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發改委調研營改增:運輸倉儲業稱稅負增加
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課題組近日發布的《2012年一季度上海服務業重點監測企業問卷調查報告》指出,從行業分類看,認為稅負有所增加的企業主要集中在運輸倉儲業。36家運輸倉儲業有63.9%認為稅負有所增加,其中稅負增加10%以上的企業占27.8%。此外,從事文體娛樂、水利環境業的企業也多數反映稅負有所增加。
(圖一)
(圖二)
(圖三)
來源: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課題組《2012年一季度上海服務業重點監測企業問卷調查報告》
種種跡象顯示,作為中國稅制改革的關鍵一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營改增”)正在加速推進。北京市“營改增”試點方案獲批的同時,在率先開展此項試點的上海,各部門也正通過多種途徑,分析總結“營改增”經驗,給下一步改革試點提供思路。
近日,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課題組發布《2012年一季度上海服務業重點監測企業問卷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提出,上海“營改增”試點對小規模納稅人利好明顯,交通運輸業整體稅負增加,企業希望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
上海市發改委有關人士昨日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透露,他們已將此報告發給相關領導,并呼吁上海總結經驗,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理順企業上下游關系。
稅費減免呼聲
上述《報告》的相關數據截止到3月底,共有417家企業填報了問卷。
根據《報告》所列的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詳見圖一),排在首位的仍是稅費負擔較重。認為此項是主要障礙的企業比例已升至55.4%,但升幅低于上季。
排在第二位的是用工緊張,占比達到38.8%,比上季大幅上升9.1個百分點。《報告》認為,這主要與年初勞動力流動性較大、勞動力結構性缺失有關。
企業希望政府出臺的扶持政策中,對降低稅費的呼聲依然最高,78%的企業選擇了稅費減免,但占比較上季下降1.4個百分點;取消或降低行政事業項目收費標準位居第二,占比較上季上升了4.8個百分點(詳見圖二)。
上海市發改委有關人士認為,越是經濟困難的時候,企業的訴求就會越多,現在經營壓力大,稅收政策很重要。但因為稅收政策都是國家在統一調控,地方可發揮的空間并不多。
“事實上,現在政府的財政收入,一部分是稅收,一部分是非稅收收入,現在不應該光注意稅收,調控非稅收入也很重要,現在上海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但是有的省市還是征收得比較多。”上述人士說。
逾三成受訪企業反映:
“營改增”后稅負增加
《報告》此番還披露了一系列調查結果,包括“營改增”試點企業的稅收負擔變化、業務量影響,以及對試點工作的建議等。
此次調查中納入“營改增”的試點企業工207家,主要集中在研發和技術服務業(19.3%)、交通運輸服務業(17.4%)以及信息技術服務業(15.9%)等行業。
調查結果顯示,35.7%的企業反映“營改增”后稅負有所增加,50.2%的企業認為稅負基本不變。
不過,前述上海市發改委內部人士說,觀察一個政策的效果,不應該只看幾個行業和一段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更多的利好消息出來,應該進行動態觀察。
根據上海市財稅部門5月初發布的數據,“與原實行營業稅稅制相比,實施‘營改增’改革后,今年一季度本市試點企業和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整體減輕稅收負擔超過20億元。”其中,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明顯下降,降幅為40%左右;大部分一般納稅人的稅負略有下降;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稅負因進項稅額抵扣范圍增加而普遍下降。
上海市發改委的調研也證實,“營改增”對于小規模納稅人的利好相對更為明顯。根據《報告》,從納稅人類型看,此次調查中有81.6%的企業屬于一般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占比為18.4%。一般納稅人中有38.8%的企業認為稅改后稅負有所增加,但小規模納稅人中認為稅負有所增加的比例僅為10.5%。
《報告》同時指出,從行業分類看,認為稅負有所增加的企業主要集中在運輸倉儲業。36家運輸倉儲業有63.9%認為稅負有所增加,其中稅負增加10%以上的企業占27.8%。此外,從事文體娛樂、水利環境業的企業也多數反映稅負有所增加。
對于企業稅負增加的原因,上海市發改委內部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有二:“可抵扣進項稅額較小”及“原營業稅差額征收優惠幅度更大”。這二者的比例分別為74.7%和21.1%,較上季分別上升了11.4和6.7個百分點(詳見圖三)。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4月25日至28日,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解學智來滬調研“營改增”的試點情況時提出,“上海‘營改增’試點平穩,效果明顯,問題可控,初戰告捷。”
解學智說,接下來的工作中,要對試點納稅人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抵扣情況分析透徹;對交通運輸等行業中涉及多個服務項目稅率的企業,要按主業、輔業分別進行細化分析;進一步加大出口服務稅收免抵政策落實力度。
超五成受訪企業
不了解扶持政策
對因新老稅制轉換而產生稅負有所增加的試點企業,上海市已按照“企業據實申請、財政分類扶持、資金及時預撥”的方式,實施過渡性財政扶持政策。不過,上海市發改委的調研顯示,多數企業不了解“營改增”專項資金扶持政策。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僅有12.6%的企業符合條件并已提出申請,53.1%的企業表示并不了解該項政策,20.8%的企業表示不符合申請條件。
為此,《報告》建議,政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營改增”和相關政策的宣傳和培訓。調查中企業提出的許多問題,其實有關政策文件都有闡述,但是企業并不了解。例如,柏誠工程技術公司、上海錦江航運公司提出,能否進一步明確出口勞務、國際運輸業務是否屬于增值稅征收范圍。上海泛亞航運公司提出,希望對增值稅附加部分進行返還。
而星尚傳媒有限公司、上海軍安影視傳播公司則提出,增值稅發票面額過小、數量過少,不能滿足實際需求。
此外,星尚傳媒有限公司、《現代家庭》雜志社等企業表示,由于客戶主要為外地企業,大多提供營業稅發票,無法提供增值稅發票,從而無法進行抵扣。
巴蜀物流有限公司、公興搬場物流有限公司等企業反映,目前不少加油站無法開具增值稅發票,致使物流運輸企業稅務不減反增。
對此,上海市發改委內部人士表示,他們也已經向相關部門提出,希望能進一步細分企業稅率檔次、增加抵扣項目范圍、擴大“營改增”試點區域,從而理順企業的上下游關系。
“營改增”試點提速
已有跡象顯示,決策者也在考慮擴大試點的問題。
試點區域的擴大,已是進行時。5月28日,北京市國家稅務局網站發布“關于營業稅改征增值稅非試點納稅人納稅申報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北京市即將開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
根據已披露的信息,今年1月1日上海先行之后,“營改增”試點年內有望擴大至10個省市,目前已提出試點申請的省市包括北京、天津、重慶、江蘇、浙江、安徽、深圳等。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估計,除上海外的長三角地區會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向本地企業明確改革預期;另外,環渤海區域、珠三角及中西部地區也會在不長的時間內相繼跟進。
除了地域的擴充,“營改增”所覆蓋行業的擴圍,也被外界所期待。其中,物流業營改增的試點,能否在即將召開的全國流通工作大會上推出,備受關注。
北京市國家稅務局披露試點在即的消息的同一天,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首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說,將在總結“營改增”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范圍,完善服務業稅收制度。
上海此前的訴求則是,“最希望拓展的是郵電通信行業,目前這個行業資費太高;其次是金融保險行業,這是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內在要求;最后希望拓展到其他生活性服務業。”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