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今年9月底,對于國內油菜籽加工企業來說,真可謂是苦不堪言。從五月份新菜籽上市加工開始,作為榨油企業主產品的菜油,一直是“寒霜打過的茄子—萎靡不振”;而作為副產品的菜粕,在經歷了短時間的輝煌之后,早就是昔日風光不再了。主、副產品同時陷入低迷的泥沼,為油籽加工企業壓上了沉重無比的包袱,贏利已經成為一種神話,長期在虧損邊沿掙扎的尷尬與無奈,將部分資金實力較弱的企業推向了停產乃至倒閉的痛苦境地。
一、油菜籽的市場保有量狀況
依據2004年國內權威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2004年冬菜籽產量達到1250萬噸,同比增長108萬噸,增幅9%;海關統計的數據顯示,04年1-8月我國進口油菜籽25.23萬噸,也就是說,到八月底,我國04年市場油菜籽保有量為1275.23萬噸。05年我國冬菜籽產量約為1100萬噸,海關提供的數據,今年1-8月底我國進口菜籽總量為14.44萬噸。兩組數據顯示,今年我國市場上的油菜籽可供量在不包括春菜籽產量的情況下已經達到1114.44萬噸左右,較2004年減少12.6%。
二、油菜籽市場交易狀況
按照商品流通的基本規律,油菜籽市場保有量的降低,十分有利于油菜籽交易價格的走高。但由于進口大豆、豆粕、食用油市場以及外盤油籽期貨等因素的綜合作用,到目前為止,今年的油籽市場交易價格帶給行業人士的卻是一場惡夢而已。從七月下旬開始,國內油籽交易價格在CBOT油籽期貨走跌的打壓下,作為國內冬菜籽最大生產供應基地的湖北市場,首先挑起了油籽降價的大旗,油廠收購價格從最初的1.24-1.27元/斤迅速降低到1.19元/斤。其后,降價潮迅速席卷全國,市場狀況是每況愈下。在八月初,由于對后市的信心漸失,手中尚掌握了30%左右油籽的中間貿易商開始紛紛上陣拋售手中存貨,這對于已經岌岌可危、瀕臨險境的交易市場來說,無異于抽薪之舉。而對于力挺油籽市場表現較為突出的四川、貴州兩省,經歷了短暫的死守之后,也最終未能逃開市場的魔掌,價格分別由1.25元/斤、1.13元/斤走低到1.20元/斤和1.10元/斤。原材料成本的降低,對菜油、菜粕的價格走向產生了至關重要的深遠影響,也有力地鉗制了菜油菜粕的市場價格。
三、菜油及食用油市場狀況
今年,我國政府針對2004年集中出現的國民經濟發展過快過熱的不利形勢,實現和有效的完成了對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各行各業的發展速度得到了強有力的控制,規避了通貨膨脹的危險。一些投資虛熱的行業迅速降溫,市場面臨資產重組、行業重新洗牌的尷尬境地。對于國內已經處于投資過多過熱之中的食用油市場來說,更是難逃厄運。今年以來,無論是外盤還是國內的期、現貨,整個食用油市場幾乎是長期陷于低迷行情之中,包括豆油、菜油、棉油以及棕櫚油等都是處在低價位徘徊。作為國內最大加工量的豆油,按目前國內產能,本來已經可以完全滿足國內市場的食用油需求,但今年棕櫚油的進口,在進口數量和價格上都給國內食用油市場帶來了幾乎致命的重創。國內油品市場嚴重的供大于求,是導致市場長期低迷的根本原因所在。更由于外盤食用油期市頻頻走跌帶來的壓力,以及全球性的食用油市場低迷,在多重不利因素的重壓之下,國內市場幾乎已經完全處于茍延殘喘的僵死狀態了。大氣候導致的惡劣環境,造成今年5月新菜籽上市榨油以來,菜油市場就失去了出頭的機會。現在,油菜籽加工企業是油滿為患,不但銷價低得無法保本,甚至交易量也十分慘淡,在價格和數量上的雙重被動,導致油企已經徹底失去了市場話語權。部分資金實力偏弱的企業已經無能繼續搏擊這個多災多難的市場,不得不選擇停產或退市。
四、菜粕供應市場面臨的困境
今年以來,由于我國大豆嚴重超量進口以及大豆壓榨能力的嚴重過剩,我國在食用油領域過度投資的矛盾日益凸現。豆粕市場更是一天都沒有消停過,價格戰在隨時上演,單純依靠價格杠桿來搏擊市場幾乎成了榨油企業的唯一招數,除此之外,似乎就只剩下盲目與不知所措了。作為受累者之一的菜粕市場,無論投資規模還是資金實力,都缺少與大豆加工業主們對話的底氣。因此,作為油菜籽加工業來說,日子過得實在是有些凄風慘雨。再由于進口魚粉、蛋氨酸以及國產賴氨酸的嚴重過剩等綜合因素的共同影響,導致今年國內菜粕總體行情低迷。
五、菜粕需求市場的新變化帶來的影響
今年以來,由于我國北方的大部分飼料生產企業為降低原料成本,調整了菜粕使用習慣,改純200型為95型,其間200元左右每噸的價差是促使飼料企業進行策略調整的最主要原因。北方市場對95粕大量啟用的結果,是導致95粕出現嚴重供應不足、純200型和混合型粕相對過剩。而對于主要以生產純200型粕和混合型粕為主的國內油菜籽加工市場來說,200型粕和混合型粕的相對過剩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菜粕市場的整體交易清淡、價格低位徘徊。再由于今年飼料企業在菜粕采購方面的另一個策略調整,又進一步加劇了菜粕市場的惡化。由于很多的菜粕企業早在今年3、4月份就開始大量儲備菜粕。因此,在傳統的菜粕消費旺季期間,卻意外的出現了飼料企業“旺而不購”的局面。雖然在往年,飼料企業提前備貨的現象同樣存在,但像今年這樣大部分企業都參與實施的、大量的、大規模的現象卻是從來沒有過的。有誰可以想到,對于需求市場的一個看起來屬于“小小”的變化,竟然可以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
六、養殖市場帶來的不利影響
今年養殖行業頻頻出現的牲畜疫情,同樣給油菜籽加工行業帶來了十分不利的影響。年初發病于青海的禽流感,4月份全國大范圍的豬傳染病,6月下旬四川省資陽地區的豬鏈球菌病疫情,都使養殖業遭受了沉重打擊。同時,今年較為集中和頻發的自然天氣災害也給養殖業特別是水產養殖業帶來了明顯的影響,而作為三大重要植物性蛋白原料之一的菜粕,在整個養殖業受到沖擊的不利形勢下,將毫不例外的受到牽連也就不足為奇了。
七、相關行業的沖擊
近年來,作為相關行業的大豆加工業及棉籽加工業在加工工藝上的不斷改進和提高,也給油菜籽加工業帶來新的壓力和挑戰。大豆加工業已經采用大豆脫皮榨油技術,豆粕蛋白進一步提高到46%-47%;棉籽加工不僅脫絨,而且開始脫殼甚至脫皮生產,棉粕的粗灰分、粗纖維的含量越來越低,粗蛋白含量越來越高,粗蛋白達到50%已經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豆粕和棉粕在總體質量上的提高,提升了其競爭實力,綜合性價比越來越高。而菜粕近年來在這些方面幾乎完全無所作為,競爭處于劣勢和被動,其生存空間正在遭到擠壓,使用領域越來越小,用量也在相應減少。這對于菜粕市場總體行情的走勢勢必造成消極影響。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