,一直備受青睞并得以廣泛應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當外包行為超出合理范疇,步入過度外包的境地時,其潛在風險便悄然浮現,可能會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構成嚴峻挑戰!
更為嚴重的是,過度外包還可能導致物流企業陷入對外部供應商的過度依賴,進而削弱自身的創新能力和市場響應速度。在快速變化的物流市場中,企業若不能保持足夠的靈活性和創新能力,將難以適應客戶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趨勢,從而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01 外包之后開始躺平:物流企業的舒適陷阱
通過外包,物流企業得以將原本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資源進行管理的物流環節,如貨物運輸、倉儲管理等,交由具備專業能力和豐富經驗的第三方服務商來承擔。這不僅極大地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還使企業能夠專注于核心業務的發展,從而提高了整體運營效率。
然而,隨著外包模式的深入實踐,部分企業開始逐漸沉迷于這種輕松、高效的運營模式所帶來的“甜頭”。
通過外包,企業無需再為繁瑣的日常操作和管理問題而煩惱,無論出現什么問題,都有承運商來兜底,只需與第三方服務商進行簡單的溝通或者干脆是施加壓力,便能確保物流服務的順利進行。
這種輕松自在的感覺讓一些企業開始產生了一種莫名的優越感,認為外包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萬能鑰匙,甚至開始“躺平”。
在這種優越感和依賴性的驅使下,物流企業的管理者開始變得不思進取,不再積極尋求內部管理的改進,也不再關注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的發展動態。
02 依賴招標降低成本:物流企業的降本迷思
在物流行業的激烈競爭中,一些物流企業,尤其是頭部物流企業,憑借其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服務網絡,往往能夠成功吸引并拿下眾多頭部客戶的業務訂單。
這些客戶因為物流業務體量大,通常對物流服務質量有很高的要求,也擁有更多的選擇權,但價格卻往往壓得很低。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頭部物流企業不得不采取各種手段來降低成本。
面對客戶日益增長的降本需求,頭部物流企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組織新一輪的招標。通過招標,物流企業可以吸引更多的承運商參與競爭,從而壓低價格。有些物流企業甚至直接設置攔標價,或者將不掙錢的業務與有點利潤的業務組合到一個標段招標,以達到降本的目的。
這種做法在短期內確實能夠迅速響應客戶的降本要求,實現成本的有效控制,甚至為企業帶來一定的利潤空間。然而,這種過度依賴招標來降本的方式,其背后隱藏著巨大的隱患。為了中標,一些供應商采取低價策略。一旦中標,部分供應商可能會在服務執行過程中偷工減料,采取各種手段來削減開支以降低成本,這不僅會損害企業的利益,也會破壞整個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在數字化、智能化的背景下,物流行業正經歷著一場變革。
然而,一些物流企業卻過于關注眼前的短期壓力和利益,只顧著降本、上繳利潤,沒有或者只拿出很少一部分費用投入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員工培訓和長遠發展規劃上。導致在面對市場波動、客戶需求變化以及新興技術沖擊時,顯得力不從心,缺乏必要的靈活調整能力和快速適應能力。
進一步說,如果一家物流公司嚴重依賴外部供應商,以至于在沒有這些外部支持的情況下幾乎無法維持正常運營,那么其市場競爭力無疑會大打折扣。這種高度的外部依賴性不僅限制了企業在供應鏈中的自主權和控制力,還增加了運營風險,因為任何外部供應商的變動或問題都可能直接威脅到物流企業的穩定運行。
在這樣的情境下,物流企業難以構建穩固的市場地位,更無從談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長期的繁榮發展。
川哥有話說
在物流行業,外包作為一種資源優化和成本控制的手段,其合理應用本無可厚非。然而,當外包走向極端,物流企業便可能陷入運營效率低下和競爭力缺失的困境。
一方面,過度外包導致部分物流企業放松了對內部管理和技術創新的追求,管理者的“躺平”態度削弱了企業的進取心和市場敏感度;另一方面,過度依賴招標降本和外包服務,使得物流企業在供應鏈中的自主權和控制力被削弱,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應對能力下降。技術上的投入不足,更是讓物流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落后。
外包雖好,可不要“貪杯哦”!物流企業需要在外包與內生發展之間做好平衡,避免過度外包帶來的風險,確保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競爭力和靈活性,實現可持續發展!
馮銀川
深耕物流17年,曾任中外運物流總監,天津大學研究生。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