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第一的豬肉生產與消費大國,并且豬肉消費增長仍將是一個長期趨勢。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豬肉供應鏈整體表現較為松散,呈現未經整合的自然狀態,專業化、規模化程度還較低。分散的農戶與相對集中的加工屠宰企業的銜接是供應鏈整合的關鍵,規模化、專業化發展是豬肉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隨著中國政府及社會對食品安全的重視,豬肉產品的品牌化與更加成熟的市場化進程的加速,豬肉產業即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必然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和資本重構。
農產品供應鏈一般有兩種類型:加工農產品供應鏈和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兩者的主要區別在于:前者涉及加工程度高的產品,而后者所涉及的產品從田間到零售系統的過程中,產品的基本特征保持不變。共同的特點是產品容易腐爛變質。
豬肉產品供應鏈的特點主要有兩點:第一,復雜性。豬肉產品供應鏈涉及了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涉及面廣泛;農戶作為生產者,數量眾多且分散,增加了各環節協調的難度,致使供應鏈復雜而繁瑣。第二,系統的不確定性。畜牧養殖業生產與第二、第三產業相比,可控性低,常常面臨自然風險、政策風險和市場風險的多重打擊;農民契約意識較淡漠;農產品進入壁壘較低,加劇了不穩定性。
缺乏執行力的企業+基地+農戶的行業發展模式必然積弊難消
“雙匯事件”的主角“瘦肉精”是從源頭—生豬飼養—豬肉產品供應鏈進入到流通領域。作為業內的領先企業,雙匯集團所采用企業+基地+農戶的行業發展模式本身并無問題,關鍵在于企業對產業鏈的控制和供應方的管理,沒有強有力的執行力來保障統一的標準化運營。
目前,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由于實踐中可操作性較高,被業內所廣泛采用。因為這一組織形式既可利用廣大農民養豬的優勢,又可體現專業化生產的趨勢,能夠利用企業的技術、資金、市場、信息、管理等優勢,帶領養豬戶從分散的自給性飼養轉向有組織的商品性飼養。加入了基地的中介以后,使得原本分散的農戶和強有力的企業之間有了聯結的紐帶和溝通的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小農戶和大企業之間差異過大的矛盾,因而也是目前龍頭企業廣泛采取的組織形式。
該模式一般以大的生豬屠宰加工企業為龍頭建立基地,以基地帶動養豬戶,進行縱向一體化經營,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豬肉生產利益共同體。該模式中,企業居主導地位,它不僅是一個屠宰加工企業,同時還是飼料、種豬供應者。基地一般由企業與畜牧獸醫類服務機構或當地有一定實力的個人或團體組成,通過一定形式把眾多的養殖戶聯系起來,如養豬協會、養豬合作社、養殖小區等,并且由企業統一供商品仔豬、統一供飼料、統一防疫、統一用藥、統一收購,養殖戶必須接受上述服務。農戶是這一模式的執行者,主要負責生豬飼養。
在當前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當中,執行力的缺失,使有關質量和安全的規章制度成為一紙空文,也就很難杜絕部分農戶受利益驅使在飼料中摻入“瘦肉精”,使自己的豬肉更容易被企業收購。
諸如“雙匯”這樣的知名上市公司,通過各種管理體系的認證并不奇怪,企業對于產品質量標準的文檔也必然齊備,但在規章制度健全的情況下,執行力的缺失使一切規定成為一紙空文。企業+基地+農戶模式的重要支撐,在于產業鏈的控制與標準化管理的執行,也就是統一供仔豬、統一供飼料、統一防疫、統一用藥、統一收購。瘦肉精一般從生豬養殖環節流入,如果能夠從產業鏈各環節發現、抑制,也就能夠避免類似信任危機對企業品牌的傷害。
