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潘云鶴一行調研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臺(簡稱“平臺”)。他表示,發揮中國在亞洲物流信息化建設中的牽頭作用大有可為,建議平臺發展要注重戰略優化,進一步向廣度和深度擴展,為提高我國制造業水平和助推亞洲經濟一體化貢獻力量。
潘云鶴首先對平臺現階段取得的成效表示充分肯定和贊賞。他說,看了平臺以后十分高興,物流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瓶頸”,是中國制造業成本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因素,當前抓物流信息化建設十分重要。目前,平臺和海關部門聯合共建,下一步還要和鐵路等部門聯手發展綜合物流系統,展示了良好的架構,具有光明的前景,其意義不亞于建設高速公路。
對于平臺下一步發展,潘云鶴建議,系統要進一步向廣度擴展,既把國內的廣度做好,又要把亞洲的廣度做好,擴展越廣其意義越大。平臺現有全國21個省份參與共建,東亞中、日、韓三國也開始在港口和船舶數據上開始互聯,今后要向公路、鐵路信息系統聯通,爭取把東南亞和中亞的物流信息系統都能夠延伸過去。
潘云鶴認為,平臺第一階段由政府主導、免費推廣使用的模式是正確的,第二階段要充分考慮提供更多信息化增值服務。他說,目前我國公路、港口運輸等都是根據西方的模式來運作,缺乏創新,但我國在物流信息化建設與管理中或“可搞出一點名堂來”,發揮其在亞洲的牽頭作用,意義十分重大。
潘云鶴表示,平臺還需要進一步向深度發展。平臺是物聯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發展智慧物流的第一步就是感知物流,即運用大量的傳感器、標識儀、跟蹤設備等實現外部數字化,將數據聚集起來。平臺現階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做感知物流,初步建立了物流云中心,并取得了幫助企業節省信息化投入成本、提升經濟效益等實效,其后續成效還將進一步顯現。為此,平臺要進行戰略優化,針對企業的物流行動需求開發一些軟件,改造物流、優化物流、重組物流,讓企業對平臺進行深入應用,為提高我國制造業水平和助推亞洲經濟一體化作出貢獻。
潘云鶴同時建議,要以平臺建設為契機,開展中國國家物流建設軟課題研究,探討全國綜合物流系統及中國在亞洲的物流系統建設思路,大膽探索、創新,形成有關科研成果為交通運輸部、國務院等部門提供決策參考。中國工程院愿與浙江省交通運輸廳、浙江大學、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臺等各方探索建立溝通協作機制,提供技術咨詢與智力支持。
浙江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郭劍彪對潘云鶴一行蒞臨平臺指導表示感謝,表示將就有關建議進行研究落實,并希望在中國工程院支持下,成立指導和支持平臺建設的專家庫。
據介紹,平臺目前鏈接用戶數超過9萬家,日數據交換量20萬以上。借助平臺LOGINK系統,日前,中日韓三國已正式實現寧波—舟山港、東京—橫濱港、釜山港三個試點港口的集裝箱船舶動態信息共享。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