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機械的發展為食品、藥品的現代化加工和大批量生產提供了必要的保證。由于藥品生產具有特殊性,藥品包裝從材料到包裝方式,從環境要求到標識處理等較之食品包裝更為嚴格,限制條件更為苛刻。這使得藥品包裝機械發展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機械行業。
小而散的局面待打破
從廣義角度而言,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的基礎包裝機械工業才開始起步,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和國際先進水平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其中,僅瓦楞紙箱包裝機械和一些小型包裝機在國內占有一定規模和優勢,此外,一些技術含量高的包裝成套設備仍需要依靠進口。
有資料顯示,2005年我國包裝機械產量已達到67萬臺?套?,到2010年將增至93萬臺?套?。目前,我國包裝機械已成為機械工業中的十大行業之一。但我國包裝機械出口額還不足這一行業總產值的5%,進口額卻與總產值大抵相當。
以2006年4月—8月我國包裝機械進出口的一組數據為例。在這段時間內,我國出口容器洗滌或干燥設備5481臺,出口總額達到了482,793美元;進口的同類設備雖然只有345臺,而進口總額卻高達 10,571,652美元。封裝、標簽、充填機是我國出口量比較大的產品門類,4個月內總計出口 488,056臺,出口總額為11,064,972美元;進口同類設備不過2878臺,進口總額卻也達到了44,000,035美元。灌裝機、包裝機出口 65,324臺,總額為25,350,635美元;進口 566臺,總額為39,213,071臺。
從這組數據可知,進口設備的單臺(套)平均價格為 24751.8美元,進口地主要集中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我國出口中單臺套出口地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中東等地。雖然,我國出口設備數量總數為558, 861臺套,進口只有3789臺套,但兩相比較,進口臺套的平均價格是出口臺套平均價格的678倍。這說明我國的出口結構中呈現“小而散”的狀況,以單件產品為主;而進口的多為成套或大型設備。可見我國目前的包裝機械出口與進口相比,無論從產品質量、數量還是技術含量等各方面而言,都與國外產品存在著相當的差距。
從產品結構看,我國包裝機械品種約有1300多種,配套數量少,缺少高精度和大型產品,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產品質量差距表現在產品性能穩定性和可靠性差,外觀造型不美觀,表面處理粗糙,許多元器件質量差、壽命短、可靠性低,影響了整體產品的質量;從企業狀況看,國內包裝機械行業缺少龍頭企業,生產規模大、產品檔次高的企業不多;從產品開發看,我國還基本停留在仿制階段,自行開發能力弱,科研經費僅占銷售額的1%,而國外高達8%—10%。總的來說,我國包裝機械和國際先進的產品相比,在產品的開發、性能、質量、可靠性、服務等方面的競爭中都處于劣勢。當然從整體而言,目前我國大多數據技術較為先進的包裝機械的研發還處在仿制階段,獨立開發的能力還十分有限。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