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參加今天的交流會,事實上跟今天的主題有幾個非常吻合的地方。我們廣東省物流研究院去年開始在籌劃一個大型的活動,得到了泛珠三角秘書處的大力支持。我們廣東省省委常委朱曉丹省長也親自批示。我們在泛珠三角冷鏈物流合作學術征文,很快就會發布這一成果。另外,我們最近在做一個事情,我們對整個亞洲主要城市生鮮消費行為的研究,上個星期我們在廣州、深圳做了一個調研,我們也知道中國的冷鏈物流應該還是處于粗放式的發展。
今天講冷鏈物流往往是講車輛、冷庫,這種硬件建設比較重視,確實這一塊非常活躍,剛剛起步。但是恰恰相反,剛才劉秘書長說來到這里是廣東華南地區思想最先進的地方,所以,我今天也想從信息化的角度、從長遠的角度來跟大家進行交流。東升農場這個企業我們去調研以后發現這個企業確實不錯。所以,冷鏈物流絕對不是我們表面所看到的,所以,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東升農場是如何做的。
一、信息化是冷鏈物流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向
最近為什么“國八條”會出來?就是因為成本的問題。中央電視臺連播10多天,講的是路費、稅費的問題。實際上物流業的發展不僅僅只是這些。我們都知道物流業的競爭,以前80年代的競爭是產品質量的競爭。90年代是質產量的競爭。90年代以后是質量的競爭。到了21世紀就是時間的競爭。為什么?交貨期越來越短。剛才李主任說了亞運會,她講的就是交貨速度問題。前面當然是講質量,沒有質量的保障不可能講時間。就是一層一層疊加起來的,它對市場的反映能力。這些東西就要求我們的物流不僅僅是貨物的A到B的過程,它是一個有商務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四流合一”的現象出現。這時候就要求我們進行供應鏈的管理,這是整個物流界都需要開展的一個活動。
很遺憾的是汽車問題,每天有500萬輛貨車在運行,但是這種調度是靠什么來完成的呢?是靠電話來調度,靠現金來進行交易。雖然說電腦很普及,但是我們的調度很多時候還是使用原始的手段,它的資金流沒有聯動,我們還是要對帳本,還有不想付錢的。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在背后整個物流有商品流動的過程當中,我們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沒有對稱,信息不對稱導致成本高。我們的信息只有進,沒有出。出去的信息很滯后,信息共享也沒有實現。
日本國分冷鏈物流做得很好的企業,實際上它推動的是信息系統,事實上整個鏈條的對接根本沒有實現。事實上冷鏈技術、冷鏈設備差異越來越少,美國有AP(諧音),我們也慢慢在用,我們都有,一般的小設備差異不大。關鍵點還是信息落后。
這是我兩年前拍的一個超市運送過程,這就是中國的現狀,它沒有以信息化帶動。那么,這個信息的不對稱導致了什么呢?事實上跟中央或央視所傳達的路費、油費、稅費都是影響物流成本的主要因素。還有聯運的缺失,而不僅僅是路費、油費、稅費的問題,這是表面現象。所以,導致中國物流成本比外國高2倍以上的原因。事實上,我們的人工這么便宜,人家一個人工比我們高很多倍,但是為什么我們的成本這么高?就是軟環境建設我們嚴重滯后于外國的發展。
我在日本留學了15年,我知道日本整體的發展,因為缺乏有效的信息,整個流通過程效率非常低。
我想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信息化。如果解決信息對稱的層面,事實上供應鏈信息流的暢通就是要借助信息化來實現。日本國分這個企業就在推這個事情,絕對不會僅僅推一臺汽車,一個設備,它是整個從農田到餐桌整個過程最終信息流通。
在座的可能有在玩微博,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因為信息化網絡技術的進步,完全可以加快速度推動進程,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不要覺得信息化離我們冷鏈物流很遠,其實離得很近,它完全可以推動信息化的進程。比如沃爾瑪在中國冷鏈行業不是做得最好,但是起碼他們也在努力。我最近在深圳、廣州調研,我就發現冷鏈哪個企業做得最好。不是表面上冷鏈,表面的樣子看到的是華潤。
未來的外資競爭很激烈,所以,冷鏈物流的信息化需要解決三個基礎問題:(1)社會基礎(2)市場基礎(3)企業基礎。有沒有人肯付出這種成本,一個社會有沒有這種環境去接受我們去做這種事情,這三大基礎問題是不是所有企業都應該這樣進行這樣的活動。我簡單闡述一下,如果是社會基礎,如果沒有網絡技術的進步,這是一個大前提,那我們很難推動信息化。如果電腦還是停留在30年前這種昂貴的時候,我們也無法提供這種信息。以后網絡技術進入云計算時代,云計算可以免費提供場所、空間給你用,無線上網不需要錢,進行共享。冷鏈物流標準規范這些東西也是社會基礎的重要問題。秘書長他們做了很多工作,但是這些東西還是在編制當中,現在沒有真正成為行業標準。需要相關的標準、行業規范來推動。這個過程當中,把它串起來的話就是信息化。
市場基礎,我們的冷鏈物流信息化還處于初級階段。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必須由需求帶動,但是這個市場的基礎也需要培育。事實上民眾、消費者也是市場的基礎。所以,我們冷鏈技術冷鏈我們的協會除了推廣最先進的技術以外,可能給消費者信息的傳達更為重要。這樣才能夠有利地推動冷鏈物流的發展,他知道它的豬肉是在那種環境下運送過來的,在40度的溫度下運送的。如果是3、5度冷床的狀態是最好吃的。你要傳達這種知識普及教育,這也是市場基礎,也是社會基礎。要不然就不可能有很大的發展。
