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物流專項規劃為地方政府政策制定指明方向
來源: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 2011-07-21 15:20
2011年3月14日,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全國供銷合作總社3部委聯合發布了《商貿物流發展專項規劃》 (商商貿發 [2011]67號) (以下簡稱 《專項規劃》)。該規劃屬于國務院《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國發 [2009]8號)(以下簡稱 《規劃》)確定的專項規劃之一,也是引導和推動我國商貿物流發展的第1個專項規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受商務部委托,參與了《專項規劃》的研究起草工作。現就本人了解的一些情況對《專項規劃》的主要內容以及理解和落實等問題,談點個人的想法。
一、 《專項規劃》出臺的背景和意義
《專項規劃》是我國商貿物流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國務院《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以下簡稱 《規劃》)的配套文件。其出臺背景,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這是落實國務院 《規劃》的要求。2009年3月10日,國務院印發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提出:“商務部會同供銷總社等有關部門制定商貿物流專項規劃。”商務部作為國務院商品流通工作的主管部門,按照《規劃》的要求牽頭組織《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屬于國務院交辦事項,也是一項重點工作。
第二,這是我國商貿物流發展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后,我國商貿物流發展很快。城鄉商貿物流服務體系初步建立,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商貿物流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配套能力不斷增強;商貿物流服務主體迅速成長,先進物流服務方式推廣速度加快;商貿物流發展環境明顯改善,各種支持和配套政策日臻完善。同時,我國商貿物流整體水平不高,物流效率偏低,難以滿足商貿服務業快速發展和居民消費升級的需求。因此,《專項規劃》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第三,這是商務部工作的重要成果。商務部十分重視商貿物流發展,早在2008年就出臺了《商務部關于加快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發展的指導意見》 (商改發〔2008〕53號)。2009年,商務部組織開展了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范工作,首批評審命名了46個全國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范城市。這次由商務部牽頭,委托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等專家開展研究,征求地方商務工作主管部門意見,組織國務院有關部門協調,出臺《專項規劃》,也是商務部推動商貿物流工作的又一項重要成果。
《專項規劃》首次對商貿物流的概念作了明確定義:商貿物流是指與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居民服務等商貿服務業及進出口貿易相關的物流服務活動。商貿物流屬產業物流,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定《商貿物流發展專項規劃》的意義在于:構建高效、安全、通暢的商貿物流服務體系,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有利于促進商貿服務業轉型升級,提升流通產業競爭力;有利于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與繁榮;有利于減輕資源和環境壓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更好地為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服務。
二、 《商貿物流發展專項規劃》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商務部等三部委發布的《專項規劃》共分五大部分:一、發展現狀;二、面臨的形勢;三、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四、重點工作;五、保障措施。全文分設24個小標題,共約7000字。
《專項規劃》在全面分析我國商貿物流發展現狀和面臨形勢的基礎上,提出了商貿物流發展的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結構調整為突破口,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科技應用為支撐,通過健全法規,加強監管,規范秩序,完善標準,優化布局,引導和鼓勵企業物流服務模式創新,推進商貿物流服務的專業化、信息化、網絡化、規模化發展,不斷完善商貿物流服務體系,增強商貿服務企業競爭力,提高流通現代化水平和全社會物流效率,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專項規劃》按照國務院《規劃》的總體要求,緊密圍繞商貿物流發展的實際提出了發展目標:到2015年,初步建立一套與商貿服務業發展相適應的高效通暢、協調配套、綠色環保的現代商貿物流服務體系,形成城市配送、城際配送、農村配送有效銜接,國內外市場相互貫通的商貿物流網絡,引導和培育一批能夠適應商貿服務業發展需要、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商貿物流服務主體,較好地滿足城市供應、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進出口貿易等物流需求。規模以上連鎖超市商品統一配送率達到70%;農村“萬村千鄉”農家店商品統一配送率達到60%,農資連鎖經營企業商品配送率達到80%以上;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運輸率分別提高到20%、30%、36%;立體倉庫的總面積占倉庫總面積的40%;物流企業機械化、自動化、標準化、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商品庫存周轉速度明顯加快,流通環節物流費用占商品流通費用的比率顯著下降。《專項規劃》的核心內容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主題”和轉變發展方式“主線”,根據商貿物流發展需要,適應新變化,探索新思路,立足新起點,服務新需求,著力于完善商貿物流服務體系,增強商貿服務企業競爭力,著眼于提高流通現代化水平和全社會物流效率,從而達到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目的。
