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工商聯提交了《關于加大物聯網技術在冷鏈物流產業中的運用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建議》指出,我國冷鏈物流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特別是現有監測技術手段滯后,主要采取人工測量和紙面記錄的方式;無統一數據系統支持;實時性差、監管脫節;取證困難、無法確定責任;無法進行預警、損失率大等。而物聯網應用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如何促進物聯網、冷鏈物流這兩個炙手可熱的新技術的應用?
成本:政府先期投入
針對上述因信息不完善造成的物品安全問題,《建議》認為通過物聯網RFID等相關技術,可以實現物品位置跟蹤、原料溯源、庫存盤點、出入庫與揀貨等電子化作業,特別是可以對物流全程進行溫濕度監控。因此,加強藥品和食品流通領域的冷鏈物聯網建設,進行冷鏈數據服務的運營、管理和監督,不僅有助于加快物聯網相關技術的產業應用,而且可以有效加強食品藥品追溯、監督管理。
但是,物聯網應用于冷鏈物流需要較高的成本,企業需要較大的投入,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積極性。因此,工商聯建議,在涉及民生領域、有政府監管需求的社會公共安全管理,如藥品、食品的冷鏈物流等領域應用上先行先試,再逐步應用到公共服務市場、到行業與企業應用市場、到個人家庭市場。由政府先期引導,逐步發展到成熟并具有規模的市場,實現政府與市場雙輪驅動。
技術:構筑管理信息化平臺
冷鏈物流幾乎介入了食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全生命周期,其間涉及生產和流通過程的部門非常多,所以必須運用專業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來建立物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檔案,科學地整合生產、分銷、倉儲運輸、配送等供應鏈上下游的信息。由于基礎建設條件的限制,相比發達國家,我國冷鏈物流信息化發展滯后,管理也沒能形成一體化。
因此,要應用物聯網創新技術,加快冷鏈物流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現有RFID技術、3S(GPSGISRS)技術及冷鏈物流信息化技術,加快建設一批冷鏈物流示范工程,實現冷鏈產品(食品、農產品與醫藥等)全生命周期和全過程實時監管,促進冷鏈運輸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體化。
不過,硬件建設只是物聯網發展的前端,后端的數據傳輸、信息處理、智能化業務管理與運營則是整個物流網鏈條的未來核心部分與價值高端,這也恰恰是推廣物聯網應用的難點。以冷鏈物流為例,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之間缺少同一平臺,難以實現網絡互連和數據共享。
對此工商聯建議,鼓勵相關企業建立、運營農副產品冷鏈物流信息平臺、醫藥冷鏈信息平臺等,運用物聯網等高新技術手段實現各職能實時監控。政府通過創新基金、政府補貼和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給予一定資金支持。
監管:制定強制性標準
冷鏈物流技術的實施要有一定的監管部門,而監管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標準。全國工商聯建議國家標準為牽頭,相關管理部門積極參與,制定相關的冷鏈物流操作標準。而對于以下保證生命安全的食品、藥品,要制定強制性行業標準,藥品編碼統一標準等,保證冷鏈物流技術實施標準化,嚴控冷藏鏈各環節的運行狀況,保證各環節食品質量安全。
同時,要對電子信息平臺進行監管。電子信息平臺在運作上和傳統市場區別很大,大部分市場類法規呈現出較大的局限性,缺乏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體系,這是造成目前監管難以深入的一個主要原因。
因此,首先要加強調研,弄清基本運行機制。針對電子信息平臺的準入門檻、運作規范、風險控制、監管要求等出臺相應的法規,明確主管部門和監管職責,以使此類平臺的設立、發展、監管有法可依。其次,電子信息平臺涉及到網絡服務、信息安全、金融資本、倉儲物流等多個方面,僅單個部門既沒有能力也沒有職權開展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管。由此,需要建立完善的高度聯動的監管機制。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