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態競爭的環境中,物流效率受限于物流的網絡結構,而直接依賴于物流系統。首先物流系統實現了物流與配送網點的網絡化。企業根據自身的營銷范圍和目標,建立全國范圍的物流和配送網絡,提高物流系統的服務質量和配送速度。其次建立了物流配送系統的通信網絡,包括外部網和內部網,外部網即基于Internet的電子商務網絡平臺,主要用于配送中心與上游供應商或制造商以及下游顧客之間的聯系;內部網主要用于企業內部各部門間的信息傳輸。
網絡上點與點之間的物流配送活動保持系統性和一致性,使整個的配送網絡具有最優的庫存分布、最理想的庫存水平、最快捷的市場反應、最迅速的輸送手段等,從而體現在電子商務條件下物流支持的快速性及全方位性。用網絡支撐、優化、改造、提升物流實體,提升物流服務的競爭能力。
庫存優化管理目標
傳統的倉儲作業管理常常把貨品放在貨品到達時最近的可用空間或不考慮商品動態變化的需求和變化了的客戶需求模式,沿襲多年習慣和經驗來放置物品。傳統型貨品布局造成流程速度慢、效率低以及空間利用不足。然而,現代物流尤其是在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新目標是:用同樣的勞動力或成本來做更多的工作;利用增值服務把倉庫由資金密集轉化成勞動力密集的行業;減少定單履行時間,提供更快捷,更周到的服務。
倉庫關鍵業績指標(WarehouseKeyPerformanceIndicator),即生產率、運送精度、庫存周轉、入庫時間、定單履行時間和存儲密度是貨位優化管理的目標。貨位優化管理是用來確定每一品規的恰當儲存方式,在恰當的儲存方式下的空間儲位分配。貨位優化管理追求不同設備和貨架類型特征、貨品分組、貨位規劃、人工成本內置等因素以實現最佳的貨位布局,能有效掌握商品變化,將成本節約最大化。貨位優化管理為正在營運的倉庫挖掘效率和成本,并為一個建設中的配送中心或倉庫提供營運前的關鍵管理作準備。
庫存優化管理法則
貨位優化的計算很難用數字化公式和數字模型予以描述,通常是利用一些規則或準則進行非過程性的運算。規則在計算中對數據收斂于目標時起到了約束的作用。大多數規則是通用的,即使一個普通倉庫也不允許商品入庫時隨機或無規劃地放置。而不同的配送中心或倉庫還會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商品的專門屬性制定若干個特殊的規則。例如支持藥品零售的配送中心會把相類似的藥品分開存放以減少揀選的錯誤機會,但存放非藥類時會按同產品族分類放在一起。
以周轉率為基礎法則。即將貨品按周轉率由大到小排序,再將此序分為若干段(通常分為三至五段),同屬于一段中的貨品列為同一級,依照定位或分類存儲法的原則,指定存儲區域給每一級貨品,周轉率越高應離出入口越近。
產品相關性法則。這樣可以減短提取路程,減少工作人員疲勞,簡化清點工作。產品的相關性大小可以利用歷史訂單數據做分析。
產品同一性法則。指把同一物品儲放于同一保管位置的原則。這樣作業人員對于貨品保管位置能簡單熟知,并且對同一物品的存取花費最少搬運時間時提高物流中心作業生產力的基本原則之一。否則當同一貨品散布于倉庫內多個位置時,物品在存放取出等作業時不方便,就是在盤點以及作業人員對料架物品掌握程度都可能造成困難。
產品互補性法則。互補性高的貨品也應存放于鄰近位置,以便缺貨時可迅速以另一品項替代。
產品相容性法則。相容性低的產品不可放置在一起,以免損害品質。
產品尺寸法則。在倉庫布置時,我們同時考慮物品單位大小以及由于相同的一群物品所造成的整批形狀,以便能供應適當的空間滿足某一特定要求。所以在存儲物品時,必須要有不同大小位置的變化,用以容納不同大小的物品和不同的容積。此法則可以使物品存儲數量和位置適當,使得撥發迅速,搬運工作及時間都能減少。一旦未考慮存儲物品單位大小,將可能造成存儲空間太大而浪費空間,或存儲空間太小而無法存放;未考慮存儲物品整批形狀亦可能造成整批形狀太大無法同處存放。
重量特性法則。所謂重量特性的原則,是指按照物品重量不同來決定儲放物品于貨位的高低位置。一般而言,重物應保管于地面上或料架的下層位置,而重量輕的物品則保管于料架的上層位置;若是以人手進行搬運作業時,人腰部以下的高度用于保管重物或大型物品,而腰部以上的高度則用來保管重量輕的物品或小型物品。
產品特性法則。物品特性不僅涉及物品本身的危險及易腐蝕,同時也可能影響其他的物品,因此在物流中心布局時應考慮。
庫存優化管理的系統支持
當前80%的配送中心或倉庫不能夠進行正確的貨位優化。究其原因主要是系統難以提取數據和缺乏處理這種數據的方法,即企業基礎數據缺乏或利用不足,企業信息系統不能支持,沒有正確的優化軟件和方法。針對現代物流管理的實際需求,博科資訊在18年的物流系統應用服務中,開發了貨位、配載策略、運力資源、物流網絡、任務波次等一系列物流管理優化算法,并成功實現與物流供應鏈信息系統無縫對接。
庫位優化算法是通過對貨品的批量、體積、質量控制、滯銷度、日揀取量、日進出量等數據進行分析與計算,分析中結合各種策略,如相關性法則,互補性法則,相容性法則等,從而大幅度降低貨品布局的成本。
進行貨位優化時需要很多的原始數據和資料,對于每種商品需要知道品規編號、品規描述、材料類型、儲存環境、保質期、尺寸、重量、每箱件數、每托盤箱數等,甚至包括客戶定單的信息。一旦收集到完整的原始數據后,優化策略的效益就顯現出來,調查表明應用一些直覺和想當然的方法會產生誤導,甚至導致相反的結果。一個高效的貨位優化策略可以增加吞吐量,改善勞動力的使用,減少工傷,更好地利用空間和減少產品的破損。
通過進行貨位優化能夠實現在少量的空間里可有更多的分揀面。對于流通量大的商品應滿足人體工程需求和暢通便捷的通路以提高營運效率;而對于那些周轉不快的商品希望通過優化后占據很少的空間以致在小的面積中有更多種商品可以來分揀,從而減少揀選的路程。簡言之,提高工效、空間利用率最終降低成本。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