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供應鏈是以汽車制造企業為核心,由各級供應商、物流服務提供商、制造商、銷售商與汽修廠等組成的網絡,涵蓋從原材料到消費者與移動貨物有關的所有過程,如原材料采購、存貨管理、裝配、訂單處理、銷售、成品運輸和入庫等。在汽車供應鏈中,供應商提供用于汽車裝配的原材料、零件和組件,物流服務提供商提供貫通整個供應鏈的運輸及倉庫等多服務,OEM廠商專注于制造消費者將會購買的汽車上,經銷商銷售汽車、備用零件以及例如貸款和保險這樣的附加產品,汽修廠提供維護和修理服務。由于一輛汽車有幾千個零部件組成,如果要提高供應鏈的效率,必須實現協作預測、計劃與補貨(CFPR)方式,此時供應鏈上每一點關于存貨的確切信息都是需要的。這要求運用計算機、通訊與網絡技術來管理汽車供應鏈中龐大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保證供應鏈成員能夠及時有效地獲取需求信息并及時響應,實現產、供、銷關系的協調,滿足顧客需求。
盡管與其他工業相比,汽車供應鏈從理論上說能被很好的組織,但供應鏈的能見度和信息的準確度仍然很不完美。近年來,汽車制造商在供應鏈管理系統上花費了他們大量的IT預算,目的是實現透明與靈活的供應鏈。RFID技術在物料與產品跟蹤上的作用,將對汽車供應鏈產生積極的影響,市場研究報告預計汽車業將是推動RFID發展的3個主要行業之一。RFID技術在汽車供應鏈上將包括車體識別與跟蹤管理、零部件與固定資產的跟蹤管理、整車的物流管理等方面。
RFID在汽車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
1. 整車生產中的車體跟蹤識別
車體識別系統(AVI)主要是指在汽車各類生產線上實時采集生產數據、質量監控數據等信息,傳送給物料管理、生產調度、質量保證以及其他相關各部門,更好地實現對原材料供應、生產調度、銷售服務、質量監控以及整車的終身質量跟蹤等功能。在RFID技術應用前,存儲車體信息的主要是條形碼,采用條碼識別方式的優點是配置靈活、系統成本較低。但由于車身信息都存儲在PLC或PMC數據庫里,所以,對網絡通信的速率、可靠性等要求很高,要求有高性能的PLC、大容量的數據庫和高速度的PMC主機。
采用RFID系統后,電子標簽一般被放在載有車體的滑橇上,自始至終隨工件運行,形成了一個隨車體移動的數據,成為在整個生產流程中隨身攜帶數據庫的“智能車體”。根據工藝及生產管理需要,可在涂裝車間出入口處、工件物流的分岔處、重要的工藝過程(如噴漆室、烘干室、儲存區等)入口處設置讀/寫器。讀/寫站主要由工件位置檢測開關、標簽讀/寫裝置、通信接口模塊和人機界面所組成。基本過程為:檢測開關檢測到車體到位信號后,讀/寫裝置開始自動讀取安裝在滑橇上的標簽中所存儲的數據,并將數據發送給PLC,同時顯示在人機界面上;通過PLC上傳給車間生產過程監控系統PMC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和運算,從而實現對整個車間工件物流的跟蹤和生產過程控制。在生產線上采用RFID技術,不需要所有的讀/寫裝裝置都和主數據庫通信,因此與主數據庫通信的失敗不會導致生產的停止。經過工位后,還可以向標簽寫入數據,因此,RFID在車體識別系統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多。
北美福特與北京現代的發動機生產線上都應用了RFID技術,前者從1995年就已經開始。福特采購了一萬多個標簽,其中每個約150美金。標簽被置于載有發動機的托盤上,在裝配開始時,發動機被放在托盤上,一個序列號被寫入其標簽內。當發動機沿著不同的裝配作業移動時,其制造信息被寫入其中。RFID標簽可以幫助追蹤每項作業的時間與數據,收集質量控制數據,并產生一個特定發動機的裝配記錄。當完成所有工序時,托盤經過最后一個閱讀器,將所有關于裝配的信息傳送到制造商的數據庫內。這樣在發動機生產線上標簽實現了循環使用。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