可能在座的很多人以為專家學者是沒有用的,我告訴你,沒有專家學者的推動的推動你的行業是發展不了的。我在很多省政府文件都是起草人之一,我們政策引導,宏觀思維的把控非常關鍵。特別是在這種粗放型的企業,它有企業的基礎。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能力去做這個事情,所以,為什么我剛才說龍頭企業要帶動,以點帶面來推動整個行業。
實際上我們企業自身的能力,經營狀態是決定信息化應用的重要性。我們很多企業,如果我們的高管不重視這個,只重視冷庫的建設,僅僅做這些是不夠的。即使買一臺車,買一臺車值多少錢呢?現在買一臺冷裝車大概就20萬左右,改裝以后又少了錢。更重要的是企業內部的市場信息化、供應鏈的管理。事實上工業鏈的管理不是靠內部管理,是靠企業之間關系的管理完成的。以前我們更重視內部管理,而工業鏈管理時代就是企業之間的管理更為重要。像香港的利豐為什么能成功?就是網絡的設計能力,以及供應商之間的管理能力非常強大。
這是日本的信息化。信息化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消費者的基礎,或者說企業的基礎。大家想想沒有電腦的時候同樣可以進行企業運營,要把它運得非常通暢,這才算信息化。不是因為系統上了信息化就能夠解決所有的流程問題。
不是這樣的,是因為我的流程已經用人手都可以操作我才信息化。我們的信息化彩繪真正有用。在80年代初期,日本上信息化的時候,沒有急于上信息化系統,就是要梳理整個企業內部的流程,用人工都可以完成的情況下再做信息化。這樣一下就推廣下去。日本人兩頭終端。像沃爾瑪現在因為強勢,它就可以跟一些供應商進行聯網,但是我們中國大部分的供應商還做不到,基本上進入自己內部的信息化階段。
內部的信息化階段也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可以提高很大的效率。事實上,好賣不好賣從需求開始,僅僅內部化的信息化是不夠的。事實上供應鏈管理必須要打破企業邊界,實現跨企業間的協作。廣東有一個叫金岳楓(諧音)的企業專門做第三方的配送,亞運會的天河場館也是它們搞的,它們做得很好,做天河的快餐。我們吃的冷凍種子都是它的代理商。包括以前的洪城超市,都是由他們提供共同配送的。包括華新集團也是由日本的綜合商社共同出資成立新的冷鏈公司。
冷鏈的商業物流跟分銷物流是融為一體的。信息不溝通根本不知道它的來龍去脈,協作就是合作,就是工業鏈管理的一種趨勢和方向。我們很多企業的老板坐在辦公室干什么?以前看報紙就可以了,現在要做網絡關系,未來很重要。以前管下面的人,現在管外面的企業,怎樣更好的合作。只有這樣,高效的流程過程才能實現高效的顧客反應。在冷鏈界可能這個是剛起步,但是在物流界這個已經早就在進行了。包括沃爾瑪做500雙鞋就在工廠生產,就用一天時間,運送到美國只要10天時間,都是這樣的過程。
二、冷鏈物流的信息化是一個系統工程
東升農場的信息化實踐是一個系統工程,東升可能很多朋友不一定清楚,東升是一個牌子,供港蔬菜,它的蔬菜以前在香港的百佳超市賣。它的總部在廣州,在番禺,當然在全國各地都有,在番禺就有3000畝地,旁邊有1萬多農民進行配合,非常巨大。不是想象的傳統農業,是現代化的農業。2002年成立了東升集團公司,它在番禺大崗鎮。有3000畝地,與周邊農戶合作面積超過10000畝,每天加工量有100萬噸。主要有3個層面:一個是來自周邊的加工,還有一個來自供港和珠三角大城市,大的超市里面有可能就有,應該沃爾瑪也有。做專柜的方式進去,直接通到終端。全國各基地輸送的蔬果,從種子控制到了終端。也有一些出口的產品,也有出口到各個地方的產品。這個企業非常龐大,是一個香港投資的企業。也有粗加工的過程。
東升農場的主要做法:農產品檢測設備必須要實時監控,它們有一套完整的溯源體系。它的種子播在哪一塊地,哪一塊田,種到哪里,播到哪里,全部用信息化隨時監控。2008年就建立了這種電腦監控體系,可以實時監控到全國各地基地的育苗、種植、施肥、加工、收獲等狀況。這就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它大概有1萬合作伙伴在一塊,在深圳有一些農產品的企業,有一個叫“土包子”的公司想從貴州將農產品運送到廣州來,我去它們廠看了,比東升小多了,也有一些本土的企業在努力做這個事情,類似這樣的小型企業在努力做這種事情,它的溯源體系非常厲害。
另外,在管理上,公司成立了食品安全小組,并引入了ISO、QACCP等管理體系。通過一系列不斷的努力,取得一系列的證書,這種實時的監控,從源頭到餐桌整個過程的監控,讓這些企業能提供這種服務,或者具有這種提供服務能力的企業就會得到社會的認可,從而獲得市場的認可,以及讓它更快成長。
出口必須要有這種認證。所以,它是一個體系,它不僅僅是信息化這么簡單。跟沃爾瑪合作也一樣必須要通過各種各樣的認證,通過了才能跟它成為合作伙伴。它通過外國的標準來控制你的質量,在選供應商的時候已經進行了篩選。
最后,實際上信息化就是中國冷鏈物流走向規范化、信息化有利的武器。因為信息化是一種手段,我們通過這種手段來完善冷鏈物流的發展。通過信息化,獲取更多的信息,成為決策的資本。獲得人家沒有的,我們先得到一步的信息來獲取我們在市場上的勝利。謝謝!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