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會期間,我市承擔大運物流業務的企業,服務統一規范,不僅保障了物流服務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及時性,更把握了大型國際賽事帶來的物流商機。值得一提的是,如飛馬國際等大運物流供應商,都是我市供應鏈管理物流的先鋒企業。”市交委物流處負責人昨日向記者表示。
告別車輪上的物流業
“深圳物流業可謂從車輪上起步,通過提供運輸和倉儲實現了行業最初積累。”有物流業界人士介紹。在這種模式下,物流企業擔當的是苦力角色,在環境成本日益高企、土地資源逐漸稀缺的今天,眾多物流企業在激烈競爭“紅海”中掙扎。
全新的供應鏈管理物流在深圳浮出水面,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中,深圳供應鏈管理企業開始受到世界企業巨子青睞。“在做什么、怎么做都賺錢的時候,企業不會有求變的動力,生產、渠道、銷售都想自己做。經濟嚴峻時,它才會發現經營管理中存在諸多不合理、存在諸多需要精簡外包的環節,才發現原來自己的核心是研發、是營銷,而采購、物流、倉儲、進出口這些非核心業務,原來都可以請怡亞通這樣的供應鏈管理企業做,把總成本降下來。怡亞通的機遇來了!”知名物流上市企業怡亞通董事長周國輝對記者說。
生產企業變“懶”些,賺錢可能反而變得更容易。怡亞通正是圍繞企業的采購與分銷,提供從國際采購、進出口通關、物流加工、倉儲、保稅物流、代付貨款、庫存管理,到虛擬生產、流程外包等諸多服務。把自己的生意牢牢嵌入了思科、GE、IBM、飛利浦等世界500強的機體中。
供應鏈管理“群雁”齊飛
怡亞通絕不是深圳供應鏈管理企業的孤例。
截至“十一五”期末,深圳已擁有各類物流企業14000余家,其中供應鏈管理企業300多家,傳統物流服務加速向綜合第三方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服務轉變,涌現出華南城、順豐、怡亞通、騰邦、飛馬、越海等一批以深圳為總部的現代化、規模化、品牌化物流領軍企業。這是統計上的進步。
深圳現代物流企業“走出去”在全球和全國布局的趨勢銳不可擋。根據對全市487家樣本企業的調查,在國內及海外設立的營業網點就多達近20000個。這是鏈條上的突破。
一系列創新舉措使原本土得掉渣、累得吐血的物流業變得不同凡響,深圳供應鏈管理令全國業界刮目相看。
供應鏈金融――供應鏈管理企業為生產企業組織原料采購、進行銷售分包,均要占用大量資金,深發展等本土銀行看準商機,提供流動資金,實現銀企雙贏。由此,如怡亞通這樣的供應鏈管理企業,竟可在上下游撬動300多億元的年業務量。
物聯網――利用RFID(電子標簽)技術,在每批原料和產品包裝上植入電子標簽,供應鏈管理企業通過網絡就可以準確追蹤這些材料和產品到了哪里,生產企業需要哪種物資、何時需要,只要向供應鏈管理企業開口就行了,十足“管家婆”。
即使云計算這樣的高端信息技術,深圳物流業也不覺陌生。深圳已提出依托公共物流信息平臺,以云計算、云服務、物聯網技術為手段,發展基于云計算的供應鏈一體化信息服務,貨運網上交易、電商物流等已呼之欲出。
深圳物流業向高端轉型
“深圳供應鏈管理企業體量龐大,對產業上下游承接和拉動效應明顯。”市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秘書長鄭艷玲如是分析。目前GE、IBM、AMD、思科、惠普、松下、索尼、英邁、清華同方等世界500強和國內知名企業均與深圳供應鏈管理企業有深度合作,而這些供應鏈管理企業又為物流行業里的運輸、倉儲帶來集約效應。
“舉個例子,生產企業有100個拖車的產品要運輸,這樣規模的拖車企業很少,生產企業要與小拖車公司分散簽約又十分麻煩。外包給供應鏈管理企業,后者能專業地把握談判價格、選擇拖車企業,化整為零解決生產企業的難題。”
市交委物流處處長吳曉明告訴記者,深圳獨具物流區位優勢,在多年政府積極產業政策的扶持下,供應鏈管理和綜合第三方物流已勾畫出高端物流產業雛形,傳統物流喝油冒煙、散亂小差的格局有望改觀。
記者了解到,深圳物流“十二五”規劃已出爐。根據規劃,深圳擬認定重點物流企業100家,至2015年實現增加值600億元,占全市物流業增加值40%以上。在百家重點物流企業中,擬認定高端物流企業10家,至2015年實現增加值200億元。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