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吃得好、吃得放心始終是市民關注的焦點。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對生鮮農產品的新鮮度與品種要求越來越高,而在生鮮農產品的運輸流通中,冷鏈物流是保證生鮮農產品新鮮度與品種的重要環節。不過近日從天津市社科界2011年會之“食品安全風險控制與研討會”上了解到,國內目前冷鏈物流體系幾乎尚未建立,生鮮農產品冷鏈覆蓋率尚不足兩成。為此,記者走訪了農產品經銷商和相關物流從業人員,了解相關原因。
編輯動機
蔬菜批發商部分菜不得已才冷運
早上五點多,記者在本市一家大型蔬菜市場內幾乎沒有尋覓到一輛冷運車的身影。大白菜、茄子、胡蘿卜等各種蔬菜在普通貨運車里被堆積得滿滿當當。
來自河北滄州的高老板從事販菜生意20多年了,他告訴記者,市場里的菜販基本以來自本市周邊郊縣的為主,也有不少來自山東、河北及一少部分來自南方的菜商。高老板說,蔬菜冷運保鮮是他們迫不得已的時候才會采用的,如夏季高溫時期易腐爛變質的蔬菜,冬天防止部分菜受凍損壞,長期貨運會采取冷運措施。此外,如北方的香菜運往廣東,南方的小香蔥運到北方來,這種價格比較貴且常溫運輸極易變質的細菜,會采取冷運保鮮。
高老板告訴記者,最初的冷運是采取放冰塊降溫等最原始的方式,后來出現專業的冷運車后雖然保鮮效果很好,但是成本始終是眾多異地菜販邁不過去的門檻。高老板算了一筆賬,如果普通貨運車一噸菜的運費是100塊錢,冷運蔬菜成本會上漲到200多塊。
海鮮個體戶小本生意用不起冷運
在何莊子蔬菜批發市場水產大廳里,正對大門的位置上,圍著幾個正在挑選海鮮的顧客。攤主自從批發市場建成就一直在這里,他介紹:“做海鮮生意,保證鮮活是個重活。自家購進的水產分為兩種,一種是鮮活品,一種是冷凍品,兩種貨進貨渠道不一樣,所以每天都要折騰好幾個地方。冷藏車太貴,為了保證質量,需要自己想辦法做溫控,所以就在運輸車里安裝了空調和簡單的制冷設備。”
當記者問會不會用專門的冷藏車或者請外面的冷運公司時,店主笑了起來,“成本太高了,支付不起。之所以當時選擇這里,是看中了位置好,冷庫就在市場里,取貨方便。冷庫每年要3000元,按平方米收費,還算能吃得消,在這里做生意的店家都是這樣的。請冷運公司不是沒有想過,能省不少心,可我們是小本生意。”
物流從業者 利潤太低不愿運菜
記者先后咨詢多家物流公司了解到,普通物流公司在冷運物流這塊的服務幾乎是空白。一家物流公司業務員告訴記者,可提供飛機冷運服務,但是線路必須是機場設有冷庫,且飛機上的冷運方式為放冰塊。即便如此,上海到北京這樣的線路普通貨物運費每斤3元,采取冷運每斤還需增加1塊錢。
一家冷鏈物流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利潤太低甚至經常賠錢,他們已經逐年減少了運蔬菜的業務,現在運蔬菜在公司業務里能占到的比例不超過10%。冷鏈企業使用的冷藏車,不僅一次性投入大,在運輸過程中的油耗也比普通貨車高得多。一般來說,為了保鮮,一臺30噸規格的貨車一個小時就要增加5到6升的油耗用于制冷。
據了解,目前蔬菜冷鏈運輸每噸運費在200元左右,高的時候甚至在250元以上,這大大超過了普通貨物運輸每噸100多元的價格水平。但即便如此,冷鏈物流公司要盈利依然很難。目前公司的一些線路扣除各項成本后,利潤率還不到4%,再加上冷藏車的折舊費,“幾乎就是賠錢了”。因此,不愿拉蔬菜也在冷鏈運輸企業中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冷鏈和生活密切相關
老家在哈爾濱的小李今年7月大學畢業后,留在本市開始了上班族的獨立生活,幾個月來他對買菜這件小事感觸頗多,平常早起買點新鮮菜耽誤上班,但是下班后去超市買回來的菜,新鮮度總讓他有些難以滿意。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來越注重生鮮農產品的保鮮質量,而很多人還沒意識到,在蔬菜、肉與海鮮等生鮮農產品的流通中,對保鮮度起到決定作用的是冷鏈物流。
冷鏈物流,就是泛指冷藏冷凍類食品從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它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制冷技術的發展而建立起來的,是以冷凍工藝學為基礎,以制冷技術為手段的低溫物流過程。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