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這樣認為:“第一”在國外很靈,在中國就不成,而且有很多案例可以證明其觀點的可信度。比如眾多的發明某個家用電器的企業,以及某個行業的先行者,均未成為中國市場上的“生力軍",更談不上市場上的“龍頭老大” ,有些甚至早早地被淘汰出局。近來又有許多關于專利權擁有者痛心疾首、控告專利被侵權的案件發生。那么這種現象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有沒有辦法避免它的發生?企業應當追求創新還是等別人發明之后再設法仿制?先行者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首先讓我們探討一下有關市場競爭四階段的概念。第一階段是初級競爭,廠家實力還不強,競爭者不多;第二階段是無序競爭,廠家實力依然不強,但競爭者大大增加;第三階段是完全競爭,經過淘汰,剩下的都是實力強的廠家,同時競爭者數量依然很多;第四階段是壟斷競爭,經過艱苦的拼搏,絕大多數企業被淘汰,僅剩下三到五家大型企業,競爭進入穩態。
通常說來,一個產品剛剛|問世時,競爭并不激烈,除了發明者以外,可能僅有極少數廠家參與競爭,如果發明產品的企業在推出產品之前并未考慮好如何盡快從初級競爭階段過渡到壟斷競爭階段,也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護自己,就必然會進入沒有戰略的隨機經營。如果運氣好,可以賺幾年錢,如果運氣不好,市場很快被跟隨者侵蝕。
當然有些是合法的競爭,有些是假冒偽劣產品,但是最終結局都是導致許多企業血本無歸,對創新失去興趣,感覺對企業的控制有心無力。
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兩條路可走,但是無論走哪條路都必須有一條明確的經營戰略和市場戰略,有一整套實施方案,絕對不能“跟著感覺走”。
道路之一::如果發明產品的企業認為無法阻止其他企業的加入,更不能抗拒大企業的沖擊,就要考慮協同競爭的戰略,也就是說將產品設計公開,以許可證方式和優惠的價格轉讓給其他有興趣的企業共同協作開發市場,一來可以把“餡餅”做大,二來可以打消其他企業獨立開發類似產品的念頭,保持自己的領先地位,等到“餡餅”做入以后,各企業之間通過品牌競爭,擴大市場份額。這在理性的市場經濟環境中是十分普遍和流行的一種方式,也是有利于行業發展的模式。
道路之二:如果發明產品的企業認為可以獨霸一方,企業靠自己的實力有足夠的把握迅速進入壟斷競爭狀態,就要加快產品開發和市場推廣的步伐,發揮出先行者優勢。同時企業要動用各種手段保護自己,如申報專利,控制銷售渠道,利用品牌和服務優勢拉開距離, 過河拆橋,打消潛在競爭者加入本行業的念頭。建立起進入壁壘,提高進入難度。當然企業不能追求暴利,否則必定會招來一大批有實力的企業不惜代價加入競爭,到那時想把對手擠出市場就難了,很容易進入無序競爭和完全競爭的階段。
不管是哪一條路,都要注重企業生物鏈的營造,從整體資源上占有優勢,使企業在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中按有利于本企業的游戲規則生存與發展。這樣就可以真正享受先行者優勢帶來的諸多好處,保持長久的競爭優勢,成為市場上的勝利者。
作者:王晨光:
國內著名戰略與管理專家,大中型企業管理系統設計師,工商管理博士
圣辰管理系統咨詢(上海)公司CEO和首席顧問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