監督管理失位致使企業的管理漏洞長期未被發現
企業疏于管理,抑或甚至放任自流固然值得譴責,但在豬肉產品供應鏈各個環節的監督之下,雙匯瘦肉精居然“逍遙”多年直到今天才暴露出來,更是值得有關監督部門深思。如果飼養者在豬飼料中添加了瘦肉精,那么豬肉的源頭也就受到了污染,豬肉供應鏈涉及的環節眾多,管理的部門復雜,任何一個部門的疏忽就會使得瘦肉精豬肉沿著供應鏈一直流到消費者的餐桌上。從食用瘦肉精到最后變成含有瘦肉精的豬肉涉及多個部門。豬肉產品供應鏈涉及的環節復雜,任何一個環節發生問題,都將直接影響最終豬肉的品質。瘦肉精是典型的生豬飼養環節出現的問題,如果在流通過程中各環節的監管部門有管理職能缺失的情況,都將造成最終豬肉制品的瘦肉精殘留而對消費者造成影響。
國外社會化規模生產經驗值得借鑒,國內產業投資規模不足
技術與資本投入上的差距,是中國與發達國家產業發展的差異之一。其一,發達國家以集約化規模養殖為主,養豬場數量逐步減少;除中國以外的世界生豬生產大國,如美國、荷蘭、丹麥、加拿大等均以集約化規模養殖為主。其二,在發達國家,對環保的投入逐年加大,投資生態養殖的模式得到推廣應用。生豬飼養會產生大量污染,包括糞便、污水、氣味和噪音等污染,這些都是養豬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尤其是隨著養豬規模的擴大,污染程度日趨突出,因此需要大力發展有機農業,將豬糞轉化為有機肥料,形成農牧結合的良性物質循環。其三,發達國家飼養技術先進。發達國家在養豬技術上大力投入,通過專門的研發資金的投入改善生豬的飼養效率,培育優良品種。
健全的保障體系和監管機制,為國外豬肉產品供應鏈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豬肉質量保障體系是一項相當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環節眾多,需要不同部門的分工、合作與協調。一個完善的質量保障系統不僅涉及政府的法規與行政管理、生產經營者的自律,還有以行業組織為主的中介組織的監督作用,最為關鍵是供應鏈各環節如仔豬、飼料、獸藥等生產資料供應者、養豬者、屠宰加工者、運輸者和銷售者之間合作關系以及激勵、監督、約束、協調機制的建立,本質上這是一種以質量認證和跟蹤管理為核心內容的供應鏈綜合管理。因而在中國豬肉供應鏈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各環節都應該以保障社會食品安全為目標,增進各環節間的協調、監督與發展,為國內豬肉產品供應鏈投資提供保障。
以供應鏈投資突破土地、資金瓶頸,實現經濟、社會效益雙贏
雙匯“瘦肉精事件”反映出,大型企業的管理問題固然需要解決,而供應鏈上游存在的眾多共性問題,更是需要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逐步實現規模化、正規化管理。由于整體規模化程度低以及傳統的飼養方式,中國豬肉質量安全問題突出,這與人們對豬肉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形成了矛盾,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因此,豬肉產品供應鏈上游的投資應該被廣泛關注,只有解決了農戶和企業在土地、資金等資本投入缺口的問題,才能使各方利益代表者逐漸回歸到豬肉產品供應鏈的安全常態上來。
豬肉產品供應鏈投資的收益體現在多個方面。規模化養殖雖然存在缺陷,如一次性固定投資過大,成本回收較慢,生產過程要求嚴格,環境集中污染問題等。但規模化養殖對于豬肉產品供應鏈安全體系和產業長期發展無疑有諸多好處。其一,有利于疫病的防、控、治,提高生產效率。其二,綜合養殖效益相對較好且穩定。其三,有利于食品安全的監控。其四,較大程度發揮生豬的生長性能,提高畜產品的質量,有利于擴大畜產品出口。其五,促進飼料工業產品推廣,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因此,投資豬肉產品供應鏈不僅能夠保證優質的經濟回報,同時還具備相當的社會效益,能夠促進產業的良性、長期發展。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