三、 《專項規劃》重點工作解讀《專項規劃》是一個引導性、方向性的規劃,共提出網絡布局、基礎設施、服務主體、模式創新、科技應用、典型示范、綠色物流、應急物流和國際物流等九項重點工作任務。
(一)完善商貿物流網絡布局。提出了以服務于商貿服務業和居民消費為目標的城市配送體系,城鄉一體化的物流服務體系,工業制成品、農產品、生產資料等大宗商品跨區域運輸的城際配送網絡,以及適應國際商品交易中心、貫通全球的國際物流通道建設等四個方面的布局要求。
(二)加強商貿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出的建設重點主要有:服務于大中城市、商貿業聚集地、大型批發市場、進出口口岸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服務于連鎖零售、萬村千鄉工程等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商貿型物流園區的建設和改造;傳統倉儲向現代物流配送中心轉變工程和商貿物流公共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等。
(三)提高商貿物流專業化、一體化服務水平。支持的重點有:完善物流配送功能,發展統一配送,提高連鎖企業物流配送精細化水平;支持商貿服務業與物流業對接,促進供應鏈各環節有機結合;鼓勵創新物流合作方式和服務模式,發展共同配送;支持品牌生產企業與物流企業密切合作,建立專業化的城際和國際物流配送網絡;支持家電、服裝、醫藥、煙草、圖書、汽車、鋼材、散裝水泥、再生資源回收、糧食以及餐飲主食等專業化物流發展,滿足流通專業化發展的需要。
(四)引導和鼓勵商貿物流模式創新。支持的重點是:各類批發市場完善物流服務功能;建立以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和高效信息管理系統為支撐的電子商務物流基地,滿足網絡購物快速發展的需要;加快物流電子交易平臺建設,促進傳統、分散的中小企業物流服務模式變革。
(五)提高商貿物流科技應用水平。鼓勵企業加強物流裝備更新和設施改造,提高作業效率;加大信息技術在商貿物流領域的推廣應用力度,實現商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物流流程可視化;支持商貿服務企業與物流企業、生產企業通過共用信息系統,實現數據共用、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加大物聯網技術在商貿物流中的推廣應用,提高我國商貿物流現代化、智能化水平,推動智慧物流發展。
(六)深入開展商貿物流發展示范工作。以建設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范城市為突破口,適時啟動商貿物流園區、物流技術、物流配送中心示范工作。開展誠信經營示范活動,加強物流企業、物流園區信用體系建設。
(七)大力推廣綠色物流方式。提出加大綠色物流裝備、設施和節能倉庫的推廣使用力度;進一步完善綜合運輸體系,優化各種運輸方式的比例;大力采用和推廣多式聯運,實現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有效銜接;引導建立服務于商貿服務業的逆向物流體系,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從流通末端應用入手,推廣托盤共用系統,鼓勵中心城市、重點區域運用物聯網技術,率先推動托盤共用體系建設。
(八)完善應急物流運行機制。突出政府層面的應急物流指揮調度和組織協調,以及商貿流通領域社會層面應急物流資源的優化整合、科學配置和統籌利用;加強應急食品、物資儲備庫的規劃建設,建立應急物資儲備管理信息系統;鼓勵大型商貿企業、物流企業制度性參與應急物流保障體系。
(九)大力推進商貿物流國際合作。鼓勵外商投資現代物流業,鼓勵物流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發揮我國大型物流企業的國內外網絡優勢,拓展國際貨運代理業務的服務范圍和增值服務空間,努力打造內外貿結合的商貿物流網絡,實現國際與國內商貿物流渠道的有效銜接。
以上九項重點工作任務,考慮到連鎖零售、批發市場和電子商務等多種業態,城市物流、農村物流和國際物流對物流發展的不同需要,提出了不同要求,各有側重。同時,九項任務互相聯系,統籌考慮,體現了一定的整體性和層次性。
四、 《專項規劃》保障措施解讀
為完成重點工作任務,《專項規劃》提出了加強組織協調、改善市場環境、加大政策支持和加強基礎工作等四條保障措施。
(一)加強商貿物流發展的組織協調和引導。要求各級商務主管部門、發展改革委、供銷合作社要按照本規劃確定的目標和任務,根據商貿物流發展特點,加強對商貿物流工作的規劃指導和組織協調,建立相關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在國家現代物流工作綜合協調機制下,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推動商貿物流發展的合力。行業社團組織要充分發揮政府與企業間的橋梁與紐帶作用,做好行業自律,完善從業規范,推進行業制度建設,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二)改善商貿物流發展的市場環境。提出加強對商貿物流領域的立法研究,制定適合商貿物流發展需要的法律法規;推進市場化改革和體制創新,增強商貿物流業發展活力;打破地區封鎖,構建公平、規范、有序的商貿物流市場體系;加強城鄉物流服務體系的整體規劃,通過地方立法和制定相關政策;加強物流產業安全評估及競爭力評價,完善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加強商貿物流信用體系建設,增強企業信用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
(三)加大商貿物流發展的政策支持。要求各級商務主管部門、發展改革委、供銷合作社,協調相關部門運用財政、金融、稅收、土地等手段支持商貿物流業發展;認真做好商貿物流發展規劃,物流基礎設施項目需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納入當地城鄉建設規劃;加大對重點商貿物流項目的財政資金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抵押或質押貸款擔保方式。
(四)加強商貿物流基礎工作。要求健全商貿物流統計分析制度,建立行業數據庫,監測、分析商貿物流運行狀態;加強倉儲、配送各環節及物聯網應用等相關技術和管理標準的制定工作,重點做好蔬菜、禽肉、水產品、速凍食品低溫運輸、裝卸、倉儲、加工配送等冷鏈物流相關標準的推廣應用和銜接工作;協調相關部門與行業組織推動建立和完善多層次復合型商貿物流人才培養體系,及時輸送市場急需的商貿物流專業人才。《專項規劃》是我國商貿物流領域第一個相關工作規劃,首次明確了商貿物流的定義及其在商品流通以至于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提出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確定了九項重點工作和四項保障措施。該規劃雖然沒有更多含金量的具體政策措施,但為有關部門及地方政府制定政策和企業經營決策,指出了發展的方向和路徑,明確了支持和鼓勵的重點,必將在一個新的起點上,給我國商貿物流發展以新的推動。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