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巨頭聚焦“變化”中國市場回歸理性軌道
10月19日至20日,由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美國制造商協會、韓國工程機械協會聯合主辦的全球產業年度盛宴“全球工程機械產業大會暨50強峰會”(英文名稱為T50 Forum)在中國大飯店隆重舉行。《中國聯合商報》記者從會上獲悉,來自全球工程機械領域的巨擘們圍繞“機會、整合、應變”這一主題,就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形勢、產業轉型走向、經濟復蘇前景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重塑全球新格局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經濟的波動、市場“活躍地帶”的轉移、行業新興力量的崛起及傳統巨頭的攻守兼施等,都在重塑世界工程機械產業的新格局,并將整個產業推向前所未有的歷史階段與關口。目前,全球工程機械產業銷售額已經超過2000億美元大關,無論在區域市場規模上還是整體重心上,全球工程機械產業都在向新興市場轉移,整個行業正走向前所未有的歷史階段與關口,世界與中國工程機械產業都面臨著全新的機遇與挑戰。
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工程機械市場規模已經躍居全球第一,2011年行業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潛力巨大的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最開放,競爭最充分、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市場之一。如今,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中的39家國外企業,其中有37家已經進入中國,并構建了完善的業務體系,多家企業還投資建立了制造和研發基地,進行本土化生產。
卡特彼勒、小松、日立建機、特雷克斯、徐工、中聯重科、柳工、廈工等全球產業“最高處”的領袖精英們就這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尋求行業在新形勢下的最佳成長模式。
徐工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民認為,當前中國企業正在加速融入世界,成為全球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國外企業紛紛挺進中國,在中國布下更多、更實質化的棋子,將更多與世界同步的理念、產品、技術引入中國,促進了中國工程機械產業更快的發展。同時,中國企業也在加速出海,大力推進國際市場拓展。目前中國企業的海外推進已經初步告別簡單的產品出口模式,轉而投向海外建廠、海外收購等高階方式。這“一進一出”之間,中國工程機械產業整體競爭的實力,正在與世界最先進水平之間全面對接。”
行業回歸理性軌道
目前,雖然全球經濟形勢錯綜復雜,但全球工程機械行業仍有增長的市場基礎,其中歐美經濟仍然是影響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增速的關鍵因素。長期來看,如果歐美經濟持續低迷并且中國宏觀調控不放松,全球的工程機械產業都會受到較大影響。從全球工程機械行業景氣指數來看,2008 年金融危機時為-80%,今年1 月回升至高點66.1%,隨后于9 月又下降至-20.2%,金融危機的影響遠遠沒有結束。
從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來看,由于中國工程機械產品在歐美的市場份額不高,目前歐美市場的疲軟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影響還不大。中國政府制定的年經濟增長目標是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增長的“定心丸”。而城鎮化率及機械化率提升、保障房建設、大型基建如水利建設、隨著客戶需求升級和技術升級的產品更新換代以及對后市場需求的提升等仍是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此外,中國工程機械產品在全球的市場份額也將穩步提升。
隨著中國于2008 年底推出的4 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進入尾聲,固定資產投資減速、工程機械產品保有量增大而客戶投資回報率下降(單機工時費下降、人力與燃料成本上升)。在內外需疲弱的背景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正逐步回歸理性平穩增長,2010 年及今年一季度的高速增長難以再現,中國工程機械市場規模乃至全球工程機械市場規模的增速必將放緩。從這個角度講,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的競爭會愈加激烈。
于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在今年二、三季度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可以預計的銷量“跳水”是“降溫”還是“寒冬”,中外巨頭們意見不一。有的認為中國市場2010 年及今年一季度的銷量異常火熱(提前過度透支)導致今年2-4 季度及明年初的銷量同比數據較差,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正經歷“降溫”;同時,中國市場還沒有經歷過真正意義上的“寒冬”,中國的工程機械企業對周期的防范意識還不足、風險較高。有的認為中國政府的宏觀調控、緊縮貨幣政策以及歐美經濟的二次探底,帶來了此次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寒冬”。
不論是“降溫”還是“寒冬”,市場回調正成為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苦練內功”的機遇。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在過去兩年中經歷了一個異常火爆、忙于生產和交貨的時代,耽誤了管理、技術、市場創新及人才培養。市場回歸科學理性發展的軌道,正是中國工程機械企業思考如何“苦練內功”、加強內部挖潛、打造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甚至提升自身市場地位的機遇。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